有人说,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充满了尔虞我诈,确实大学校园虽然有一层保护壳,我也想无忧无虑的像招生宣传片里的学生那样的阳光灿烂,可事实就是乌烟瘴气,学校里有着浓浓的商业气息。而许多营销方式大多是骗人的
先说我自己吧,家境不是特别好,大专读的是物流管理,就是为了读完到家边上的自贸区里找一份工作,当时都已经想好了做单证、做运输、做仓库管理员我都可以,因为这样离家挺近的工作也不错,但是命运总是在和你开玩笑,上了学,在学校里由于带着一帮兄弟们做校园活动蛮是回事的就被老师推荐到复旦新闻学院进行了记者培训,想想竟然能人模狗样的去进行专业的培训,当时非常兴奋。又后来培训完就被推荐到《新民晚报》,在报社做了1年半,不得不说传统媒体真的很辛苦,有句话说得好“大半夜走在路上的不是记者就是小偷”有可能一个电话打来你就要去采访了。顺便插一句,很多人都说传统已经要死了,但没有什么东西是一直不变的,可能是遵循物极必反的原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也许有一天传统的报纸会再次回到“贵族”的手里成为像LV那样的奢侈品。再后来由于实习期结束,自己也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搞活动就加入了新媒体公司【ME微杂志】,从一开始想做物流到传统媒体再到新媒体回头看看,自己都不敢相信,就像我这一辈碰到了预备班、九年制义务教育等等改革,我这样的小白鼠被实验的不轻。
有人说,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充满了尔虞我诈,确实大学校园虽然有一层保护壳,我也想无忧无虑的像招生宣传片里的学生那样的阳光灿烂,可事实就是乌烟瘴气,学校里有着浓浓的商业气息,其实这也能原谅,毕竟一款产品最优质的粉丝其实就是大学生。说实话,在学校里找赞助就是要别人的钱,这样就能把这些钱如何分赃(大实话,请屏蔽),能拿实物的拿实物,有钱的拿钱,需要给我们付费下载APP或者关注的拉一批狗腿子去宿舍扫楼完成任务,这简直是高投入,低成本。很多人觉得在一些985、211的高校没有这样的事情,这些学校没有钱一般都不会理你,可这些事情就是这些学校做的多,因为很多公司看重他们是重点学校所以更愿意投入大量的金钱去换取这些学生用户,然而这些投入的回报少之又少几乎为零,因为作为一个大学生他自己本身有判断能力,为了扫一扫拿你这个奖品或者下载APP拿几元钱(跟某宝刷单一样)转身就可以取消和卸载,这样的学生用户大有人在。所以,不要以为校园里面的人不会运营,其实他们早就接触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运营操作步骤,这也是以后进入社会经验,因为这些经验说句实话往往比那些senior运营经验更重要,因为最基础的就是最重要的。
大学里学过一门课叫《市场营销》这里面讲什么大家都知道,运用到我们运营手里是什么呢?就是“噱头”,比如双11很多东西都是先涨价再打折,捆绑式消费买2送1,数字营销,本来卖5元的商品,卖4.98元,优惠券满500用50等等,不得不说真是学以致用啊!这一些其实都是基础营销的手段,可这些手段对一些经常玩的人来说已经麻木了,因为这并没有什么吸引力,自己就是做这些营销手段的,实际多少价格自己清楚;可对那些喜欢购物的来说,这真是太致命了,但是现在互联网风气并不是那么好,有些公众号说订阅抽奖送比较大的奖品,但是这些奖品往往都是“空心汤圆”到最后是不会发到你手里的,还有一些专门用钱砸出来的公众号说关注后再过一个礼拜就把钱打入你的账户,可没几天就被封杀了。所以现在不仅仅是互联网的营销方式还有电商的营销方式确实有很多坑,这种坑只会影响期更多人效仿你参与进来,骗到后面形成了“骗子太多,没有傻子”。
有些运营得出的结果看似非常简单,但是过程很复杂,其实越简单的活动和设计都是通过精心计算的,包装的越好的其内在并不见得实际。例如,从推广下载APP、关注微信号、提高日活到众创活动都是非常简单的数据就能看出你是否做得好,但这其中的心酸又有谁知道呢?这不是光靠组合拳就能打好的战争,这是需要让自己打开心扉,跟着自己的感觉去运营这样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其实要想打好这场硬仗就要先在公司内部统一思想,说到这肯定有很多小伙伴恍然大悟,其实有到时候并不是你运营的不好,其实是还未出师就已经在公司开战了,每天都要考虑如何解决内部的事情,这样才能考虑活动到底怎么执行怎么才有吸引力怎样才能提升数据,往往前者要比后者更恐怖、更要动脑子。所以,想要做好活动或者推广就要统一一个观点,每天主帅都在换人,这样很危险。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只能说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因为从以往的经验得出,“光会哔哔,无作为”的人总归要比实际执行的人要多,但是恰恰这些哔哔的人还嘴皮子要比实际操作的人会说导致每天都在天马行空,没有实际的数据提升,但又要数据提升就必须去实际解决问题,这样就陷入了困境,所以在保证自己正确的运营的道路下,多干实际的事情,多啃几根骨头,少说一些天马星空的话,这些美好的愿望和故事就由老板们去编,与其天马行空,不如脚踏实地。
另外插一句,运营真的跟学历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只不过高学历的可能有更高的艺术思想,然而这在运营中其实占的比重比较小,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拥有了大基数的基础用户群体,才能提出艺术或者文艺的思想,这样是最合适的,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文艺的,因为这是相对的,没有了对比,哪来的“高手”“文艺青年”那岂不是都是文艺青年了吗?不得不说,一般运营好的还真是那些会玩的人,能掌握各种论坛的动态和时事这样能穿梭在二、三次元的小伙伴。
这几年,我采访对象从原来觉得遥不可及的各行业大咖,到美食节中的保洁阿姨;茫茫创业人海中创业失败到街头地铁站卖艺的学生,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近在眼前,几乎都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们说过同样的话“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想得太远。”
运营就像开车一样,要自己把着方向盘,油门刹车一定要控制得当,老板们指挥往哪里走,但是大陆小路,速度快慢都由自己掌控,这就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大局观。
做活动也是这样,活动整体的进度把控,需要运营仔细和认真地演算,如果计划已经定好了,除非一些人为不可抗力,最好不要临时改变计划,也不需要其他人再进来说什么指导工作,这时候进来指导工作和给出想法就是马后炮和戳轮胎,遇到个红灯就被戳轮胎,这样的自己车都开不了,完成不了自己的计划,整体活动就会失败。
总而言之,在当下如此浮躁和泡沫的互联网中运营好自己的产品就不要再使用那些老套的手段,要脚踏实地的走心去运营,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这就是真相,我说的也许太过激进,但现在阿谀奉承的人太多,就像走进了神经病院,把我认为是神经病。
本文来自 ME微杂志 顾城 投稿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儿原创,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并附带本文链接,违者必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