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淘金热还没有结束,只是到了一个过渡阶段。随着创业公司的估值回归理性,更节制的投资者也将资金投向更节制的公司,整体市场将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涓流效应。
创界注:斯科特·麦斯威尔(Scott Maxwell)是 OpenView Venture Partners 的创始人兼高级执行合伙人下文是编译自Techcrunch上的文章,总结了其过去15年对于风投市场的观察。
背景
2000年的时候,我加入了 Insight Venture Partners。当时的股票市场正是高峰期,无论上市与否的科技公司的估值都非常高。创业公司的资金消耗率居高不下,创业前景一片大好。整个行业的淘金热吸引了一大批的投资者。但这样的光景并没持续多久。
等到了2006 年,我成立了 自己的公司——OpenViewVenture Partners。当时的市场经历了2001年的低谷后,再次东山再起。市场环境虽然不像从前,但也是一个新的高峰。然后就是2008年的下坡路。
时至今日,市场的动态基本呈现了规律性的波动。科技投资和风投活动再次卷土重来。但是私营公司的估值迟迟没有上涨,科技公司上市也成了一件老大难的事情。
渐渐的,有人就开始担心我们是不是又要回到原点。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现在的市场现状只能表明市场在现有条件下对高风险投资的容忍度。而且对于科技和风投产业而言,未必就是灭顶之灾。接下来,我将具体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贪婪与恐惧(及其对资金消耗的影响)
这两点基本上主宰了科技投资的衰退、上涨、私营公司估值和创业公司资金消耗。
贪婪的情绪往往产生于投资市场繁荣时期,平稳的市场会让人们被利息冲昏了头脑。这个时候,人们便会倾向于进行好成本的风投活动。如此一来,投资人市场出现饱和,创业者也会大大降低融资的成本和难度。然后贪婪情绪便会占据主导,获得大笔资金的企业便会渴望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而在投资市场萎靡的时期里(比如 2001 年和 2008 年),市场的动荡则会引起人们的恐惧,并形成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投资环境。资本市场变得更为保守,甚至停滞不前。创业者没有办法像之前一样获得融资,一切都变得谨慎小心。
这种心理带来的影响也是因人而异的。如果创业公司拥有健康的经营模式,这样的竞争虽然会影响增长,但是也能够帮助提升公司的组织效益。而那些经济效益较差的创业公司则可能因此一蹶不振。
资本投资市场的现状如何?
在资本世界当中,这种波动通常被称为风险厌恶(risk-off)和风险偏好(risk-on)投资,而且这种现象会导致人们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在我看来,现在正是风险厌恶时期。私营企业的估值开始回归理性,选择上市的科技创业公司也逐渐减少。那些懂得把握时机的“流动”风险资本也开始撤离。
投资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了多个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比如: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一系列全球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并引起人们对市场的担忧——担心利率无法继续维持较低水平;担心商品价格一直低迷;担心股市一片狼藉。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市场出现了风险厌恶情绪,没有确定性的投资项目很难获得资金。从短期来看,这种情况会加速较差创业公司的死亡,而其余的创业公司可能也难以获取测试和证明自身想法的基本资金。
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个趋势未必就是坏事。像前文提到的经营模式健康的公司就能够经受得起大风大浪。专注和自律就是帮助他们生存的法宝。
例如,对于一家拥有健康单位经济效益的创业公司来说,它可以直接通过降低产品研发或市场营销的投入,以及增加工作强度来提升毛利率。只要具有盈利能力,企业对外部资本的需求也会降低。
这同样适用于风险投资行业——坚持谨慎投资理念的风险资本对于这种市场动荡的抗压能力还是有的。而能够留下来的投资团体,往往比其它的投资者更能够深入理解创业公司的需求、挑战和机遇。在这样的环境下,真正投出的资本会有更高的质量,而且它带来的价值也会高出许多。虽然选择上市的公司变少了,但是能够经得住考验的才能真正生存下去。
总结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场淘金热还没有结束,只是到了一个过渡阶段。随着创业公司的估值回归理性,更节制的投资者也将资金投向更节制的公司,整体市场将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涓流效应。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羊群效应带来的后果使得创业公司又会进入下一轮的高潮之中。
欢迎关注创业第一新媒体创界微信:ChuangDaily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