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可溯”到“重塑”,中国经济正在逆袭!

未来的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费者是谁。先有消费、再有生产、然后是展示、支付、物流、再到售后。生产商比拼的不再只是价格,而是谁能最先对接到消费者的需求,此时,不会有库存,也不会有恶性竞争。

作者:水木然 微信号:smr669

本文选自《跨界战争》(2016年1月全国出版)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微信号,否则视为侵权!

首先,经济有两个部分构成:生产和消费。

纵观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两个阶段。

在计划经济阶段,我们实行的是“按计划生产、按计划消费”。这个时候经济永远都会一如既往、按部就班的发展下去。但是由于一切都是计划好的,你不能随便生产,也不能随意消费,所有这个阶段根本没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经济活跃度很差,整个社会也如同一潭死水。

1978年的一个晚上,18位小岗村的农民签下“生死状”: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向国家要粮;三是如果这个决定让干部坐牢,群众保证把他们小孩养活到18岁!

这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却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此后,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创造了“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世界上22%人口的奇迹”,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拉开帷幕,正式进入市场经济阶段。

在市场经济阶段,我们实行的按意愿生产,按利润分配;此时,由于“生产”的权力是开放的,如果一种“产品”被需要,就会有人“生产”,而且不会被限制。这种开放式的市场使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高增长水平,GDP总量成为全球第二。

但是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15年,我们又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而且企业倒闭的越来越多。不得不承认,中国确确实实在经历一次经济低谷。

为什么这种相对自由的市场经济会也有经济低谷呢?

因为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生产商的生产是无序的,他们为了追求利润,会随时扩大生产,当产品数量超过了消费需求量之后,产品就会过剩。

我们以农产品价格的丰年危机为例:农产品需要经历耕种、收获、批发、运输、零售等多个环节。一般来说,每一种农产品每年的销售量是稳定的,但农民并不知道未来的销售量,也不知道其他农民的产量。

当一种农产品比较受欢迎,农民为了多挣钱,就会跟风扩大种植面积,这时虽然会出现所谓的“大丰收”。但当消费环节不能消化广大农民的产量时,就会出现农产品过剩,从而引发价格大跳水,农民只有迫赔钱贱卖,于是决心再也不种植这种产品了,然后到了明年、后年,这种产品的产量急剧减少,于是价格又会上涨,然后又回到了这个循环。

这就是“供需错位”。在市场经济之下,“生产”和“需求”是分割的,两者无法形成有机联动,而市场的调节作用又是弱关联的,等到一方作用到另一方的时候,往往已经直接发生了结果。

不仅农产品是这样,当下中国所有消费品的“供需”都面临着结构性失衡。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产能过剩会占据大量资源,使得人力、资金、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的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简单五个字,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五个字的分量,它透露的信号很重大,显示高层的经济判断和治理思路出现调整。习近平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供给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僵尸企业的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吸血鬼,向“僵尸企业”宣战,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在调整产业结构、化解过剩产能方面走出的关键一步。清理生产端的“僵尸企业”,既是中国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中国经济“供给端”的真正升级。

总之,生产和消费是经济的这两大组成部分,当生产和消费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整个社会持续往前推进,经济健康增长。相反,当生产和消费脱节,一方跟不上另一方,就会出现经济停滞增长,即:经济危机到来。

所有的经济危机,都是群体人性的极端放纵而导致。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遍地是“闲人”;在市场经济时期,中国遍地是“商人”。

懒惰也是人性,贪婪是人性。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社会体制同人性博弈的过程,经济越上行,需要客服的人性问题就越大。

所谓的经济复苏,其实就是通过快速失衡的方式,对过剩的能量进行集中释放,然后社会自动恢复平衡状态,再逐渐攀升至顶峰,然后滑落到下一次的低谷。同样的现象广泛出现在生态、气候、沙堆,甚至太阳表面上,例如虫灾、厄尔尼诺、太阳耀斑,各种领域都会发生类似的循环失衡。

在这种逻辑之下,如果我们只能根据“失衡的结果”去调节“结构的不合理”,然后周而复始,一轮又一轮,这本身就是巨大的的资源浪费。

怎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呢?

供应链逆袭!

在传统的经济关系里,产品是生产者说的算,消费者只需要根据自己需求决定买或者不买。而以互联网+、工业4.0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革新,引起了一场“经济关系”的大解放,未来的经济关系是:消费者需要什么,然后可以向生产者下订单,生产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订单决定生产什么,这是一个逆向生产的过程,传统的供应链被摧毁重建,并且是逆袭、逆向打通。

在以往,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投资即扩大“生产”,这是推着走。此时,中国经济的供应链重心在生产者,在后端。

而以后,中国经济的增长必须靠人们消费,刺激人们去“消费”,这是拉着走。此时,中国经济的供应链重点在消费者,在前端。

因此,中国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大逆转。于是那些传统的生产、营销、渠道和盈利模式都变化了,也就是说传统的经济理论和商业模式都统统失效了!

可溯平台

当然,以上还只是理论阶段,要想实现经济的逆向重塑,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追溯系统”。我们还是以农业为例,看看如何实现这一过程。

为了探索互联网+如何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2014年国务院参事室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成立了国鼎文化科技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个三网合一平台,研发架设了一套互联网可追溯系统。那么“可追溯系统”具体包括哪几个方面呢?

1、可溯金融

打通一项产业,首先要打通这项产业和金融的关系。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这就对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而且农村今后需要进行规模化种植,规模化一定需要资金!不过如今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则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可溯平台上的“可溯贷”依靠架设大数据进行分析发掘,对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农业企业进行详尽调查,选取运营状况优良而又正处于瓶颈期的企业进行资金扶持。

那么这些资金来源在哪里?来自于通过平台发布的国有优质资金投资项目以及优质的商业投资项目,吸大量社会闲散资金的注入,通过平台撮合,形成池塘效应,为农业企业提供资金服务。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以及整个农业生态体系的一大创新举措。

2、可溯电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而是农田到餐桌的距离”!

农业生产者分散,信息不对称,而且生产和消费严重脱节。今后广大农民必须形成于一个组织,通过组织渠道控制了整个的产品流通体系,然后把农民、农产品、生产过程、消费者、售后都聚合在这个平台上,于是产品从生产到、订购、到售后都打通了。这就是可溯电商,可溯电商还为农企产品提供销售扶持,这里的销售扶持是利用可溯电商为农企提供统一的销售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对农企的产品进行回购。

3、可塑查询

今后每一件产品都是有轨迹可循的。比如说我们的卖车厘子,有的会标明产自美国哪里,抑或巴西哪里。但是我们还是不知道谁种的,不过在台湾会发现,每个农产品上面都会有自己的logo,可以查询到这个生产商本人,这就建立了安全、可溯源的方式。建立可溯源体系之后,我就知道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如果再能从视频看到当地的生产情况,就会更加安全放心。

今后任何一个行业的供应链逆袭,都离不开“可溯金融”、“可溯电商”、“可溯查询”三个互通功能。这也正是可溯三合一平台的价值所在,“可溯贷”、“可溯电商”“可溯查”三个平台功能各司其职,重构了农业供应链,有望打造成为可溯智慧农业生态圈。

今后中国的经济关系将是:未来的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都知道它的消费者是谁。与此对应的供应关系应该是:先有消费、再有生产、然后是展示、支付、物流、再到售后。生产商之间比拼的不再只是价格,而是谁能最先对接到消费者的需求,谁先完成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此时,不会有库存,也不会有恶性竞争。

这就是中国经济的一次逆袭!

本文选自《跨界战争》(作者:水木然,将于2016年1月出版)。我们正处于变革的浪潮之巅,传统企业在衰变、大企业在裂变、小企业在巨变;传统社会秩序被瓦解、传统商业逻辑也被推倒重建,这就是一场“跨界战争”!国家、行业、企业、个人都被卷入其中!本书深刻剖析了这一系列过程,让你活在当下,读懂未来!作者签名版已经开始公开预定,请点击下面预定。另外:水木然个人微信 VV5928 欢迎合作交流!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