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构筑无线长城,护卫阅兵电波

身为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副总工程师的黄标,仅是中心无线电管控队伍中的一个代表。从4月接到任务,中心的600余名“幕后英雄”就不分昼夜,默默奋战在各个岗位上。

又是一个不眠夜。

当钟表的指针再次划过凌晨4点,刚刚处理完一起干扰申诉的黄标,疲惫地走出指挥中心,洗了一把脸,揉了揉充满血丝的眼睛,又回到了岗位上。昼夜连续作战对他来说已是常态。作为无线电管控组指挥中心协调调度人员,自8月以来,黄标经常昼夜值守在指挥中心,协调调度各个管控力量,一旦遇到技术难题,就迅速组织协同攻关,甚至赶往现场指导。

身为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简称“中心”)副总工程师的黄标,仅是中心无线电管控队伍中的一个代表。从4月接到任务,中心的600余名“幕后英雄”就不分昼夜,默默奋战在各个岗位上,只为安全保卫、指挥调度、电视直播、应急通信等无线电台站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只为纪念活动电波秩序井然有序,只为对“电波卫士”神圣职责的坚守……

担当重任敢亮剑

据记者了解,纪念活动无线电管控力量近70%来自于中心。作为国家无线电管理技术机构,中心在纪念活动中承担了无线电管控指挥中心运行保障、频率管理、监测定位、无线电设备检测与安检等重要工作。这些任务涉及领域广、影响范围大,对整个纪念活动无线电安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为了确保参与的保障任务万无一失,中心决定全员参加、全力以赴。调集京内外人员以及国家无线电短波/卫星监测网、国家无线电超短波监测示范网等技术力量,统筹安排600余名一、二线人员投入管控工作。”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李景春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此外,内蒙、甘肃无线电管理机构从大局出发,根据中心工作需要,派出了精干的技术力量支援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艰巨任务,中心党政领导班子齐抓共管。专门召开动员大会强调保障任务的极端重要性,并多次召开党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议、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全体党员大会,为参与保障的干部职工加油鼓劲,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弘扬抗战精神,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觉悟武装自己。8月28日至9月4日,针对临战、实战阶段特殊要求,中心制定了强化值班方案,每日至少有3名中心领导、2名处级干部、2名业务骨干负责值班值守。

指挥中心是无线电管控工作的“大脑中枢”,担负着视频调度、指挥控制等重要职能。中心信息管理处处长丛远东告诉记者,中心落实了指挥中心的搭建、视频通信系统的安装等工作,实现了对有关部门、京津冀辽等指挥分中心和中心各监测站的互联互通,以及对现场监测点和监测车的指挥调度。

由中心成都监测站7位成员组成的联网开发小组,在短短3个月内写了十几万行代码,研发出超短波联网监测系统,解决了不同厂商设备、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提高了监测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为无线电管控指挥调度的高效运转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这个系统在整个管控工作期间利用率非常高,帮助查询定位了多个‘黑广播’、‘伪基站’等,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中心北京监测站副站长李晨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在9月3日实战中对可疑信号进行有效的分析研判,我们必须掌握一个完备、及时、准确的台站数据库。”黄标说,“中心今年重点开展的‘四库一化’建设,将北京及周边地区无线电台站、监测数据进行了全面梳理整合,为完成此次纪念活动无线电管控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心台站管理处处长邹三庚向记者介绍,中心加紧推动建设了“边境、沿海地区台站数据分析应用系统”与“台站数据地理应用系统”,将京津冀辽部分台站数据整理融合,以通过地图系统展示台站的聚合、密度、位置及具体信息,重点对北京一定范围内的广播、雷达、微波接力等大功率无线电台站的设置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分析,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技术依据。

面向实战抓练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做好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的无线电管控,中心有序组织参与了5次综合性演练,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若干次专项演练。李景春告诉记者,通过演练,全体参战人员熟悉了环境、检验了流程、磨合了队伍,真正做到了演练一次、提高一步,实战能力不断增强。

无线电监测定位是无线电管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心北京监测站站长张小飞告诉记者,中心的监测力量覆盖短波监测、超短波监测和卫星监测。在纪念活动正式开始前,个别技术人员对一些前沿技术掌握还不够熟练,中心为此开展了密集的技术培训和专项演练。

据记者了解,在活动筹备期,中心利用现有国家无线电超短波监测示范网的各遥控监测站,对全市范围内的电磁环境进行监测,并派出移动监测车赴核心区对部分频率开展现场电磁环境监测摸底,监测频率32000余个。

进入临战阶段后,随着各岗位设备、人员、车辆全部到位,监测技术人员的工作重心转入实战性的现场电磁环境测试和日常保护性监测。各监测点累计开展电磁环境保护性监测2000余小时,查找“黑广播”发射台9个、“伪基站”4个,处理干扰申诉5起,其中包括3起中央电视台转播用频干扰。

中心所属检测中心的115名工作人员组成设备安检团队,成为纪念活动无线电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他们面临着安检时间紧、人流大,受测设备数量大、种类多的复杂情况。为此,设备安检团队领命后立即开展培训,学习快速、准确辨认相关无线电设备。经过设备安检团队在各安检口的“严防死守”,有效阻止了未授权无线电设备进入管控区域。

直面挑战写忠诚

纪念活动期间,中心技术人员遇到了很多新情况、新挑战、新困难。

中心频谱工程处丁家昕博士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这次频率管理的挑战之一就是,中外军队联合参加阅兵,多国元首、领导人和国际组织高级官员出席,纪念活动中用频单位众多,电磁环境十分复杂,频率管理工作较以往难度大大增加。

为科学分配频谱资源,中心先后3次向包括国务院直属部委、北京市市属单位和新闻媒体在内的70家单位征集了频率需求,受理了1162条频率申请。

技术人员面临的挑战,除了技术难题,还有工作环境。7月底集结完毕后,他们每日驱车一个多小时从远郊前往市区开展保护性监测,一干就是一天,累了在车上休息片刻,饿了就在路边随便吃点,从未有一次间断。

8月的北京,天气变化无常。由于大部分监测点都设在顶楼或室外,晴天的时候,楼顶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技术人员在烈日炙烤下一工作就是七八个小时;遇上雷雨骤降,技术人员第一时间想的是给设备穿上“雨衣”,自己常常被雨浇透。短短一个月,很多技术人员都变得又黑又瘦。

中心乌鲁木齐监测站马俊和他的同事们7月20日便从新疆来到北京投入无线电管控工作,直到9月3日纪念活动结束前,他们除了参加培训就是在外进行监测,从未休息过一天。“虽然监测工作非常繁重,但收获很大。在地方很少有这么好的锻炼机会,我会把这次积累的技术经验带到新疆五十年大庆的无线电安保工作中去。”马俊告诉记者。

“忠诚、勤善、精准、致远”是中心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心所有的参战人员正是秉持这一理念,谨记无线电管控使命,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创新、直面挑战,才为纪念活动的无线电安全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最终打赢了无线电管控这场硬仗。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