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滴的全球化,程维的合纵连横术

一向善于进攻的程维,在国际化进程中,为什么选择了投资代替直接进攻?

如果以国界来框定边界,在大本营,滴滴快的和uber都是王者;在海外,滴滴快的和uber都不是王者。

然而,这是全球化的时代,战场在中国和美国,也不止于中国和美国。

因此,程维和卡拉尼克都不能固守已有的疆土。uber已经进入了中国,尽管还没有对滴滴快的造成致命威胁。但是留给程维的时间很少,因为卡拉尼克就像一把快刀,手起刀落,快得程维甚至来不及亲自去抄uber的后院。

尽管卡先生的刀够快,但是程维的手也不慢,程维善于布局,在滴滴快的合并的时候,他就玩了一把干戈变玉帛的魔术。他善于化敌为友,当然也善于牵手敌人的敌人。

今年8月,滴滴快的投资东南亚最大打车应用Grabtaxi。本月,滴滴快的战略投资美国共享出行技术先锋Lyft并与其开展战略合作。就在今天,滴滴又宣布投资印度最大搭车服务公司Ola。滴滴快的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已经外延至美国、印度、东南亚。

为何用投资代替直接进攻?

其实,滴滴和快的成长很快,三年有余称为百亿美金公司,放眼中国,也只有小米的速度能够和其匹敌。

头两年,滴滴快的忙于烧钱大战,自然无暇顾及国际化,到了2014年年底滴滴快的合并,国际化才有可能提上议程。

彼时,uber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并且和百度结成了盟友,以点带面,uber主动出击,虽然在中国尚不能与快滴匹敌,但是在进入中国之后,出身于美国本土的uber,终于变身为全球化的uber——如果一个公司没有覆盖美国和中国这两个最大的全球化市场,就很难理直气壮的带上全球化的高帽。

在全球化对手入侵之后,滴滴快的的对策是什么?当然有两种路径,第一,直接杀入美国,开疆辟地,但是很遗憾,尽管在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已经占据了4席,但是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成功进入美国主流市场的成功范例。更为重要的是,在美国,uber的优势已经相当明显,既然在中国,uber始终难望滴滴快的的项背,那么如果滴滴快的贸然进入美国,也许会遭遇同样到尴尬。

第二,投资。如果担心自己水土不服,那么投资显然是良策。其实,无论是百度、腾讯还是阿里,都是既在一线厮杀,又在后台投资,百度投资了蜜芽、uber,腾讯和阿里也频频掏钱,而程维显然也选择了同样稳妥的路径。

为什么是美国、印度、东南亚

滴滴快的投资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投资lyft。其实,滴滴快的进军美国早就初露端倪,前段时间滴滴快的就传出要在硅谷成立研发中心,招揽科技精英的消息。

9月16日,滴滴快的和美国领先的打车应用Lyft宣布,滴滴快的对Lyft进行一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以提升Lyft在美国市场的服务能力和市场覆盖。

滴滴投资lyft,更多是防御而非进攻,作为美国本土仅次于uber的第二大打车应用,即便拿到了滴滴快的的1亿美金投资,也未必能真的超越uber。

但是投资lyft依然算得上必选项,可以把其类比为总统的黑皮箱。冷战时期,美苏两个核大国的元首,无论出访还是在国内旅行,身边都有一个神秘的人物,携带一个神秘的黑箱子,如影追随,不离左右。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个黑箱子就是可以启动毁灭性核大战的“核弹总按钮”。

对于滴滴快的来说,通过投资lyft间接进入美国市场,未来上市的时候,滴滴快的就可以讲述一个全球化的完美故事。其次,投资了lyft,相当于进入了uber的后院,到时候,滴滴快的和进入了中国的uber对打起来,距离对手的七寸不远,退可守进可攻。

最新的投资则是印度。其实,如果把目光着眼于未来,投资印度搭车应用公司Ola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投资lyft。与lyft在美国的老二地位不一样,成立于2011年的ola,作为印度市场的主导企业,占据印度市场超过 80%的市场份额,其32万辆车构成的服务网络覆盖100多个城市,提供包括英语和印度语在内的9种语言,日完成超过75万次乘车服务。

而印度和中国一样,都是巨大的市场,滴滴快的将和Ola这样的当地同行携手,展开产品和技术层面的交流合作,以及分享彼此大数据算法上的积累和业务运营经验。

与欧美市场不一样,印度和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因此,相对于美国这块难啃的骨头,攻克印度的难度似乎更小一些,因此,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非常积极的进入印度市场。

无论如何,滴滴快的的内战已经基本结束,但是接下来的世界大战才刚刚开始。

PS: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财经故事会,微信号“caijinggushi”。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61814770”,不过我比较内向,所谓未必通过你的好友验证:)。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