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在上海撕开了一个口子,未来会变得更好吗?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人们的行为总是在传统与新思想之间摇摆,但大体而言,人类更容易倾向于传统的方式。\"

在经历了漫长且坎坷的博弈之后,滴滴终于转正了。

2015年10月8日下午,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中国乃至世界首张政府机构颁发的专车平台的资质许可证,这也就意味着争议了好几年的互联网专车服务正式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官方认可。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历史的车轮一定向前滚,但是,当这一天真到来的时候,还是有些欣喜。

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上海市交通委对这张“牌照”的要求:

1.对平台方提出的要求有:a、具备企业相关资格和所在地的服务能力;b、获得互联网业务资质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c、平台数据库接入监管平台;d、注册服务器在中国大陆。

2.对车辆的要求:车辆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营运证,司机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从业资格上岗证。

3.对司机的要求:约租车公司对其年龄、驾龄、过往驾驶记录等设置明确的准入条件,建立培训机制。

4.对服务的要求:约租车公司对接入平台的车辆和司机,进行严格的安全核查,建立健全服务规范,设置乘客投诉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前两点是上海市交通委对于约租车平台的发牌照要求,后两点的要求则交给了约租车平台自己把握。而关于此前外界盛传的“专车新政”中提到的“私家车禁止接入平台、8年报废”等严苛要求,上海交通委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强制规定。这是极其明智的做法,求同存异、搁置争议、鼓励创新。

看到这里,不得不说滴滴真牛逼,倒逼改革进程,上海市交通委真牛逼,敢第一个吃螃蟹。按照这个节奏,其他城市也会逐步跟进效仿,最终实现互联网创新对传统规则的全面改造。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看,任何一项技术革新和普及无不是这么螺旋式进步的。

引用一段英国著名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的一段论述,他说:“从宏观的视野来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们的行为总是在传统与新思想之间摇摆,但大体而言,人类更容易倾向于传统的方式。尽管如此,就是与前任的思想相比,也能发现正在渐渐形成一种新形态。但是,它只是一个大体的轮廓,在有的方面还很模糊,在细节和规则上还不时发生变化,然而,它正向着清晰的方向前进,它最主要的轮廓也越来越固定。”

想一想,这10多年来科技互联网对社会的改变有多少?阿里的淘宝和天猫对于人与货物之间的关系改造,腾讯的QQ和微信对于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的改变,百度搜索对于人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蚂蚁金服(支付宝)对资金在人与人之间的流动方式的改变,单是这几大互联网巨头对社会生活的改造就已经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吧?

滴滴对于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绝对不亚于前面四个公司的威力,滴滴获得第一张“专车牌照”不是结束,也不是开始,它只是社会进程中的一小步而已,就像当年支付宝获得央行颁发的第一张“支付牌照”一样。还记得,当时为了争夺“支付牌照”各大在线支付公司明争暗斗好不热闹,结果呢?陆续都获得了“牌照”,后来呢?只有支付宝越来越壮大了吧?(微信支付是后来的事情了)同理,滴滴之后,一定还会有其他公司获得类似的“牌照”,但是,是不是就具备了与滴滴竞争的实力了呢?当然不是。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Uber中国,就在滴滴获得牌照的同一天,Uber也宣布入驻上海自贸区,这是其设立的唯一一个美国以外的独立公司,Uber还把中国业务搬到了中国境内服务器上运行。交代一句,上海市交通委发给滴滴牌照的要求里有一句话是“注册服务器在中国大陆”,这么说,Uber中国已经有意识地开始向本土化靠拢了。但是,在我看来“然并卵”。这已经超出了纯粹的商业竞争范畴了,还记得谷歌和百度的竞争吗?在此不方便展开讨论,只能说“你懂的”。鸡贼的资本市场早就看穿了一切,Uber中国说要在中国投资63亿元人民币,其实就是之前宣称的计划融资10亿美金,可是至今毛都没看见。

至于某些人关心的滴滴会不会颠覆掉出租车公司之类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滴滴和出租车乃至公共交通系统,不是对立关系,它们都只是为人服务的工具而已,是一个统一的大系统,滴滴的加入只会加快整个系统优化改造的速度,最终会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系统。所以,在此我不想讨论行业内部的博弈和融合的那些事,当你把镜头切换到全景模式之后会发现,这一切其实都不重要。

作者是《中国企业家》、《彭博商业周刊》前科技主笔

我的文章还将发布到百度百家、新浪科技、腾讯科技、网易科技、搜狐客户端、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虎嗅、钛媒体等数十家网站

我的一个微信公众号是“王长胜”ID:wangchangsheng110

我的另一个微信公众号是“科技观察”ID:kejigu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