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二选一”的巨头,格局请大一点

互联网创业者本是白手起家、信奉阳光财富、追求公平自由的一代,类似阿里“二选一”的做法不该被效仿。

文/无用

昨天下午,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一行在浙江开展商事制度改革调研时要求,“双11”临近,电商平台企业作为构建诚信守法的网络交易环境的第一责任人,不得限制电商经营者参与公平竞争,不以恶意营销手段参与竞争。

言有所指,说的是最近热热闹闹的阿里“二选一”事件。本来,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应该是公平的、阳光的,表面喊打喊杀,实则和和气气,行业和用户最终从良性的竞争中获益。不过,今年的双十一京东有点上火,原因是阿里又故技重施、在背后使了小动作。

根据京东放出的证据,阿里要求参加天猫双十一活动的商家“二选一”,要么选阿里,要么选京东。很多商家迫于压力,只能放弃参加京东的双十一活动。一怒之下,京东在3日宣布已向工商总局举报阿里扰乱电子商务市场秩序。

而阿里的回应避实就虚,并未正视“二选一”这一核心问题。就在昨天,京东官方微信传达了这一事件的最新消息:工商总局已正式受理京东对阿里的实名举报,并交予浙江省工商局做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此前,10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了《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销售活动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违反《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限制、排斥平台内的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参加其他第三方交易平台组织的促销活动。

对于阿里胁迫商家“二选一”的行为,浙江省工商总局究竟会如何处理,我们不得而知(阿里毕竟是浙江省的重要招牌),也不想过分揣测。因此,本文主要从互联网巨头的社会担当方面入手,着重探讨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纵容类似“二选一”的商业竞争行为。

 经济下行压力下  二选一有损中小企业切身利益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而置身其中的无数中小企业的生存处境尤其艰难。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日前预计,明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仅6.2%左右(今年前三季GDP增速为6.9%),2017年将进一步放缓至5.8%,因房地产建设持续下滑及第二产业的生产和投资没有改观,国内经济承受的下行压力仍较大。

那么,在这一波经济持续疲软的态势里,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谁最受伤?答案是中小企业。

上市公司的处境要比大环境好很多。根据两市半年报数据,今年上半年两市2800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超过14230亿元。其中,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48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报告期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95.08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228.08亿元,同比增长20.53%。从这些数据上看,上市公司的状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但对中小企业来说,获取资金和资源的能力要远逊于上市公司,生存环境十分令人担忧。尤其是在股市震荡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融资和经营都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为了扶持中小企业向前发展,国家推出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比如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

但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资金问题的解决只是第一步,销售问题的解决才是关键。当然,销售要问市场要。毫无疑问的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已经在国家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4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实现销售额33741.0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有7家电商,销售达到1104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1%,占百强整体销售的比重为32.8%。

可以说,京东、天猫、苏宁、国美这样的电商巨头,是中小企业销售的重要渠道和出口。它们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和扶持,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销售业绩、生存状况,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微观层面。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以后,我们回头来看电商老大阿里的“二选一”做法究竟会产生什么效应。首先,阿里会利用利益之刀迫使不少商家放弃去京东参加双十一促销,阿里双十一的业绩会因此好看一些,而京东的双十一业绩会在一定程度上受损;其次,对于因为“二选一”而无奈放弃京东的商家来说,失去一个重要渠道的损失无人弥补,之前为促销所做的准备和投入可能功亏一篑。

结果显而易见,因为电商平台的自私,商家利益遭到了无情剥夺。在中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中小企业生存状况日益恶劣的背景下,“二选一”的做法犹如伤口撒盐。阿里进,商家退。马云笑了,中小企业主哭了。

 推崇健康有序竞争  互联网巨头应摒弃二选一做法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经历了十几年的突飞猛进之后,如今整个电商行业的增速正在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2月、1-3月、1-4月、1-5月网上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7.4%、41%、40.3%和38.5%,逐月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京东仍然保持着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与天猫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这正是阿里十分焦虑的原因所在。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对社会有益、应该得到鼓励的。不过,像“二选一”这样的手段,毁行业保阿里,全然与竞争的初衷背离。阿里已是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理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与行业共进退,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让合作伙伴受损。

笔者认为,现如今,整个电商行业问题颇多,阿里自己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也不小,与其把精力全耗费在排除异己方面,倒不如专注在更重要的问题上。

首先,对于阿里来说第一件大事应该是不断完善自己的电商服务。过去一年,阿里平台上的假货问题、物流送达缓慢问题、商家盈利困难问题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因为销售侵权和假冒商品,阿里曾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列入“恶意市场”名单,《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也不止一次地公开质疑过阿里的假货问题。对于阿里来说,这才是燃眉之急。

在物流方面,天猫和淘宝使用的“三通一达”一直备受用户诟病。为此,阿里推出了“菜鸟物流”希望彻底解决物流效率问题,但目前的结果不如人意。和京东卓越的物流服务相比,阿里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阿里号称平台上有800多万卖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各种扣点、广告费的压力之下,盈利者不足1%。因为阿里的模式更像商业地产出租,所以阿里旱涝保收,但却苦了大批不赚钱的卖家。如何让卖家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也是阿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抛开电商不谈,阿里如今已经是一个庞大帝国般的存在,这样一个对中国经济影响深远的帝国,理应把精力放在星辰和大海里。在过去几年,阿里几乎收购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但股价却不涨反跌。原因在于阿里帝国缺乏技术创新,仅靠买买买并不能买出未来。

放眼全球,我们看到苹果、谷歌、亚马逊、特斯拉等企业之所以备受追捧,是因为它们一直把重心放在改变世界上,不断研发、推出领先世界的新技术、新产品。所以,强大的阿里君应该对标这些国际对手,而不是沉迷于窝里斗、用各种不公平手段打击竞争者。

综上所述,类似阿里“二选一”的做法不该被互联网巨头所效仿。互联网创业者本是白手起家、信奉阳光财富、追求公平自由的一代,未来的新商业文明需要它们一手缔造。

所以,迷信“二选一”的巨头们,格局请大一点。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