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混战下的裁员之殇:各大公司都如何“甩包袱”?

人们总说寒冬过后,留下来的才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一味妄想借不负责任的裁员度过寒冬,初衷就已经错了。

作者:hana

随着资本寒冬的逼近,最近又有几家公司宣布裁员或者变相裁员,今天小爆就来跟大家聊聊混战下的裁员之殇:各大公司都如何“甩包袱”?

突然转型,提高要求,逼你辞职

最近,有自称是搜房网员工的网友爆料:搜房网整个平台编辑都被强行调岗,被派去审合同,去收拾租房的烂摊子。他还抱怨称:“这不都是高层默认刷单的后果吗?却让我们普通员工来承担,这种行为真是无耻。”

相似的事情之前在搜房网也发生过,去年9月,搜房网创始人莫天全高调宣布搜房从媒体平台向购房交易平台转型,砍掉自家的新闻版块,并更名为房天下。当时的网站编辑们就被要求并入销售团队。隔行如隔山,从媒体到销售,一没经验,二没资源,很多人无法适应,只能自动离职。

58到家美甲的裁员则是从一点点提高员工的客单量以及所谓的考核来实现的。6月公司规定一个月要完成25单,9月不坐班的美甲师每月则要做满50单,少一单扣100元。对于入职后的专业技能考核,有员工称自己在7月10日被通知已经通过,但十多天后又被告知公司要与其解约,说是“北京总部考虑到上海那边的美甲单量太少,要不了那么多美甲师”。

先默认刷单,后借口裁员

搜房网在今年九月底的暴力裁员事件才刚过去不久,那些在十一长假前被一条短信就“打发掉”的员工们,曾经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多地搜房网分公司进行“维权讨薪”的行动,他们拉起“还我血汗钱”的横幅,向搜房网讨要说法。

这次被开除的员工超过1000人,而之所以被裁,搜房方面给出的说法是员工炮制虚假售房、租房订单,“存在合同造假行为”。而这一说法被不少人认为是公司变相裁员,推卸责任的借口而已。

无独有偶,之前因为造假被扒皮而闻名的B2B农业电商平台“一亩田”,也在今年8月29日被曝大幅裁员1500人,占到整个线下团队的75%。被裁的员工前脚还在乡间地头上拉客户,后脚就收到了被辞退的邮件。邮件称“因员工存在公司《销售违规分级处罚管理办法》规定的违规事项,达到了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度。”

而此处的违规事项指的也是员工刷单。绩效指标KPI制定不合理、业绩要求每个月都会发生变化,都是员工“不得不”刷单的理由。有前员工称自己刚来“一亩田”的时候被要求“每个月300万流水,完成3笔对接,新安装一亩田App30个”。而和基层推广人员相比,一亩田门店的业绩要求更高,刷单的行为也更加疯狂,这些门店工作人员每个月规定的流水要高达1000万元。

早期公司要占据市场份额,所以给员工施压,制定一些不太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而员工受到考核压力和高薪诱惑,加之中高层员工的收入与基层员工工作效益挂钩,假单的盛行得到了地方公司中高层的默许或支持。但是当公司越发臃肿、融资遇到困难时,就借刷单裁员,这种方法多少有“卸磨杀驴”的意思。

合同上玩猫腻,有理变没理

除了先默认刷单,后借其裁员外,另一大阴招儿就是与员工签订合同上玩猫腻。

今年7月高调宣布完成3100万人民币A轮融资的58汽车陪练,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退出了天津,成都,重庆等重点城市。这些业务关停地区的教练们原本签订了一年的合同,但在这家新公司工作半年就都“下岗”了。按理说,公司突然解散,员工会获得合理的赔偿,但是58陪练不但单方面提前解约,且没有丝毫的赔偿,坚持“平台和陪练只是合作关系,不予赔偿”。

如此强硬的底气背后是58陪练和教练签订的合同只是服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教练只有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上门推拿O2O公司功夫熊在与员工签订的合同上也颇“花费了一番心思”。

功夫熊不仅从七月份开始欠薪,还以客户投诉和品控为由扣除技师保底工资,并强制下线技师。当技师们开始寻求维权时,当初签合同时留下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功夫熊公司一共跟技师们签定了两份合同,第一份是跟功夫熊,第二份是跟北京半日家政公司,而发他们工资的又是第三家公司。如此混乱的关系,加之与“北京半日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所签的劳动合同副本签完后就被功夫熊收回,功夫熊的注册地在北京而并非上海,申请劳动仲裁更加困难,这一切只能说功夫熊算得太精了。

正面问题,主动善后

上面说了一堆比较负面的,但是也有比较靠谱的公司,在裁员后主动承担责任,比如前几天宣布裁员的e代驾,裁员的消息一出,CEO杨家军便发内部邮件承认裁员一事,并坦承在一年内大量招人大量减人是极不负责的行为,同时为自己的错误向大家真诚道歉。他还着重强调将尽最大的努力补偿员工,同时也会联系第三方人力平台帮忙解决职位问题。

还有一个例子,考拉班车。很多人是从一篇伤感的告别文章《一个创业公司倒下的128小时》认识他们的。作为一家因为没拿到融资而被巨头挤死的创业公司,在告别时刻,不但有领导对着员工和实习生反复强调“你们是一个很棒的团队”、“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同时HR和CEO还到处帮着失业的同事找工作,并亲自陪着他们去面试。竞争激烈的创业圈竟蹦出一片“情怀”,也让很多人感慨。

结语:

资本寒冬论刮了很久,市场大环境下很多创业公司,尤其是O2O公司由开始的烧钱扩张慢慢转变为裁人度冬。但是如何对待被裁的员工,公司政策错误的苦果是否能让员工来承受,则可以看出一家公司的担当。人们总说寒冬过后,留下来的才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一味妄想借不负责任的裁员度过寒冬,初衷就已经错了。

本文系「互联网爆料」(ID:hbaoliao)原创,部分内容参考自爆料汇、IT爆料汇、北京商报、中国经营报、拉勾网等,首发于百略网(www.ibailve.com),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