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规则”行事,彪悍的微信绑架了谁?

互联网也是一个江湖,20年来不知跳出了多少个“程咬金”,这一次终于轮到了微信出场。

刚入皂角林,只见一个大汉,面蒙黑巾,手持两把板斧,喝道:’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在下混世魔王,你们快快留下钱财,否则就别想从此处过’”。这是《隋唐演义》里程咬金的传奇出场,自此之后便成了各类侠义小说里强盗登场的典型桥段。

互联网也是一个江湖,20年来不知跳出了多少个“程咬金”,这一次终于轮到了微信出场。

继5月份Uber公众号封杀风波之后,微信再度封杀了Uber的所有相关公众号。每每微信出现封杀门之后,舆论都是一片哗然,微信也轻描淡写的予以回复。这次面临Uber的质疑,微信方面以“恶意营销”一词作为回应,可几乎所有人都明白此事必有猫腻。

站队?巨头相争的无辜受害者

对于微信封杀Uber,很多人首先联想到得却是滴滴打车,早在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前,微信就曾有封杀快的的先例,Uber的哭诉也就有了更多不用言说的意味。而对比微信之前的封杀行为,被封杀者无疑是站错了队。

1、2015年初,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等接连躺枪,皆因为“由于你当前分享的内容存在安全隐患,无法分享到微信。”而惨遭封杀。直到今年10月中旬,网易云音乐才一夜解封,再次出现在朋友圈中。

而在其背后,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本就属于阿里系应用,被微信封杀也在情理之中。与之同时,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的关系也发生了悄然变化,先是QQ音乐高价从华纳等唱片公司手中购买大量版权,而后便以版权为棒和网易互相撕逼,随后网易云音乐被微信封杀。但在今年10月13号的时候QQ音乐与网易云音乐达成合作,前者向后者转授音乐版权150万首,由此微信解除了对网易云音乐的屏蔽,封杀事件终于息事宁人。

2、同样是2015年初,腾讯和阿里爆发了红包大战,支付宝优化了春节红包的分享功能,新增了微信和QQ入口,以红包接龙的形式迅速火爆微信,但仅仅八个小时之后便被微信封杀。

对于这场事件,原本是两个巨头之间的撕逼,对微商们却是当头棒喝。微信将微信平台上所有与支付宝有关的链接或请求全部封杀,卖家们看到的只是冷冰冰的一句:淘宝屏蔽了来自微信的浏览请求。微信把责任推给了阿里,阿里则声称支付宝并未屏蔽微信商家的任何接口调用请求,至今依然无解。其实最终遭殃的还是用户,原本把淘宝上的商品分享给朋友只需要一个链接,如今却需要复制粘贴各种麻烦。个中委屈又与何人说?

由此便引申出了一个问题:在腾讯眼中,微信是其商业竞争的一个有效工具;在用户心里,微信是难以割舍的社交工具;在企业看来,微信就等同于新媒体,得微信运营着得天下。但微信的生存法则却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的就是我的,再哔哔也与你无关。

腾讯系的微信,与你无关

与封杀向对应的就是推崇,但这个权限只限于腾讯的宠儿们。

首先是微信红包,最典型的两个案例便是滴滴打车和饿了么。不管是滴滴打车还是饿了么都把微信作为分发优惠券的绝佳渠道,事实也证明这是一条获得新增用户的捷径。之前快的打车有意效仿,结果却被微信以用户举报少数第三方平台存在虚假红包、假货售卖的链接分享。而之后微信则大规模清洗微信公众平台的”虚假红包“,不少微信公众号被取消或封禁。

其次是微信入口。2014年腾讯2.14亿美元获得京东15%的股权,随后京东便成为微信和手机QQ的一级入口,京东的店主们也优先入住腾讯微店。与之同时,遭殃的却是大批量的第三方微商平台,大批的微商账号被屏蔽,微信也加大了对朋友圈卖货行为的打击力度,其目的无外乎让第三方微商平台为京东和自家的微店让路。至今仍有一些微商平台在和腾讯玩猫鼠游戏。

让人不寒而栗的是,BAT几乎瓜分了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特别是2015年以来各家都在疯狂投资。从各大垂直O2O服务到智能硬件再到移动医疗和内容平台,无不充满BAT的身影。如果微信只允许腾讯系应用放火,却不让未站队或站错了队的应用点灯,百度在搜索上推己排外,阿里则在电商和支付等入口上顺昌逆亡。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恐怕早已是肮脏不堪。

行走在刀尖上的微信运营

除了上述所说,微信还频频以恶意营销、安全、用户举报等说辞封杀微信公众账号。而规则的制定者只有腾讯一人,执行规则的权利也仅属于微信本身,而腾讯又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身份。一旦微信公众号主体与腾讯存在竞争,被封杀的例子绝非零零星星,不少企业的微信运营恐会如履薄冰。

其一,微信按规则行事,但规则该如何理解。很多企业将微信公众号视为不可或缺的营销渠道,近些年来很多企业开始招聘所谓的新媒体运营专员,以免错过微信这个”风口“。可事实与理想相冲突的却是,一旦某种营销方式效果颇佳,便会有很多运营者争相模仿,从朋友圈集赞到”微信红包“莫不过如此,其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虚假和诈骗问题。但微信的解决方案不是通过技术来规避这种营销方式所存在的风险,而是极端的采取了再这么做就封号的手段。越来越长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规定了运营着不能够做什么,却从未规定运营着应该怎么做,而一旦某种推广方式出格,便是不由分说的被封号。

其二,微信运营会不会成为鸡肋。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在很多运营者眼里,尤其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早已成为低成本的赚钱工具,可对企业而言,微信运营恐沦为鸡肋。从目前来看,不少企业有专人专员负责微信运营,有些甚至是一个团队,微信也十分迎合的在订阅号的基础上推出了企业号,以方面企业的粉丝运营。但一连串的封杀行为会不会让一些企业警醒,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来运营微信,最终却会因各种各样的理由功亏一篑。特别是准备融资的企业来说,如果接受了腾讯竞争对手的融资,抑或者说腾讯投资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未来会不会面临和Uber们同样地结局呢?

总的来说,从最初的张开怀抱欢迎入驻,到加入认证体系把公众号分出个三六九等,再到因为竞争关系而频频出现封号现象,微信越来越封闭,甚至成了腾讯打压竞争对手的有效工具。同时微信也是很多用户的人脉和关系圈,是一些企业“精心培养”的用户沟通渠道,面对微信“同村不同俗”的行事规则,我们却无计可施。不知不觉中,我们早已被微信的彪悍所绑架。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O2O、手机等行业的观察研究。微信公众号:spnews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