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海思效应下,很多手机厂商都把目光投向自研芯片。加大创新当然是好事,但终端厂商不要执迷于此,未必有了芯片你就能成另一个华为。
年关将近,手机圈又一次热闹起来,各品牌都纷纷上演“压轴大戏”,新品发布会又是一波接着一波。在这一波新品里要找一款最重磅的话,华为Mate8肯定是很多人的选择,因为它的前任Mate 7已经是中国智能手机的一个里程碑。
而圈里人热捧这款手机还有理由呢,那就是它是用了华为自家的“麒麟950”芯片。这迄今为止最好的国产芯片,并且号称领先于高通、联发科、三星等的旗舰芯片。
至于麒麟950是不是宇宙最强,是一个非常技术却又仁者见仁的事情,我们暂且不去深究。但是我们看到一个效应,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厂商开始将目光投向芯片,希望在这方面形成自己的壁垒。
这其中,比较确定的是中兴将会推出自己的手机芯片。最新的举动是中兴旗下的芯片子公司中兴微电子引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24亿元战略投资,大力发展芯片业务的态势非常明显。其实中兴的芯片业务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在无线基站芯片方面保持技术领先,并且销量告诉增长。而在手机终端基带芯片,其实也已经有商用的主流产品,只是目前还主要是基带芯片,而不是完整解决方案。但根据之前中兴高层透露的信息来看,中兴的SOC芯片其实应该离商用不远了。
作为手机行业的后起之秀,小米要推出芯片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但这家公司的执行力的确值得点赞。去年年底它结盟联芯,并且用1.03亿人民币获得了后者的SDR1860平台技术。之后的事情大家也看到了,红米2A这款使用联芯处理器的手机,半年时间销量突破了千万部。虽然这离自主研发芯片还有很长的距离,但小米未来推出芯片似乎也没有什么悬念了。
除了这些确定的和不确定的,业界也一直都有消息,说很多手机厂商都要发展移动芯片业务。
不过,手机厂商真的一定要做自己的芯片吗?
如果自己有芯片,能获得的利好是很明显的,产品规划可以不再受制于人,也能自己调整芯片设计来满足自己创新的需求。可问题在于,芯片真就是手机厂商的灵丹妙药吗?
如今,大家现在看到了华为的势头很猛,但说起华为的成功显然不能仅归结到芯片这一点。事实上,华为在手机上使用麒麟芯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几年它的P系列、Mate系列,以及荣耀的热门产品都是用麒麟芯片,我们可以说它是华为相比其他国产手机最大的不同,但在之前华为手机上,芯片都不能称为优势,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是用户的痛点,因为它性能上距离高通、三星还有差距。
反过来讲,那些曾经辉煌,但如今陷入低谷的手机厂商,它们失败的原因也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芯片,而是未能根据行业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产品。
另外,半导体行业本身毕竟还是有很高的技术和资本门槛的,并不像智能手机整机那样容易进入,想真正推出成熟、可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我们看到即便有着多年积累的半导体厂商,在进入智能手机芯片领域的时候也碰的一鼻子灰。
事实上,在手机这个成熟的产业链,上游企业为厂商提供了非常多的选择,足以支撑厂商去推出覆盖不同价格、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手机。做一个安静的终端厂商,其实也是很有前途的事情。
当然,对于国家而言,支持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是有战略意义的,毕竟它是如今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和源动力,也是提升国家信息安全水平的基本保障。对于企业来讲,创新自然是值得鼓励的,在研发上加大投入无疑也是一件好事。不过,自研芯片并不是灵丹妙药,不是有了它手机厂商就高枕无忧了。是否要进入这个领域,还要厂商根据自己的长远计划来做出选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