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东旻:百度地图十年进入第三个时代

就像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视作是古生物学的一大未解之谜一样,为何百度会在2005年前后集中涌现出多款影响巨大的优秀产品,这也是长久以来很难得到解释的一个疑问。

文 | 阑夕

就像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视作是古生物学的一大未解之谜一样,为何百度会在2005年前后集中涌现出多款影响巨大的优秀产品,这也是长久以来很难得到解释的一个疑问。

贴吧、知道、地图、百科、下吧(这款产品后因涉及版权风险而在百度上市时被主动放弃)等终被证明成功塑造百度内容围栏的产品矩阵,均诞生于距今十年前的时段。

市场经济学派会在脑内关联Google首次入华的“巧合”——正好也在2005年左右——因而,是竞争驱动创新的原因,使那时的百度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反而激发了内在的创造能力。

当然,百度大概并不会承认这一点——至少,这不是唯一的缘由——现任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的李东旻也是在2005年加入百度,在他的回忆里,百度那时还是一个“小而美”的技术型公司,内部组织简单清晰,有一个“Product Committee(产品委员会)”的单位会在每个周二将所有的产品经理和总监级以上的高管聚到一起开会,共享数据和讨论需求。

十年时间弹指而过,因为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用户时空维度的关系,百度地图从一款意在丰富搜索引擎功能的地理信息索引工具转变成为百度O2O战略当中的核心入口及平台,方向的位移可谓天翻地覆。

在百度地图十周年生态大会上,李东旻说出了百度对于地图应用的集体期待:它不再是一个用来导航指路的响应式工具,而是一项以用户生活动态为圆心的基础型服务。

这也使百度地图离开局部战场、抵达炮火最为激烈的前线,它的敌人亦广泛到了所有志在搭建O2O平台的巨头那里。

李东旻将百度地图的迭代划为三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是围绕地理坐标向用户呈现现实世界的平面形态。“上线三年之后,百度地图开始不满只做拼接和嵌套,我们决定加入更多的交互来满足用户需求,当时有一个很著名的事件,是百度地图发布了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可视化路径功能,跟着还有一个彩蛋,就是从地球到火星的线路,这在我们看来是往前卖迈出了非常大的一步。”

第二个时代,是将现实世界的模型大举迁入互联网的长久事业。“其实地图应用没有那么多技巧和捷径,我们过去六七年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搬运,自产数据,用人力物力的堆砌来完成精确测绘的工作。”

第三个时代,是以多维信息源叠加的虚拟世界来反向影响现实世界。“O2O的产业繁荣以后,地图价值变得更高,它基于互联网的二维世界开始重构现实生活的排序规则,通过百度地图提供的数据,深圳市前海区的区政府正在对城市交通做出更为完善的规划,这些都是过去很难想象的。”

这种思路,使百度地图与其竞争对手——无论是国内的高德地图,还是海外的Google地图——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一个月前,高德地图发布“AMAP战略”,将未来的付出重点放在导航领域,并且试图加快在车联网上的推进速度。Google地图则在今年迎来的它的第十亿名用户,其在街景、卫星方面的投入迄今仍然无可匹敌。

同为隶属于巨头的资产,上述地图产品得到“专注”的评价,资本市场和业界专家似乎不太乐见互联网公司过多涉及线下业务——除非有可能开创一条全新的产业链,比如Google重金打造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

然而,作为一款已经走过十年历程的产品,百度地图须与百度这家公司发力连接“人与服务”的目标,“BAT”都不愿错过O2O这个新的增长信号,尤其是在它们短期之内都没有能力以全球化——就像美国的科技公司所做的那样——的方式来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深耕国内市场就是仅剩的唯一出路。

整合信息使人受益,进而从中收取“买路钱”,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在百度地图这里同样适用。

“我们涵盖了大概有4000万的POI,这些POI其实就相当于搜索引擎索引的网页、新闻,在地图上索引的就是这些POI点。4000万POI里面,有接近2000万是跟生活服务相关的,就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这些对用户是有直接感受的。”李东旻说,百度地图的竞争优势在于他给商户带去的都是“新客户”,而非许多O2O平台将原有的保有客户换个方式进行线上管理的做法。

换而言之,百度地图的打开场景相对独特:它是基于陌生环境、陌生体验和陌生目标的App入口,与用户的行程密切相关。

比如,百度地图重点接入的一类生活POI是加油站,这是很多O2O平台涉猎不到的行业,但是百度在这方面的带客能力极强,就像“世界上最大的酒店供应商Airbnb不拥有任何一间酒店”的说法一样,李东旻认为百度地图未来也能在加油站这一分支做到同样的想象空间,他将用户与车辆的流动比做人体的血液流通,百度地图可以成为无数中继,在商业上做出理想的分配和调度。

2014年年底,百度投资了一家芬兰的科技公司IndoorAtlas,其室内导航产品在技术上可与Google和诺基亚比肩,最高精确到0.1米,显然,在城市化不断蕴育商业地产的中国,把三维导航服务送入楼宇之内会是一项极好的服务。

目前看来,IndoorAtlas的技术方案以及由吴恩达领衔的美国深度学习实验室都在幕后为百度地图提供充沛的火力,而在前端,则不能不提百度刚刚成立的自动驾驶事业部。

“可以把无人驾驶汽车理解为行驶中的采集器,它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支持下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同时其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根据自己的路线将大量的信息传输到百度的数据中心,形成良性的循环,跑在外边的车越多,百度地图的精度就越高,继而反哺车辆更加科学和安全的行动。”李东旻表示,百度地图当前已经可以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厘米级的定位支持,这种硬件和软件一体化的终端解决方案,尽管耗资巨大,但是一旦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就能衍生出大量的收入。

只是,百度地图的进化距离李东旻及其团队的期待还须时间的检验:每天都有打开场景。

在最新版本的百度地图中,有一个名为“轻导航”的熟路模式导航功能被添加进来,这项功能主要针对自驾上班的用户,他们并不存在对于路线不够熟悉的情况,自然没有导航需求。但是,百度的“轻导航”会基于这部分用户的起始点——也就是公司和住址两个坐标——规划数条路线,指导用户避开拥堵,同时并不会时刻语音告知用户“哪里需要左拐、哪里需要靠右行驶”等冗余信息。

同时,在这样一个轻便而又安静的环境中,百度地图依然可以在手机锁屏状态下前置路况信息,或许在未来还可接入音频FM提供的相声资源,实现有别于普通地图应用的高打开率。

年底,李东旻也在做明年的服务器预算,百度地图在今年第四季度的流量超过了年初报批的一倍多,这让整支团队都倍受鼓舞。

在我看来,地图类应用的确有机会在全民层面达到高频使用效果,这或将取决于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内容生态的进步,想想看,倘若有一天,我们使用手机连接VR头盔,在地图App上点击“抵达”科罗拉多大峡谷,随即身临其境的体验在这个壮丽景区的游历过程——当然,是由无数游客以UGC的方式贡献的内容——那将多么令人惊喜。

科技的未来,就是科幻。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