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华为最重要的IT产品线,2015年总结如何?

这条产品线是华为进入企业级市场中最重要的产品线,主要产品有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云计算解决方案等。自从华为5年前宣布进入企业级市场,定位做ICT基础设施架构的服务商以来,重任基本在这条产品线身上。

这条产品线是华为进入企业级市场中最重要的产品线,主要产品有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云计算解决方案等。自从华为5年前宣布进入企业级市场,定位做ICT基础设施架构的服务商以来,重任基本在这条产品线身上。

今年,IT产业巨变。诸多公司的表现完全不一样。有的自乱阵脚,销售一落千丈;而有些忙于内耗,来回折腾,拆分公司,为了满足华尔街盈利的要求;而有的则是买买买,出手大方,不管核心竞争力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中,更不管未来经营。还有些公司盲目走出去,战线拉的太长,体力有限;更有公司抓住各种风口,在资本市场鼓吹,股票虚高,与产品、市场完全脱节。

在这种乱哄哄的局面下,华为IT产品线好像从来不评论不参与炒作,自有节奏,按照集团的长远规划一步步来。或许声音较小,或者偶尔一两件事件突出,但在整个营收体量上根本没办法相比较;但是从长远的规划来看,华为IT产品线的这种“埋头做事”的节奏感可能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0到1》今年这本书特火,核心内容是企业通过技术专利、品牌、品质和规模经济实现质的跨越;这个过程不是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也不是通过拼速度、拼执行力和复制他人的商业模式获得成功;本质是利用技术探索新的道路。

成立5年的华为IT产品线正在做这个事情。

从产业格局看,说华为IT产品线 “年轻”也好,“老派”也好,它经过这些年发展,艰难站在主流的跑道中,与IBM、惠普、戴尔(EMC)、微软等巨头同台竞技。也有人将华为IT某些产品称之为IT业内的风向标、新标杆。

这就是对今年华为IT产品线最大的感觉:不折腾,不咋呼,埋头做事,自有节奏,以技术为导向,继续探索从0到1的企业级市场。

机遇1:按照华为的说法,现在ICT成为创新的主要力量,ICT正在从企业的支撑系统成为核心系统,引领企业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企业将加大ICT的投入,核心之一就是重视IT基础建设,尤其是开放式架构;这是全球普遍的现象。

机遇2:以云计算和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技术正在释放能量,这会进一步促进一些企业积极利用,也会反过来刺激华为们对技术的研发、产品落地以及商业模式的重构。

机遇3:在中国,由于政府提出的双创、互联网+,所有传统行业都在探索技术带来的可能性。这叫做数字经济也好,叫数字时代也好,根本就是利用ICT重塑传统企业的架构、组织模式、商业模式、产品生产和加工、销售模式等。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激进做法极大的刺激了传统企业。

所以,从整个市场来看,潜力巨大,机会众多,就看华为IT产品线怎么做。

聚焦在技术突破、产品发布、市场占有率和案例。这里以产品为维度,整体盘点一下华为IT产品线的能力。

存储方面:今年华为存储发布的产品较多,如推出新一代OceanStor 18000 V3系列高端存储、OceanStor 9000横向扩展存储等,还在HCC2015发布了重要的数据服务平台OceanStor DJ等。

为什么存储如此发力?可能与市场环境有关系。以后所有的生意都是数据生意,加上NFV、SDxx、SSD、PCIe、NVMe、HCI等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冲击下,存储在迅速变革。特别是在今年9月份由华为存储拉开的一场“闪存风暴”更是席卷了存储业界,通过在SSD控制器、Flash芯片领域合作创新,华为在业内第一个大规模开展SSD等容量替换传统磁盘行动,降低闪存在数据中心的应用门槛。华为存储也顺利跃升至Gartner存储魔力四象限挑战者首位,高端存储成为Gartner报告主流玩家。

市场方面, 2014年实现同比增长55.6%;全球收入增长率第一(IDC,2015H1),中国市场收入第一(IDC,2015Q2),服务于全球150多个国家的4000多家客户,在中国市场,华为高端存储在金融、大企业、交通、电力等行业实现了较好的发展,客户有国税总局核心征管系统,以及人社部、气象局、统计局、审计署、中国移动、 中国银联、中国工商银行等。

服务器方面:最重要的是进一步构建了完整的服务器产品解决方案,并实现了继前几年持续增长基础上的爆发增长。如亮相中国首台32路x86关键业务服务器KunLun,基于华为Node Controller互联芯片突破x86 CPU互联极限,基于创新RAS 2.0高可靠技术超越传统小机;推出高性能、高可靠性兼备的NVMe SSD,以及发布11分钟可完成部署的FuisonCube 6000和大容量存储服务器5288 V3等。华为服务器三大子品牌FusionServer、FusionCube和KunLun全面形成,SSD应用加速、SAP HANA、HPC和其他服务器配套产品方案也全部构筑齐备。

华为服务器继续得到德国奔驰、法国Criteo等对品质要求极高的客户的认可;HPC支撑波兰波兹南超算中心构建千万亿次高效能超算中心,并位列全球最强大HPC系统榜单第80位;SAP HANA一体机解决方案在西班牙石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浙江能源、良品铺子、英国Hillarys、德国Westfleisch 获得规模应用。

市场方面:也获得快速增长。2015年Q3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72%,增长率全球第二(Gartner,2015Q3),服务于全球150多个国家的4000多家客户。华为关键业务服务器同比实现3位数增长。

云计算方面:今年华为还推出了FusionCloud Omni Solution混合云解决方案、企业云服务等创新的IT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在HCC2015中推出企业级开放的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 6.0、基于OpenStack的云灾备解决方案等产品和解决方案等。

今年7月31日,华为正式宣布进入公有云市场。对于这个“公有云”,各方都有解读。而且在今年HCC2015之后,华为宣布要做云生态圈,几乎将未来的战略重心放在云上。做法之一是,广泛合作,比如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华为和沃达丰、SAP、埃森哲、西班牙电信、德国电信、英特尔等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建开放生态圈。这也是值得特别说明的地方,也就是华为的自有节奏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建生态圈。”

比较重要的有几个大型案例,如与中国电信的合作。华为提供从咨询、规划、建设到运营的端到端云服务解决方案,协助中国电信国际完成了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全球统一的IT基础架构规划等。

数据中心方面: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意识到了向云转型的必然性,作为全球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华为已经在全球为客户建设了660多个数据中心,其中有255个是云数据中心。中电国际香港星云、陕西移动、香港和记、证通公司、中国海关总署等都在华为的帮助下实现了数据中心的云化升级改造。

同时在数据中心灾备方面,华为提供端到端的业务连续性灾备解决方案,可满足客户不同灾备等级的需求。其中的明星方案双活数据中心,通过6层架构的端到端双活,和阵列双活HyperMetro新特性可达到最高灾备等级保护。在2015年HCC大会,华为还面向全球发布了基于OpenStack架构的云灾备解决方案,可以结合云运营平台、OpenStack云管理、虚拟化、存储复制、虚拟机备份等技术,为云数据中心提供双活、主备容灾解决方案。

在开源方面:华为是OpenStack重要的贡献者,投入超过600名研发人员参与OpenStack相关开源项目的开发,截至2015年9月14日,华为在OpenStack社区L版本贡献排名第6位。在大数据领域,华为在Hadoop社区的贡献排名为第4,Spark贡献排名前3,华为于今年8月正式宣布开源Astro项目,强力推动Spark在业界的广泛应用。华为在开源领域的贡献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2015年8月被吸收为Linux基金会的白金会员。

每一个产品获得市场的认可背后均有技术作为支撑,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展开。

可以确定的是,华为IT产品线的总体思路还是以技术创新为主,产品和解决方案迅速跟进,融入行业与案例中,这样,技术创新的价值才能体现。

不,华为IT产品线面临巨大挑战。

还是老问题,华为IT产品线给用户的价值是什么?

企业级客户需要解决问题,对于价格、市场宣传并不是特别在意;在意的是IT系统进入业务部门之后,是否可持续发展,是否能面向未来?如今大浪淘沙,真正具有实力做全线基础架构的公司并不多,华为的价值在哪里?

这其实考验的是华为对技术的理解和落地,产品差异化。如今在云的推动力下,概念满天飞;随便一个公司就敢说做云的基础架构,甚至是云解决方案;华为IT产品线能否准确把握住前沿的趋势,能在价格和使用方面找到一个平衡?这不仅仅是战略问题,还考验着华为的执行力。

而且面对公有云的汹涌势头,面对传统行业往云上迁移,面对行业之间的融合、跨界、共享经济的出现,华为怎么应对?有些是技术问题,有些是策略问题,还有些是华为对业内的理解,根本考验的是华为IT产品线自身的价值。

其次,如何共建一个生态圈?

如今的IT产业再也不像过去是单打独斗,属于彼此渗透彼此支持,一切以客户的利益为最高。以当前华为IT产品线的影响力,足矣可称为“新标杆”。在各种信息化建设中,华为对生态圈的扶持力度有多大,能否全部落地?而不是“唯马首是瞻”。这种对生态圈的扶持更多是胸怀,以及利益上的共享精神,更多的需要经营层面的策略和技巧。

最后,实现从0到1还要有多远?

这个问题留给华为IT产品线回答。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