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的故事(2)下江人进川

电影《抓壮丁》里,王保长有一句台词:“蒋委员长进川,下江人的江山!”大批江南的官员、知识分子、商人涌入四川,既推动相对落后的四川各项事业发展,同时也加重着四川的负担。

(题图)祖父念金陵大学附中高中摄于南京玄武湖

我从小被告知,我出生在四川省富顺县,但我的籍贯是江苏省高邮县。

初中在富顺二中,父母在成都,学校开个证明,就可以买半价学生票。教导处的老师认认真真地研究了我的学生证,给开了一张“从四川自贡至江苏高邮请予购买半价火车票为荷”的证明。这证明当然从来没用上过。

你们高邮人为啥子要跑到四川来喃?还不是日本人搞的事嘛。

据说杨家在高邮算是大族,传到我高祖杨芾那一代,他的父亲杨福臻,他自己,他弟弟杨蔚,先后中了进士。一门三进士,即使在出过秦少游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的高邮也算书香门第了。这些“先前阔过”的事儿容后再表。

民元之际,杨芾从山东莱州知府任上归老。他有六个儿子,老四是我的曾祖杨遵矩,复旦大学毕业,回乡当中学英语教员,做到了县教育局长。不过他这个局长当得憋屈,任内有部分中小学教师因政府长期欠薪,选出代表到教育局长家静坐。这在民国是常见的事。不过遵矩公被逼不过,居然卖掉家中田产,发放教师欠薪。祖父说,这件事在全县传为笑谈,咦?不该是“美谈”么?啥才是民国范儿……

后来曾祖父不知怎么的,就到了南京铁道部育才科当科员,管理交通大学、全国的扶轮中学与扶轮小学,所以仍算是教育行当。1931年高邮大运河决堤,造成一场大水灾,水灾之后又有霍乱。曾祖父就将全家接了出去,先寄居苏州,再到南京。1932年我祖父就考进了金陵大学附中。

金陵大学是当时中国最好的教会学校之一,附中里更是官宦子弟云集。祖父有个同班同学张澄基,后来成了佛学大师,抗战时却谈了个女朋友于想想,是民国元老于右任的女儿。

祖父高中快毕业时,卢沟桥事变爆发。简短截说,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西迁武汉、重庆。金陵大学附中也迁到了四川万县。全家人分几批陆续入川。

电影《抓壮丁》里,王保长有一句台词:“蒋委员长进川,下江人的江山!”大批江南的官员、知识分子、商人涌入四川,既推动相对落后的四川各项事业发展,同时也加重着四川的负担。这里面有地域之争端、文化之碰撞、物质之分配,种种问题。如《发现李庄》中写到中研院史语所及同济大学迁至四川宜宾李庄,随带的科学仪器、人体标本,尤其是尸体解剖实验,引发当地民众恐慌与愤怒,差点上演流血事件。2002年我去李庄,当地农民还是不太理解当年那帮秀才在此地做啥子,梁思成林徽因的营造学社亦在此处,老农的记忆里只有两夫妇喜欢到处走,去看庙子,一看就看嘿么久。

日常生活层面,可以看看张恨水的《巴山夜雨》。一下子涌进那么多下江人,米也贵了菜也贵了,租房子的倒是发了财,但下江人跟四川人的磨擦还是少不了。

我祖父入川半年后高中毕业,本来想考燕京大学新闻系,因为成绩不错,保送到了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这个系被称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农业系,毕业生出路不错。

金陵大学当时设在成都华西坝,同在那儿的尚有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医学院(后迁走,为燕京大学替代)及华西协合大学,时称“五大学”,与昆明并称为“当时中国两个高校、名校最集中的文化中心”。这两年教会大学开始受到关注,今年出版了一本《风过华西坝》(岱峻著),可以参考。

祖父在大学喜欢上了一个四川姑娘。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