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贸易战之各种纠结(上)

在中国网上经常能看到什么韩国人绝不买日货之类的传言。但实际上韩国人不但在购买日本产品,而且买的还很多;日韩贸易的规模非常大,而且韩国对日本还是逆差!日本对韩国的出口主要是集中在制造业必不可少的所谓“

这个世界上的经济实际上分成了三大块。一块是美国,去年的GDP约为16.8万亿美元,一块是欧盟,去年的GDP17为17.3万亿美元,还有一块是东亚,中日韩合起来去年的GDP大约是15.3万亿美元,再加上台湾香港也能达到16万亿美元。三大块在数值上都差不多,东亚这块最少,按说东亚这几个国家应该更加努力争取赶上和超过美国和欧洲才对,因为东亚这几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联系也十分紧密,如果能弄出来一个类似于欧盟那样的共同体的话,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区域也不是什么不能实现的梦想。

但这个“弄出来一个类似于欧盟那样的共同体”本身就是一句如假包换的真正的梦呓,起码在现在是这样,别说共同体,就像笔者现在这样没事把东亚的GDP往一起计算都让人觉得古怪,这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绝对不可思议,在经济上联系得十分紧密的同时又成天吵架,甚至时不时还在琢磨怎么打一仗。

在中国经常能见到有人叫喊要抵制日货什么的,在韩国也有这种事,去年因为独岛(日本叫竹岛)的问题韩国刚刚开展过一个抵制日货的运动,发起运动的主要是一些小店主,据说有600万人参加,到现在也无声无息了。

在中国网上经常能看到什么韩国人绝不买日货之类的传言,这个传言的由来可能是因为在韩国街头不太看日本车,不像中国马路上的日系车那么铺天盖地。但实际上在韩国街头再仔细观察一下就能知道不但日本车不多,就是德国的高级车出现的频率也比其他国家要少,这不但是因为韩国的国产汽车产业就很发达,还因为韩国实际上采取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方式来阻止外国高级车在韩国的销售。

笔者的韩国朋友告诉笔者,在韩国只要买了外国车就会莫名其妙受到税务当局的调查,不管是否清白,被税务当局给查个底掉总不舒服,这样一来韩国人开外国车的也就越来越少了。

其他在电子产品方面,现在的三星已经把几家日本电子公司给挤兑得够呛,日本电子产品除了在一些并不重要的指标方面对韩国产品继续保有优势之外,就整体来说并不占据对韩国的优势,所以在韩国看不太到日本家电产品是当然的,不要说在韩国看不到,就是中国也已经愈来愈难看到日本的家电产品了。

大概现在除了照相机之外,在民用产品方面韩国已经没有什么不能替代的日本产品了,韩国人没有必要购买日本产品,因此在韩国不太看得到日本品牌也很自然,这样似乎就真有“韩国人不买日本产品”这么一回事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韩国人不但在购买日本产品,而且买的还很多;日韩贸易的规模非常大,而且韩国对日本还是逆差!

在商务部综合司主办的“国别数据网”上查一下就可以知道2013年全年,日本对韩国的出口是600亿美元,而韩国对日本的出口只有347亿美元,韩国在日韩贸易上出现了250亿美元以上的赤字。

日本对韩国的出口主要是集中在制造业必不可少的所谓“资产财”上,也就是那些能够用来制造成为工业产品的材料。在韩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中金属类产品(钢铁,铝等)占19%,化学产品占18%,机械17%,电子设备13%,这里面有很多是制造业所不可缺少的,比如汽车工业所不可缺少的高强度薄钢板HiTen,智能手机所不可缺少的陶瓷电容等,更不要说还有制造业所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了。韩国在生产半导体上很拿手,可是韩国赖以生产半导体的机械设备却是从日本进口的,韩国现代的汽车挺不错,但是发动机却是日本的,现实是离开了从日本的进口,韩国就无法维持出口。

韩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造船大国,可是最近发生的“世越号”沉船事件中的“世越号”却是从日本购买的二手船,购船的原因就在于韩国仅仅是一个只会造船壳的“造船大国”,其他的船用主辅机都要从外国进口。

而韩国对日的出口又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困境上,韩国生产的高档产品在日本市场上无法在产品形象、内在品质和品牌效应和日本产品竞争,而在低档产品又无法和中国以及东南亚产品在价格上竞争,这就使得韩国能够向日本出口的产品的范围很小,这就是日本对韩外贸黑字的由来,这是一个构造性的问题,也就是说韩国不但没有办法消除这个赤字,而且韩国的经济情况越好,对日赤字还就越大。因为韩国的经济是很典型的外贸依存性经济,韩国经济的发展完全取决于对外出口,而随着韩国出口的增加,其中使用的日本零部件和日本机械设备的份额也要随之增加,韩国现在出口的都是中档以上的工业品,所采用的日本原材料零部件以及机械设备都是价格昂贵的高档货,另一边韩国对日本的出口是无法增长的,这样韩国的对日贸易赤字就会更大。

这就是韩国作为一个出口贸易的大国,为什么外汇储备会少得可怜的主要原因。比如韩国在1998年通货危机的时候全国外汇储备居然只剩下了39亿美元。这十来年韩国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依赖于日本的零部件和机械设备进行出口产品生产的状态并没有任何变化。

前面所说的韩国开展的抵制日货运动当然不是抵制这些从日本进口的高档材料和零部件等事关韩国国计民生的东西,而是那些啤酒什么的小玩意,所以过了几天也就悄然收场了。

韩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外汇储备过低,他的GDP是台湾的已被以上,然而外汇储备仅为台湾的75%,为了防止再次出现类似1998年的通货危机,韩国和日本,中国分别缔结了最大额度为700亿和500亿美元的通货交换协定以准备在万一的时候抛售美元以保卫韩元,在这种情况下韩国和日本是打不起来贸易战的。

韩国抵制不了日本,那么中国呢?

“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有能力通过贸易制裁给予日本较大损害,而使自己付出的代价小于令日本受到的损害。因为中日双边贸易在两国各自贸易总额中所占份额已有明显差异,日本对中日贸易依存度成倍高于中国对中日贸易依存度。

从货物贸易总体而言,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趋向下降。1993—2003年间,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但于2004年被欧盟、美国超越,后来又落到东盟之后。

2002年,中国对日贸易1019亿美元,占当年外贸总额的16.4%;对日出口484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14.9%;自日进口535亿美元,占当年进口总额的18.1%。

2011年,中国对日贸易3429亿美元,占当年外贸总额的9.4%;对日出口1483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7.8%;自日进口1946亿美元,占当年进口总额的11.2%。

相反,2011年日本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分别为8227亿美元、8543亿美元,按日方统计数据,对华出口已占其出口总额的19.7%;按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计算,自日本进口已占当年日本出口总额的23.7%,对日出口则占当年日本进口总额的17.4%。这样一种不对称的依存度,且中国对日出口少于自日本进口,决定了中国有能力让日本在两败俱伤的经贸战中付出更大代价。”

这是2012年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的时候在网上出现过的文字,不少爱国青年看了这些文字以后深受鼓舞,认为中国只要靠贸易战的方法就可以绞死日本。

实际上呢?这些文字出自一篇叫做《中日经贸战,日本代价更大》的文章,作者是梅新育博士,在这里可以看到:http://finance.qq.com/a/20120917/005977.htm 。这篇文章十分有趣,作者在当时那个环境下首先提出了一个中国可以和日本打贸易战的结论,再用具体数字和例子否定了那个结论,因为实际上没有什么爱国青年会去仔细读什么东西,所以真正能理解作者意思的人不多。

梅文中举的是2011年的例子,那年中国的经济规模是日本的1.24倍,GDP是7.3万亿美元,日本是5.9万亿美元。但是根据梅博士提供的数字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日本的进出口总额是1.67万亿美元,中国是3.65万亿,再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日本的进出口总额相当于GDP的28%,而中国正好是50%。这个比例叫做“对外贸易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这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对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这是有没有资格打经贸战的一个很重要的尺度,对对外贸易依赖程度越高的国家理所当然地在经贸战中遭受的损失更大。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