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流行神曲走红的秘密

从“你是那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到“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每一个时期,都有一波神曲攻陷人们的耳朵,并迅速成为广场舞大妈挚爱。神曲走红的背后除了引爆流行元素和团

从“你是那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到“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每一个时期,都有一波神曲攻陷人们的耳朵,并迅速成为广场舞大妈挚爱。神曲走红的背后除了引爆流行元素和团队营销的结果之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生理原因,就是“耳朵虫”。

“耳朵虫”是不由自主的生理现象

“耳朵虫”, 并不是真的虫,这个词是从德语单词Ohrwurm直译过来的,指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断不由自主地反复在某人脑子里出现的情况,口语中一般表达为“脑袋里粘着音乐”。 精神分析专家西奥多·雷克把这种现象的精神动力特性称为“萦绕在心头的旋律”,该现象的另一个科学名称是“非自主音乐想象”,简称INMI,是由神经科专家奥利弗·塞克斯在2007年提出来的。

已被研究证实,这种现象在人群中非常普遍。2008年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给11910名芬兰被试者呈现5首熟悉的歌曲,结果发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有33.2%的被试者报告每天都会想起那些音乐片段,32.4%的被试者每周都会想起,累计有91.7%的被试者至少每周会体验到“不自主的音乐想象”。

科学家收集了从BBC音乐台听众中收集的数据,通过人们所报告的产生“耳朵虫”的情况,大致可以看出大部分“耳朵虫”都是由人们接触到的声音、想法触发来的。当“耳朵虫”出现时,大脑的反应和听到音乐时的反应类似,都引发了大脑听觉皮层的活动。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只是通过想象,负责听觉信息处理的听觉皮层也会活跃起来。这种“听觉想象”活动生动地重现了我们听到旋律时的大脑反应。

因此心理学家认为,“耳朵虫”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往往都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而存储的。有一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譬如看多了由“最炫民族风”伴奏的各种视频,下次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来了。

反复出现的旋律更易成为“耳朵虫”

心理学家发现产生“耳朵虫”的旋律也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都存在一个反复出现的节奏。这种周期性的节律让旋律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就好像没有尽头一样。辛辛那提大学的市场学教授詹姆斯·凯拉瑞斯(James Kellaris)就统计了一个 “耳朵虫”排行榜,其中高居排行榜前列的歌曲包括James Blunt的《You’re beautiful》,电影《碟中谍》的主题曲。这些歌曲大多具有强烈的节奏,而且音乐的主题周而复始地持续出现。

研究显示耳朵虫的旋律一般都只是音乐中的一小段,其中33%是经常“周而复始”的副歌部分,27%是歌曲的其他部分,只有28%的情况重复的是整首歌曲。简单,鲜明的节奏,让“耳朵虫”一旦出现就一发不可收拾。

因《黄昏》、《记事本》等热门歌曲走红的音乐人周传雄曾说:“我在决定进入音乐界的时候,把流行音乐的节奏旋律,彻底分析了一遍,发现一首歌只需要有主要的四句旋律,其他部分只要稍加变化就可以完成。”而他创作的所有流行歌曲,几乎都是四句好听的旋律一再反复。

《小苹果》亦是如此,它也是四段旋律的简单重复。这四段旋律音域跨度不大,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轻易哼唱,也就造成了它的朗朗上口。这让人在简单听过几遍之后,就难以逃过被它洗脑的命运。

“耳朵虫”不需要被“赶走”

达特茅斯大学另一组心理学家则发现,不同的人出现“耳朵虫”的概率也不尽相同。女性往往更容易受到 “耳朵虫”的骚扰,音乐家也比普通人更常听到耳边徘徊的旋律。有趣的是,“耳朵虫”中间还存在强势者,这种被称作“消除旋律”的曲调,一旦在脑海出现便势不可挡地盖过其他旋律。“耳朵虫”也是可以传递的,分享脑海中的旋律有时候也会让其他人产生类似的感觉。

不过,“耳朵虫”和强迫症或精神疾病里出现的“幻听”也有所不同。虽然有些强迫症患者脑海中也会持续地出现的音乐旋律,但带给人的感受是非常痛苦,难以摆脱的。但耳朵虫通常是无害的,只是短暂地出现,并不会给人带来长时间的折磨。而精神疾病中的“幻听”往往是真的能“听”到声音,而“耳朵虫”只是在脑海中想起的旋律而已。

英国雷丁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毕曼经统计发现,大部分“耳朵虫”只会持续30分钟左右的时间。而越是觉得音乐重要的人,越难以摆脱“耳朵虫”的纠缠。而且,“耳朵虫”的困扰程度和时间无关:你越注意到它,它给人心理带来的厌烦越严重。

研究显示46.67%的人会选择听或唱其他的歌来赶走耳朵虫,25.71%的人会用读书,聊天等方法转移注意,另外18.1%的人则选择任由它而去。效果最好的恰恰是最后一种,这正顺应了心理学上的自我控制的逆效应。越想赶走的想法就越难以摆脱,反其道而行之,却能起到消除的效果。(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微信公众号:kejxfx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