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军是南宋花钱最多的军队

岳家军是一代精英的风云际会,高军费保障了岳家军的高战力,这支铁军既有“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雷霆之威,又有“饿死不掳掠,冻屋不拆屋”的严明军纪,更有“将和士锐,人怀忠孝”的崇高武德,堪称中华军魂。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赵构将原来的前、右、中、左、后、选锋、护圣七军改番号为行营护军,分别由当时位高权重的五位大将统率,韩世忠为前护军、岳飞为后护军、刘光世为左护军、吴介为右护军、张俊为中护军,这五支军队号称南宋五大主力,而五位统兵大将被时人称为五大帅。其中:

韩世忠的前护军8万人,辖统制11,统领13,正、副、准备将189,共有63将的编制,以淮东楚州(江苏淮安)为基地;

刘光世的左护军5.2万人,辖十军,先以池州、庐州为基地;

张俊的中护军8万人,辖十一军,以建康府为基地,有统制10,统领14,正、副、准备将297,共有99将的编制;

岳飞的后护军10余万人,以鄂州(湖北武昌)为基地,辖十二军,有统制22,统领5,正、副、准备将252,共84将的编制;

吴玠的右护军7万人,以兴州(陕西略阳)为基地;

除去以上五军外,南宋还有刘锜的由八字军改编的侍卫马军司,大约2万人;杨沂中的殿前司军,大约有3万人左右。

岳家军的由来比较复杂,建炎二年时,岳飞还是一名小校,有兵2000人,受东京留守杜充的节制,建炎四年,岳飞孤军克复建康,从此受知于宋高宗,当时岳飞军中“精锐能战之士几二万人,老弱未壮者不在此数,胜甲之马亦及千匹。”绍兴二年夏天,岳飞平定曹成之乱时,兵力为1.2万人,同年,尚书左仆射吕颐浩建议宋高宗北伐中原,在奏折中也提到“今张俊军三万,韩世忠军四万,岳飞军二万一千,王燮军一万三千,……刘光世军四万。”

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为神武后军统制,有兵1万余人,后奉调到虔州镇压农民起义,有众2.4万人,《宋会要辑稿》说:“契勘江西见有岳飞一军二万余人,理宜就便差拨”,这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暗合,可见当时岳飞所部大约为二万人左右。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飞提兵北伐,进攻伪齐的襄、邓六郡,在“措置襄汉乞兵申省状”中,他请求朝廷增兵,称本部人马现有28618人,准备扩编到6万人,经宋高宗批准,将荆湖北路安抚司统制崔邦弼、颜孝恭的部队编入岳家军,时崔部有3000人,颜部1900人。这次北伐中,岳家军的对手不是金军主力,军队减员极少,相反,从俘虏中补充了有生力量,兵力迅速增强。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在洞庭湖平定杨幺起义军,“得强壮者数万人以充军”,兵力又有了一次爆炸性的增长。

以上可知,在南宋诸军中,岳飞的后护军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按目前掌握的记载,大致分为十二军,包括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其中背嵬军是岳飞亲兵,最为精锐。

到了绍兴十年(1140年),岳家军的实际兵力已有10万左右,这有多项史料佐证,如“湖北转运司立庙牒”云“故少保岳飞顷提十万之众,留屯沔、鄂,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独醒杂志》说“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可以一当百”。《中兴小历》记载秦桧党羽诬蔑岳飞的说法,有“岳飞议弃两淮地,守大江以南,且飞提重兵十万,无横草之劳”等语。可以证明岳家军的数量。

岳家军兵多将广,战力为诸军之冠,因此朝廷的待遇优厚自不待言,《鸡肋集》提到:“刘太傅一军在池阳,月费二十六万七千六百九十贯三百文,米二万五千九百三十八石三斗,粮米七千九百六十六石八斗,草六万四百八十束,料六千四十八石,…而岳候军月用钱五十六万缗,米七万余石,比刘军又加倍矣。”

岳飞所部的将校级军官较之绍兴五年增长了1.8倍左右,每位将领所率的平均兵力从绍兴五年的3300人下降到绍兴十年的1200人,岳家军的薪饷之高、军官比例之高已经远超其它四护军。

岳家军安邦定国,自然少不了南宋民众的大力支持。岳飞早年攻蔡州时,有兵二万,“七分披带,持十日粮”,其中战斗兵一万四千,尚有辎重兵六千和火头军等,可见,在当时情况下,两个正规军就要一个后勤兵支持。如果按照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人负六斗,驼负三石,马、骡一石五斗,驴一石”,十万大军,每人每月六斗,加上马料应在七万石以上,要保障岳家军的十万人马,就需要相当于十一万六千民夫,或七万头驴,或四万六千匹马、骡,或二万三千匹骆驼的运输力,而民夫、马夫、牲口本身自用的粮秣还未计算在内,可见,岳飞北伐中原,后勤方面的压力是很大的。

再看一条记载,绍兴初年,岳家军奉调到江西镇压农民起义,《伪齐录》记载,“岳飞一行军马饭食,并是江南筠、袁、处、虔、吉、洪六州应副,官军中缺粮,各于民间探借了税赋,……民甚难之。”

绍兴五年,岳飞在湖南镇压杨幺起义时,兵力只有3万多人,但已经使地方不堪重负,《宋会要辑稿》的“缴户部乞拘收湖南应副岳飞钱粮”中提到:湖南累年屯驻军马,并系朝廷指挥,令转运司拨支上供钱斛应副,尚犹不足,则帅臣不免多方措置,仅能给遣,昨来岳飞一军入境,支费浩瀚,遂至均科田亩钱,竭一路民力,不足以充三月之用。

有宋一代,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装备的日益复杂,要在战时维持十万大军的供应,糜费甚巨。由于后勤困难,岳家军的武器装备也经常得不到补充。《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十年十一月,刘锜、韩世忠、岳飞三军“皆造军器,所乞牛皮,至十余万张,郡邑往往杀牛以应命”。可见打造一支有战斗力的铁军对国民经济的依赖。

南宋将帅军中多有失意文人充当智囊和幕僚,这些人被泛称为“效用使臣”,有时既不能沙场决胜,亦不能运筹帷幄,却在军营之中支取薪俸,一时颇招物议。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翰林学士汪藻便有《条具时事》的奏章,谈及此事:

今一军之中,非战士者率三居其二:有诡名而请者,一人而挟数人之名是也;有以使臣之名而请者,一使臣之俸实兼十人战士之费,而行伍中使臣大半,是养兵十万而止获万兵之用也;有借补官资而请者,异时借补犹须申禀朝廷,谓之真命,今则一军之出,四方游手者无不窜名军中,既得主帅借补,便悉支行禄廪,与命官一同,无有限极。访闻岳飞军中,如此类者几数百人。州县惧于凭陵,莫敢诃诘,其盗支之物至不可胜计。

汪藻在奏疏中指出了南宋军队中的一些弊端,这原是言官的本职,但特别点名岳飞并不公允。岳家军纵横疆场,所向无敌,确实存在武强文弱的情况,但不等于文客幕友百无一用,更谈不到糜费军资,如薛弼、黄纵、李若虚、高颖、朱芾等人皆是一时之选。薛弼追随岳飞最久,谋划颇多;朱芾赞襄岳飞的北伐大计,号称“虑无遗策”;原为司农少卿的李若虚本是宋高宗派来的监军,却甘愿承担矫诏之责,全力支持岳飞北伐;黄纵以知兵闻名,平定杨么出力最多,曾上疏反对迁都临安,岳飞遇害后痛悼不已。

岳家军是一代精英的风云际会,他们乘时而起,应运而生,在存亡之秋砥柱中流,碧血丹心撑起了南宋王朝的百年江山,高军费保障了岳家军的高战力,这支军队既有“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雷霆之威,又有“饿死不掳掠,冻屋不拆屋”的严明军纪,更有“将和士锐,人怀忠孝”的崇高武德,不愧为中华军魂。

※※※※※※※※ 华丽的分割线 ※※※※※※※※

虫二:宅男范儿,不矫情,不蛋B,扯扯闲篇儿,聊聊科技,谈谈历史,不选边,不站队,无门派,有节操。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虫二(qq1394783242)。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虫二说(chongershuo)。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只要注明作者姓名,欢迎分享。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