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什么没有“皇家陆军”

英国空军是皇家空军,海军是皇家海军,唯独大名鼎鼎的陆军没有皇家头衔——你也许听过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说英国陆军曾杀死过国王查理一世,因此遭到王室的记恨,所以得不到“皇家”的封号。情况果真如此吗?

文|叶鹤洲

在爱好英国文化的读者眼中,“皇家”(Royal)二字在英国几乎无处不在。作为20世纪以来全球罕见的君主制大国,英国的海军叫皇家海军,邮局叫皇家邮政,赛马博彩单位叫皇家赛马会,连前殖民地香港的警察都曾被称为皇家警察。

在种种“皇家”头衔之间,有一个重要的英国国家机器却得以免俗:英国的陆军只称为“不列颠陆军”(British Army),没有采用“皇家陆军”的名称。相对于大名鼎鼎的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陆军的称谓显得十分独特,也在中文网络上为人所津津乐道。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检阅威尔士近卫军

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中文留言认为,英国陆军之所以不冠“皇家”,是因为他们曾经杀死过国王:在17世纪的英国内战中,议会军——英国陆军的前身——在领袖克伦威尔的领导下推翻并处决了英王查理一世,与王室结下深仇。复辟后,英国宫廷便再也不愿以“皇家”为陆军冠名。

这个故事与英国历史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它不但误解了英国王室与英国陆军,也显示出,人们尽管对作为文化符号的英国王室兴趣浓厚,对其君主制真实意义的概念却相当模糊。

什么是“皇家”

在现代汉语中,“皇家”已经成为了英语“royal”一词的标准翻译,但中文里所说的“皇家”,其含义与royal实在大相径庭。

在中国,皇权专制传统异常强大,“皇家”意味着君主的绝对权力,象征着“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罗网。

而在英国,“royal”从一开始就不是英王或其家族的垄断词汇。早在公元9世纪时,诺曼人和法兰克人就已开始用roial、real等词描述与国王有关的东西。之后几个世纪里,这些单词逐渐发展出其他含义,最终在15到16世纪间确定了“royal”的拼写方式。

在“royal”的种种含义中,有一些表示的甚至不是正面意义。在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royal”就被用来形容“巨大的野兽(beest roial)”,到了莎士比亚的喜剧《第十二夜》里,则更是被用在了“绝妙的骗局(sport royall)”中。

▍早在17世纪,英国人已将外形威猛的孟加拉虎称之为Tigre Royal——Royal Bengal至今仍是孟加拉虎的称谓之一

而在“国王的”这层含义上,“royal”也与中文的“皇家”有相当不同。在用法上,中文对等级身份的标识非常谨慎,在使用涉及宫廷、贵族的词汇时,往往有极为严格的限制和规定。英文的“royal”则完全不同,它几乎可以修饰所有与国王或王室有关的东西——即便是在为各类组织冠名时,它所表达的意义也五花八门。

各个皇家组织得到冠名的原因都各有不同,也没有一套规章制度可供遵守。英国王室公布的《“皇家”前缀申请指南》中就写道:“……王室不会披露评判标准相关的任何信息,以及接受或拒绝申请的任何理由。获准使用‘皇家’前缀从来都不是只要达成某些确定的条件就能够获得的权利。”简而言之,是否授予“皇家”头衔,主要看英国君主的自由裁量,属于君主的特权。除了“国王这么决定过”之外,不具备任何特定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些组织“皇家化”是因为受到了国王的资助,如1539年英王亨利八世解散天主教会后,多家原属教会的学校失去财源,只得由英王逐一特批经费,于是就纷纷变成了“皇家学校”;有些是跟国王关系近,如1660年成立的某研究团体,因其创始人之一罗伯特·莫雷是查理二世的朝臣,结果团体得以更名为“伦敦皇家学会”;有些冠名则是为了表彰功绩,如“第42或皇家高地步兵团”,就是因为在1758年7月对法军的战事中立下了战功。

▍伦敦皇家学会即今英国皇家学会的前身。其创始徽章上的拉丁铭文是“不受任何人的言论摆布”的含义

自19世纪以后,“皇家”的派发越来越泛滥,医院、学会和军事单位成了“皇家”标签的重灾区。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拥有一支“皇家游艇队”,原因是王储爱德华亲王访加时送过他们一个奖杯;苏格兰的“皇家动物学会”之所以有此称谓,则是因为乔治六世访问过爱丁堡动物园;而最无聊的冠名则发生在1904年,由于坦布里奇韦尔斯市的市议会感到自己的城市太过默默无闻,便提出在地名前加上“皇家”以提高知名度,爱德华七世也欣然同意。

当然,在20世纪以后,也仍然有组织是因为创造功绩而获得冠名。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单位便大批获得“皇家”前缀,再如香港警察在1967年成功平息了内地文革引发的大规模暴乱,从而获得伊丽莎白女王授予“香港皇家警察”称号。

▍香港皇家警察臂章

而这个像免费小礼品一般到处泛滥的“皇家”称号,却始终都没能落在英国陆军头上,仿佛他们几个世纪以来南征北战立下的无数功勋,在王室眼中还不如香港警察的一次平暴行动。中文流言中的的“英王记仇理论”,也因而显得颇有说服力。

大不列颠陆军史前史

事实并非如此。现在的英国陆军与当年杀死过国王的克伦威尔“新模范军”并无继承关系,其17世纪的“先烈”们反而还是新模范军的死敌。

在那场内战中,英国陆军的先祖有些在查理二世的领导下抗击过克伦威尔,有些追随着查理二世的脚步流亡海外,有些在王政复辟的道路上立过汗马功劳,有些干脆是国王亲手创建,与英国王室的关系血浓于水,远远超过曾在克伦威尔治下壮大起来的“皇家海军”。因此,所谓英王记仇、不肯将“皇家”头衔授给弑君者的情况绝不可能存在。

陆军不“皇家”的真正原因,还要从英国军事制度的发展历程说起。

一直到15世纪,英国一直实行着中世纪色彩浓厚的“民兵制”,国王并不拥有常备军,也不能直接征募民众为其作战,而只能在战时发出号召,再由各领主在领地内临时征募民兵,组成武装参加战斗。这些武装组织与现代军队差别甚远,既没有固定编制也不接受国家领导人的直接指挥,“皇家”一词当然加不到他们头上。

早期的海军也是如此,主要依靠临时征募的商船组织舰队,参与海上作战时犹如乌合之众。但与陆军不同,海军对技术兵器的依赖远超人力。在16世纪,海战胜败的关键因素,在于哪一方拥有更多搭载火炮的大型战舰,而没有商人会愿意自行出资建造如此昂贵的船只。

为解决这一问题,野心勃勃的亨利八世决定自行出资,建造专属于国王的船坞和战舰,1546年,常设海军管理部门“海军委员会”成立,标志着英国第一次拥有了常备军。“皇家海军”就此诞生。

▍亨利八世建造的“蒙上帝恩典的亨利”号,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火炮战舰之一

然而,国王虽然能够建立自己专属的皇家海军,却很难以同样模式再建立一支皇家陆军。海军只能针对外敌,而常备陆军如果专门效忠国王,就会对国内领主构成直接威胁,可谓是“还未降生便得罪了所有人”。在对外作战中,传统的民兵制也完全胜任当时的低强度战事。直至17世纪,欧洲大陆爆发的“三十年战争”才曲折地推动了英国的近代陆军的诞生。

▍三十年战争中的会战场景。此时陆战的基本单位是长枪火枪方阵,由固定编制长期训练的军团组成的方阵显然能够获得高得多的战斗力

1633年,英王查理一世决定介入欧洲大陆上的战争。他以欧洲新近出现的“军团制”为蓝本组建远征军,以此在盟友法国境内成立了一支“皇家步兵团”。不过,这支部队虽然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支常备陆军,也是第一个专属国王的陆军军团,但却是一支纯粹的远征军,难以在国内政治中发挥作用。

1640年,查理一世为解决财政问题,被迫召开议会筹集经费;议员们本来就追求限制王权,此刻便抓住机会,试图剥夺国王对民兵的控制力。双方的矛盾最终激化为内战。

在关系到生死存亡的战争面前,国王和议会迅速模仿起了欧洲大陆的新式军制。由此,英国本土才出现了第一支真正的常备陆军——议会阵营中由奥利弗·克伦威尔组建的新模范军,由24个步骑军团组成,与国王和王室是敌对关系。在这支由清教徒组成、军纪严苛且充满宗教狂热的“铁军”面前,国王查理一世遭到惨败,克伦威尔得以弑君上台。

▍现代人扮演的新模范军长枪手

凭借着强大的新模范军,克伦威尔在与议会发生冲突后强行解散议会,自认“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在他当政期间,英国对外与荷兰和西班牙开战,对内则以军队维稳,搞清教主义取缔娱乐,并通过横征暴敛取得维稳经费。被解散的议会议员们因此对新模范军的印象极为恶劣。

克伦威尔还一手打造了庞大的海军,并派其舰队四处追缴查理二世流亡的船只,与王室的仇怨并不比杀死国王的议会军差出多少。不过,海军很快就回到了“皇家”的怀抱。克伦威尔去世后,重开的议会恢复了君主制,拥立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并承认他是英国的最高军事统帅。克伦威尔一手缔造的庞大舰队,从此落入了国王手中,并恢复了“皇家海军”之名。

▍1655年建造的战舰“纳斯比”号典出内战中的纳斯比战役,1660年王政复辟后被更名为“皇家查理”。其舰首像是纵马践踏王军的克伦威尔,但它在此舰更名的三年半后才被拆除。图为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藏品

而王政复辟后的陆军,其遭遇就与海军大不相同了,但对其虎视眈眈的并不是有血海深仇的英国国王,而是在新模范军的迫害下惊魂未定的广大议会议员,他们坚决要求恢复传统民兵制,解散新模范军。议会担心这支铁军一旦落入国王手中,查理二世就会成为克伦威尔那样的独裁者。

于是,议会在1660年通过了陆军解散法案。新模范军从此告别历史舞台,没能成为现代英国陆军的先祖。

非皇家陆军的真正由来

不过,查理二世还是以国王卫队和海外驻军的名义保留了数个常备军团,其总兵力不过五六千人,虽不足新模范军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但却是国王的嫡系部队,在王室衰微的时代与查理二世同甘共苦,跟国王的亲密程度远超海军,获得“皇家”前缀的资格要大得多。

▍掷弹兵近卫团的前身是1656年查理二世流亡欧陆时组建的卫队,王政复辟后得以保留,其勤王资历与排位在英国近卫军中都是第一

然而,正是因为王室和陆军的关系太好了,所以这种关系不能拿出来大肆宣扬——有了新模范军的前车之鉴,议会对君主掌控的常备军队极为忌讳,查理二世如果公然给陆军一个“皇家”头衔,就等于是在自找麻烦。

此外,法定意义上的英国陆上武装是由小规模的常备军和临时征募的民兵、志愿兵共同组成,要冠名就得都冠名,连临时性的民兵组织都会因此而荣升“皇家”之位,显然这也不太合适。

国王与议会的冲突也未就此停止。此后的几十年里,历任英国国王想尽办法扩充常备陆军,到1680年代,本土常驻兵力一度达到两万五千人。一直到光荣革命之前,国王对庞大陆军的控制一直是重要的冲突议题。而在光荣革命中,陆军里仅有一个军团对詹姆士二世效忠,结果反对派的政变得以顺利进行。

到光荣革命后,随着议会《权利法案》的出台,英国军制的沿革终于取得了关键的进展:虽然国王仍是英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仍是军队宣誓效忠的对象,但常备陆军部队每年都需经过议会审核批准才可以延续。

君主未经议会许可不得征税,这便在事实上杜绝了君主私筹军费、扩充军队、进行战争的可能性。这些规定的基本原则一直延续至今。

▍1955年,议会决定将常备军每次延续的年限由1年扩充至5年。此后,议会每5年就要重新通过《武装力量法案》,为常备军提供法律依据。图为目前生效的2011年版法案

此后的历代英王虽不乏亲临战阵的武勇之君,但他们再也没有力量挑战立宪政体。君主虽是名义上的最高统帅,陆军却要向议会和英国人民负责,不再是君主夸耀武力的工具。在18世纪,“皇家”前缀已然成为颁发给各军团的荣誉称号。

在19世纪保守主义兴起后,君主制逐渐成为英国国家主权的标志,君权与议会的冲突早已淡化,军事单位的“皇家”前缀才再度流行起来,其中就包括1918年组建的“皇家空军”。而“皇家陆军”的缺席,却一直成为了17世纪英国军政历史的定格。

▍1970年6月,一名士兵在伊丽莎白二世骑马检阅近卫军时忽然晕厥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