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日前在做了一场题为《十二年互联网从业思考》的演讲。他认为:当下互联网泡沫已到了一个顶峰;任何一种互联网商业模式,如果不能够降低行业的交易成本,不能够提升行业交易效率的话,那么最后注定会失败的。
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日前在做了一场题为《十二年互联网从业思考》的演讲。他认为,当下互联网泡沫已到了一个顶峰,“在私募市场,估值过10亿美金的企业,中国已经超过50家企业”,疯狂的尽头同时也意味着行业到了谷底。在演讲中,刘强东透露有的估值两亿美元的二手车APP公司,其实交易量少得可怜,“只有两辆!还是员工自己买的”。演讲结尾,刘强东提及自己从事互联网行业12年,总结说:任何一种互联网商业模式,如果不能够降低行业的交易成本,不能够提升行业交易效率的话,那么最后注定会失败的。
笔者认为站在企业家的角度来看,刘强东先生的观点确实值得重视。但是如果从消费者角度分析,或许我们更能知道泡沫从何而来,继而能找到避免泡沫破裂的思路。也希望笔者从事十多年实业和关注互联网的一点见解,能给读者们带来一些启发。
互联网泡沫是如何产生的?
消费者看待互联网,它其实就是一个工具,一个连接人和人,人和信息数据的工具。它帮助人们看到了真相,接触了外部世界,并且让信息流通互换更加频繁和迅速。同时,在互联网里,人们寻找到了现实社会得不到的某些东西,比如:自由平等的表达权利,公开公正的交易规则,屌丝逆袭的创业机会,等等。于是,人们开始信任互联网工具,从尝试开始直到依赖。当然,以互联网工具为起点,随之也就产生了各种互联网服务,涵盖衣、食、住、行等多种行业的APP和网站。十多年来的发展,起起落落,真正活下来被记住的,10家都没有,而且每个行业现在消费者真正使用的一般不会超过三家,比如:浏览器、团购网、打车软件、聊天工具、购物网站等,绝大部分人浏览的网站或使用的APP,根本不会超过三个。
很明显,消费者的需求是有限的,使用频率也是有限的,最核心的部分是人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同时,大部分的创业者在做什么呢?1.设计理念;2.搭建平台;3.烧钱体验;4.“制造”数据;5.吸引天使;6.击鼓传花;7.包装上市;8.抛售转移。这些惯用的路数,更多的只是将实体借用互联网工具,通过技术手段呈现给了消费者,表面上消费者是可以快速获取了信息,但得到信息的渠道因为做的人太多,鱼龙混杂,消费者根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办法甄别,无法最终做出选择,产生交易。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家互联网洗衣企业、一家互联网送餐企业、一家互联网生鲜水果企业,当它们前期烧钱,各种免费拉用户的时候,数据会上升,但是高温烧过一切将平淡如水,倒闭多少就不再细数了。
总认为免费和低价,简单粗暴直接的方式博人眼球,就能先入为主,让消费者养成习惯和依赖,建立起行业壁垒。其结果往往是“免费低价看到就来;没有优惠就没时间关注”。团购网如今活下来的,还有几个?消费者又能用几个?即便近几年火爆的打车软件,优步和滴滴,英国《金融时报》记者看到的一份由全球知名会计公司普华永道为滴滴快的一轮融资准备的财务报告显示,滴滴快的目前的净亏损是其营收的三倍多。
没有多少被免费和低价吸引而来的消费者会转化成持久的用户,因为:首先对价格敏感的用户忠诚度相对较低,其次绝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没有深入研究实体经济规律和消费者心理,也并未实实在在的提升服务和创造价值。最致命的是,各个行业不是一家在做互联网服务,一个类别起码能找出七八个,大部分互联网企业仅仅停留在前期连接用户,连接之后就没有之后了,更像是一个带着孩子面具的老年人。这些才是泡沫存在的根源,互相吹捧,击鼓传花,必有一天会破裂。十多年来,整个中国互联网拿到5000万美金融资的几十家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金,到今天没有一家上市的,但在私募市场,估值过10亿美金的企业,中国已经超过50家企业。当下多少人看不懂这些?
互联网信誉正在严重透支?
十年前,当电子商务刚出现的时候,没有人怀疑淘宝利用虚假交易刷单造势,也没有人怀疑购物网站的评论是可以花钱购买的。那时的人们,因为互联网工具带来的快速和新鲜,冥冥之中对网络产生了某种信任,暂且称为“互联网信誉”。可现如今,【买粉、刷单、找托、炒作】等上述吹泡造假行为,已然司空见惯,也正在逐渐削弱互联网建立起这种信誉,真正有消费和投资能力的人,已然不太轻信网络,缺乏信任的他们面对一个APP或网站,往往是没有时间去分辨选择的。
与此同时,那些整天闲着没事,时间不值钱,却一直泡在网络上的消费群,也会在屡屡高预期低回报后,从怀疑走向不信任。而当下,对互联网较为依赖和信任的大部分用户为80、90后,试想一下:他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P的、刷的、粉的信息,5年或者10年后,他们会如何告诉自己的子女,互联网上的购物和信息,到底能不能信任?抑或还是没有时间甄别,不如就在家附近的某个大型实体,有互联网服务的网站购物,or实体直接购买。
如何解决这个濒临崩溃的互联网信誉,大部分企业只把时间精力花在了研发连接人的软件和给投资人做报表。如何提升服务创新和稳固可靠信誉,这可能将是不久中国互联网泡沫爆炸之后,亟需探讨和深究的话题。当然,这些过程离不开实体,从购物一角来看,如刘强东所言:中高端消费者90%都在京东购物。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淘宝能看到的同样产品,可比京东便宜啊,有些还低很多呢。在互联网世界里,真正有转化需求和消费能力的中高端消费者,心理为何会转变?因为某些平台信誉被透支了。
任何成功稳固的商业模式,都一定是要能优先解决信任问题的。一个好的互联网企业,应该是对得起互联网“自由、平等、开放、客观真实、自下而上”的属性。一个真正能赢得未来的互联网企业,也一定是践行这些的。否则,靠免费或低价拉人,获取信任后自上而下发号施令独霸江湖,必然被越来越聪明的国人抛弃。如此专注低端低忠诚度的互联网初创企业,目前笔者看到不少,接下去将出现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并购垄断某一领域。伴随着中国互联网信誉的透支和消费者对服务水平、品质要求的提高,可能很快我们就能看到泡泡的破裂。
(本文首发于百度百家,其他网站引用请联系:jesswong1987@hotmail.com)
个人可点击分享转发,其他平台未经授权、修改作者和出处转发,将付诸法律!
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同名“王杰原”(各处风格迥异,敬请关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