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独角兽的尸体,互联网创业的走向在流动,最终要回归到基本的商业逻辑之中,这个方向,恰好一直是上海城市气质的所在。
文/B12 挠乱天下
在寻找上海未来独角兽的过程中,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人X曾经有些阴恻恻地向我抱怨,上海创业一贯这样不咸不淡,上海丈母娘可有着撇不清的干系。
说来,X君可是知名美元基金的投资人,刺着头发出入CBD,他自然是很符合上海丈母娘的要求,却因为不得不常跑北京,而对上海创业氛围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的确,在一度以野蛮生长为标准,估值超过十亿美金的独角兽军团人头攒动之际,上海就像一个局外人。
事实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上海滩,也的确已经不是那个冒险家的乐园了,没有杜月笙出入法租界,也不会有许文强嘴角的牙签和白围巾。生活趣味成为了这个城市的标签之一。但是,当精致生活撞上了创业的政治正确性,会发生什么呢?
从2000年到2005年互联网的冬天之前,上海并不弱势,有盛大网络崛起。随后WEB2.0兴起之际,北京虽然领先一些,但上海也兴起了土豆和大众点评。真正意义上的所谓落后,是从2011年金融危机过后的那波创业高潮开始的,电子商务和O2O的方式交替前进,这时候,北京才遥遥领先了。
只不过,今天不一样了,我们看到的独角兽里传统商业上的成功还很远,往往落了大而不强的口实,过高的估值背后甚至可能是一只『独角尸』,在运动式的创业创新遭遇资本凛冬之后,大潮将退。
丈母娘是所有家庭角色中,最能代表外界对你的期待的身份,而外界的整体期待,当然会影响这一代上海年轻人的气质。那么,当创业的大潮边站着丈母娘时,上海独有的腔调,开始有了不一样的表达。
非梦想主导:低调的个体?
北京被称作梦想的城市,而在上海,却鲜少听创业者谈起这个词语,但相对应的,就是务实和谨慎。最简单的例子是,上海当地并没有出现体量足够大的关注创业的互联网新媒体,据X先生说,就是因为上海创业者不太喜欢在产品小有所成之前就出来曝光。
华兴资本的项目总监许乐洋就是上海人,他接触了太多创业者,发现大多上海创业者在镁光灯下多少显得不那么自然。而尽管饭桌上的乐洋君很健谈,但他自己也同样是个安静的人,不喜欢酒吧和大声嚷嚷的聚会。
尽管这些创业者不那么热络,不过,当丑话说在前面,合作和交友就会顺畅很多,这背后主导的是一种契约精神。这算是一种鲜明的城市性格。原子创投合伙人冯一名总结说是『高调做人,低调做事』,倒是很贴切。
非关系主导:没有圈子的群体?
亓骥才是上海交大的毕业生,已经在青松资本做了两三年投资。最近,创投圈校友间的聚会多了一些,他经常会去参加。亓骥才说,这些依然是集中在小范围内,并不像浙大校友会那样,带有帮派意味。而除了以校园为纽带的圈子,行业或是大公司派系的创业圈则很少。
Teambition的创始人齐俊元更加直白,他觉得上海可能不存在所谓创业圈子,这当然要付出一些代价,思想碰撞少一些、互相扶持的机会也不多。
看来,上海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接触合作并不是以关系为导向的,主导的同样是契约精神。
不过,在外界都在寻找风口,或者是现在四处蔓延着对寒冬的恐惧的时候,没有圈子反倒成为了上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们花很少的时间去琢磨市场风向或投资走向,就想着自己的项目,他们在专业领域将优势明显。
契约精神的主导
无论是个体内在的驱动还是个体之间的关系,有同一个内核,那就是契约精神,这是上海稳定的商业环境发展中的结果。
也许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早期,有很多机会是出现在社会的灰度之中,就像拼车服务与黑车那说不清的边界。但契约型社会往往不那么愿意向这些灰度地带的创业者有所倾斜。好在,那个阶段正在过去。
剥离了创业有理和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激情之后,梦想背后有更为沉重的理性。
首先,创业原本就应该是孤独的,在我看来,创业大热的妄境消磨掉了孤独感,让创业看起来门槛不那么高,这样的家乡对每一个犹豫着要不要创业的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此外,传统商业意义上的成功不应该让步于估值。就像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一部分中国式独角兽往往诞生于合并和资本的力量,盈利能力反而不那么重要了。他们纠缠在同类间的竞争绞杀中,而非因为颠覆式力量而一骑绝尘。
尽管大众点评恰是上海的公司,的确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他们无从改变。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即便是互联网创业,也应该更靠近那些最基本的商业逻辑,也许上海创业者们可以成为标杆。毕竟,有『精明』的名头在,普遍上海企业会更在乎盈利模式和现金流。哈,这也是丈母娘的要求吧。
最好的例子就是上海本土的公司— —携程,早在2003 年,当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大部分公司还没有缓过来的时候,携程首先找到了盈利模式,第一个上市了。
足够酷
仅仅用估值来衡量独角兽是非常呆板的,还对生活的改变、行业内的压倒性优势,以及在内核上足够的性感,或者说酷。恰好,我从上海创业者和投资人做的事情上,也感受到了他们的酷,那种钻进项目里的工匠一般的气质。
穿过独角兽的尸体,互联网创业的走向在流动,最终要回归到基本的商业逻辑之中,这个方向,恰好一直是上海城市气质的所在。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也许上海马上回成为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新主场了。这里,情绪不会那么轻易地传导考来,尽可能小的羊群效应之下,他们总能在恐惧和热爱之间保持清醒。
与X先生聊完,我沿着梧桐树的林荫往地铁站走,一辆橙红色的小跑车疾驰而过,我突然发现,在上海,互联网创业的确从来都没有像杭州或者北京那样,对一座城市的风味有多大的影响。这座城市里的人们都在按自己的套路生活着。
就像,创业者们,也会按照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按着自己的节奏去生长。祝他们既能让丈母娘满意,又能完成自我实现。
『最后,感谢华兴资本许乐洋、原子创投冯一名以及青松资本亓骥才的支持和指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