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问许达来:雷军旗下资本如何布局风口

在许达来看来,“风口”就是顺势而为。一家创业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值得投资,他的判断依据就是:是否符合市场趋势。

在许达来看来,“风口”就是顺势而为。一家创业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值得投资,他的判断依据就是:是否符合市场趋势。

“风口”就是顺势而为

当我见到身着粉红衬衫、蓝色牛仔裤的许达来时,我很难将他与投资人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而作为投资人,许达来的名号可能不如他的同行熊晓鸽、徐小平等人那般响亮。

但是,如果亮出他和雷军,和小米的关系,可能会有所帮助。

除小米创始人之外,雷军还有一个身份,即投资人。雷军做投资,正是依托其担任董事长的顺为资本,而新加坡人许达来则是顺为资本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两人是投资合伙人。

至于顺为资本和小米公司,在许达来的话表示是“兄弟公司”:顺为资本是小米C轮的主要投资者。

2000年开始做投资;2005年投资金山软件,与雷军相识;2011年,与雷军一起喝茶,突然说要成立VC,两人一拍即合,在许达来看来是很自然而且是优势互补的事情:雷军有20多年的创业经验,许达来有10多年的基金管理经验。

近年来,在投资圈和创业界,“风口”一词,成为最为时髦的流行语。这个词,源于雷军那句“台风来了,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与“风口”“代言人”雷军距离如此之近,我猜想,许达来对“风口”的理解可能更为靠谱。

而许达来的解答,也印证了我的猜测:“‘顺为’这个名字,其实就是取自于‘顺势而为’,其实跟这个风口理论是一样的。我们做任何事情,不管是创业也好还是什么也好,必须要顺势而为。因为在一个对的方向,在一个对的势头里头,成功的几率高很多。”

在许达来看来,“风口”就是顺势而为。而一家创业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值得投资,他的判断依据就是:是否符合市场趋势。

连续创业者黄汪和他的华米科技,因为坐在“风口”上,成为他和雷军的“目标”之一。2013年底,顺为资本找到了一家专业做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公司,这家位于安徽的小公司,创始人黄汪具有中科大的背景。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黄汪曾经做过手机、平板,也做过阅读器、智能手表这样的嵌入式设备。

在考察完这家公司之后,许达来毫不犹豫地掏出了真金白银。得到顺为资本和小米的注资后,华米科技团队搬到北京和小米一起办公。2014年7月22日,华米团队研发的小米手环在米4发布会上作为 one more thing 亮相。小米手环对市场最大的震动是把国产手环的价格从数百元“拉”到了79元。而在标配的运动记步、睡眠监控和闹钟功能之外,还加入了身份 ID 功能,可用于解锁小米手机。这个差异化的功能点推出后非常受欢迎,也是小米手环区别于其它智能手环的高用户粘性的重要原因。

上市三个月,小米手环销量超过百万,仅“双11”当天就卖掉10.3万部。如果说它是目前国内最畅销的可穿戴设备单品,应该不会受到广泛质疑。2014年年底,华米科技宣布完成35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超过3亿美元。本轮由高榕资本领投,红杉、晨星、顺为跟投。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华米就疯长成为了一家3亿美金的新锐公司。

2015年,华米科技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智能手环公司。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越来越成为交互中心,“智能+”时代的“风口”而至。作为重要的移动终端之一,可穿戴设备也有可能乘风而上。再加上,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零部件的能耗降低、低功耗蓝牙等无线标准的推出,可穿戴设备更是可能成为“智能+”风口上的“猪”。

一个最有力的证据是可穿戴设备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市场调查公司IDC最新公布的市场报告,可穿戴设备已经连续第8个季度呈现稳步增长。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突破1140万台,几乎是2014年同期(380万)的3倍。[1]

目前看来,华米科技就是许达来要找的那只“风口”上的“猪”。但是,许达来的“野心”不限于此。他认为,作为投资人和创业者,不是要成为“风口”上的猪,而是要找到“能够把猪都能够吹起来的风口。”

创业大潮之下,每位投资人和创业者都在千方百计寻找“风口”。如果能够找到“风口”,“猪”的位置就可有可无了。毕竟它是一种素有贬义意味的代名词,能够成为更凶猛、代表力量的“狮子”,或更灵敏、敏捷的“豹子”,抑或具有凌厉之势、气势威猛的“老鹰”,再加上“风口”的助力和烘托,岂不是更好?

站在“风口”之上,可能有助于许达来更好地发现“风口”上的“目标”。

“独角兽”更需要“风口”支撑

粉红衬衫和白头发,看起来,是不大相称的两种事物。一个象征青春,一个代表沧桑。在许达来身上,这两种特质却结合起来。也许,这暗示着一个逻辑:讲求顺势而为的他,也有自己坚持和固执的一面。

许达来一直强调:“顺为资本是一家标准的VC,独立运作。”即便雷军和小米,让大家认识了顺为资本和他,他也不愿让顺为资本的形象变得模糊。

顺为资本目前已经投资了超过100家项目,大多数都是顺为独立投资。但在智能硬件方面的投资是顺为与小米紧密配合的,与小米的合作可以使智能硬件创业公司得到从工业设计、产品开发、供应链到销售整个链条的帮助。

同样的坚持还表现在,他对外表的理解:“(对投资来说)白头发是好事情”,更有对投资的坚持。

当我问到“是否所有的创业都必须找到‘风口’”时,尽管推崇“风口”,许达来表现很理智和淡定。在他看来,“独角兽公司”一定要在“风口”上才能成功。

所谓“独角兽公司”,指的是那些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许达来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认为应该将标准提高到30亿美元。如果市值能够达到100亿美元以上,就是“超级独角兽”。

不同于做“现金生意”的创业公司,“独角兽”公司必须建立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而一个行业如果不处于“风口”上,身处其中的公司很难能获得快速发展。

走“房屋中介O2O”路线的爱屋吉屋,如果不搭上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即使采取“全城一对一带看”、“去门店”等措施,估计难以“只用120天时间,拿下上海租房市场28.95%的市场份额”,更是不会仅用1年2个月的时间,实现“从成立到估值10亿美元”的飞跃。

更为人们熟知的,还有小米。从成立到估值达10亿美元仅用1年8个月,照样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的“风口”。

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想创造一家“独角兽”公司,投资人也想“投”出更多的“独角兽”公司。也许,投资人的获利秘诀就在于此。为什么投资人敢于冒风险,投资很多失败项目,却仍旧没有停止投资的脚步?

许达来一语道破其中秘诀:“一个VC的投资组合里头,可能投了几十家公司,可能有两三家独角兽公司,他就能把整只基金回报给拿下来。”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创建“独角兽”公司的创业者,不一定不是好创业者,但是,在这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注定要遭遇更多的风险。

许达来认为,如果你不甘于平凡,想要创建一家“独角兽”公司或者最起码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最好还是要找到“风口”,毕竟处于“风口”的公司成功率更高,更受投资人青睐。

但是,话说回来,即便你创办了一家“独角兽”公司,也不表示完成安全“登陆”。2012年就已经进入“独角兽”俱乐部的明星公司Evernote,在经历“口碑很好”、“付费率不错”、“海外市场风生水起”等赞誉后,现在也面临着倒闭危机:新产品计划失败、用户增长下滑、关键员工和人才慢慢流失……连CEO都没激情,员工称之为“瘟疫”。

你看,高速增长和源源不断的资本注入,也不能保证一家企业长久成功。除了小米,但愿许达来能够找到更多的“独角兽”公司,或者利用手中的资本,帮助更多公司成为“独角兽”公司。

“风口”上创业也是九死一生

作为创业者,我们身处一个最好的时代,受惠于互联网的“加持”,“风口”并不鲜见,在互联网这个“大风口”下,布满了各种“小风口”。

如果你登上“风口”,就一定可以拾级而上,成功“登天”?答案是否定的!

据统计,同样是互联网创业公司,都处于互联网“风口”,至少有90%走向失败,剩下的10%中大多数也仅仅勉力维持,真正称得上“成功”的寥寥无几。不过,也就是这些寥寥无几的成功,引得无数创业公司奔赴“风口”,依然为之趋之若鹜。

做智能手机的不止雷军和小米,还有“著名英语老师”罗永浩的“锤子”手机,相声演员王自健也宣布做手机,就连BAT阿里巴巴、腾讯也不甘示弱,结果呢?别说其中任何一家超越小米,连“小米第二”都没有出现。

还有曾经著名的HTC,这个原来的代工厂,不像8848那般悲催,依靠首款搭在安卓系统的手机发布一举成名,抢占智能手机市场先机,一度获得美国市场的最大份额。2011年,其全球市场占有率就在10%以上,市值超过诺基亚。然而,风光没有持续很久:连续10多个季度,业绩下滑,直至2013年,到达最低点,世界市场占有率仅为2%,在中国,更是微乎其微。

许达来向我坦陈,包括顺为资本投资的乐淘,也是站在电子商务“风口”却以失败告终。在信息日益对称的今天,“风口”不是某家企业的“秘密配方”,可能是大家都看得到且都能出入自如的“公公花园”。哪个行业有前景,符合大趋势,很多创业者都心如明镜。即便如此,创业仍旧摆脱不了九死一生的“宿命”。

当我问到“风口上的猪有多少可以成为飞猪最后活下来”时,许达来回答得很干脆:“肯定是在5%以内”。

我明白他的意思:在“风口”之下,创业和成功也不是完全对等的!

互联网“风口”带来无数创业机会,创业门槛在降低,创业成功的门槛却在提高。或许正是因为门槛被拆掉了,进入的创业者更多,成功的几率却在降低。那么,创业者该如何应对?

许达来见解透彻:“当我们考虑风口的时候,也要考虑我们所做事情的商业价值本质。”

很多创业者找到许达来融资时,张口就说用户数“在过去半年增长了多少”,或“订单过去一年增长多少”。当许达来仔细看他们花多少钱去“买”用户时,觉得他们做的不是生意。

我问:“那是什么?”

“说难听点,那是烧钱!”

在“风口”论盛行、疯狂烧钱的年代,许达来看到了最本质的商业常识——所谓商业价值的本质,是一家企业的本分,只有为用户创造价值,才为用户所需。这个论断,肯定建立在深厚的商业底蕴之上,足见他不随波逐流。

而这种清醒,也能够帮助他在浮躁的投资圈,保持一种“毒辣”的眼光。

作为投资人,如果能够找到并登上“风口”的企业,固然可喜可贺,最起码证明你的投资不是和这个时代“南辕北辙”。但是,你还要考察创业的团队、商业模式等方面,否则你投资的可能只是一头“风口”下的牺牲者。

附:精彩对白

艾问许达来:风来了,大家都说现在是“等风来,我要成为一头会飞的猪”,但也有人很担心,我不要冲向那个充满竞争激烈的风口,因为风停了我就摔死了。

许达来:对的。所以那个我们要寻找的是一个风口足够大到能够猪都能够飞得起来的风口,不过我们不想成为那头猪。

艾问许达来:有人说风口论充满了投机性。更重要的是风口充满着很多的风险,在大家都人人或者觉得自己可以等风来,成为飞猪的时候,您觉得有没有必要告诉这些创业者提高风险意识?

许达来:当我们考虑风口的时候,可能同时也要考虑两点,一个这个时间点对不对,这个可能是一个大趋势,不过可能我们今天看太早了。

艾问许达来:比如说?

许达来:比如本科我修的是自动化,我念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机器,20年前,机器人肯定是大趋势,到今天其实机器人才开始起来了。这个是比较漫长的一个道路,这个趋势绝对是对的,可是时间点不对。我觉得考虑风口的时候,、第一要考虑时间点对不对,是个大趋势,不过是不是太早了。2000年干移动互联网的可能都死掉了。目前相对来说比较成功的是,2005年开始干的,第二我觉得就是当我们考虑风口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的就是说,这个我们所做的事情它的商业价值的本质。

我们也往往会看到很多创业者,过来融资的时候说他们的用户数,在过去半年增长了多少多少,或者他们的订单数过去一年增长多少,如果你再仔细看一下他们花了多少钱,买这些订单花了多少钱去买这些用户,那个有些时候会觉得这个他们做的不是生意。

艾问许达来:那是什么?

许达来:说难听点,是那个烧钱。我办的这个,这当中里头会有少数个别项目能够跑出来的。因为那个假如是有巨大的资金支持,能够让这个企业就是走过整个用户教育的阶段,然后他成为这整个行业的这个唯一的这个独角者,那他可能就是唯一。

艾问许达来:那您作为风口理论的践行者,您觉得如果这只猪就真的在风口了,也就是说所谓的这些创业团队,他们就在做一些非常有前景和大趋势的项目和企业,到底有多少比例真的可以成为飞猪最后活下来?

许达来:这个我记得不太清楚啊,肯定是在5%以内。

艾问许达来:也就是95%,其实不可能成为。

许达来:创业其实本身是失败概率极高的一件事情,最后成功的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已经上市的公司,背后死了好几个公司。

艾问许达来:所以你们的工作也很艰巨,既要看到风口,看准风口,还要在这个风口上这么多猪里找到那5%的猪。

许达来:是。

《艾问顶级投资人之创客法则》是什么?

《艾问顶级投资人之创客法则》专访十三位中国顶级投资人探寻最重要的创业法则,包括蔡文胜、邓锋、符绩勋、贺志强、李开复、熊晓鸽、汪潮涌、许达来、徐新、徐小平、阎焱、周逵、张磊。此系列由艾问传媒出品,是继2014年出品《艾问中国十大商界领袖》后的又一《艾问·人物》系列,欢迎搜索微信公众账号iaskmedia了解更多。

《艾问顶级投资人之创客法则》2015年10月13日全媒体上线。

第一集:《人人都可以创业吗?》主要嘉宾:徐小平、蔡文胜

第二集:《谁是适合创业的少数人?》主要嘉宾:蔡文胜、徐小平

第三集:《创业的风口是什么?》主要嘉宾:许达来、熊晓鸽、周逵

第四集:《创业公司如何组建团队?》主要嘉宾:阎焱、蔡文胜             

第五集:《需要什么样的投资人?》主要嘉宾:符绩勋、徐新、贺志强

第六集:《如何设计商业模式?》主要嘉宾:周逵、阎焱

第七集:《怎么管理创业团队?》主要嘉宾:李开复、蔡文胜、邓锋

第八集:《如何让你的公司更值钱?》主要嘉宾:符绩勋、张磊

第九集:《如何面对创业逆境?》主要嘉宾:邓锋、符绩勋

第十集:《投资、创业如何退出》主要嘉宾:汪潮涌、张磊、周逵、阎焱、徐小平、熊晓鸽等

[1] 《准备好了吗?让可穿戴设备带你飞》,《中国新闻周刊》,2015-06-15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