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光环、纵横国际巨头的明星职业经理人,到转型做天使投资人的创业者,李开复总是微笑面对每一个人。一谈论起投资,他却呈现出另外一幅“面孔”——虽然依旧不离“梦想”,却不失务实、专业。
头顶光环、纵横国际巨头的明星职业经理人,到转型做天使投资人的创业者,李开复总是微笑面对每一个人。一谈论起投资,他却呈现出另外一幅“面孔”——虽然依旧不离“梦想”,却不失务实、专业。
在为《艾问顶级投资人之创客法则》敲定采访的投资人时,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注定是绕不开的人物。
如果说采访其他人前,我心中会有一些忐忑,对于李开复,则完全没有担忧。毕竟,从头顶光环、纵横国际巨头的明星职业经理人,到转型做天使投资人的创业者,李开复总是微笑面对每一个人。
温文尔雅的绅士,从不口出狂言,是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我也不例外。果然,这一点,在我与他的聊天过程中,充分显示出来。
当我向他发问:“在创业者身上,你最痛恨的缺点是什么?”他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对我的用词进行了推敲:“最痛恨的?觉得不能说痛恨,因为爱人所有的。”
凭借写给大学生的信,李开复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榜样和精神导师,他也因此踏上帮助中国青年成长的道路。现在,他转身做天使投资人,更是成为年轻创业者实现梦想的“天使”。对年轻人,他好像无法开口说“痛恨”。
我只好转换了一些用词,“在创业者身上,你最不欣赏的缺点是什么?”“最不欣赏的缺点是不讲信用。”这次,李开复终于松了口。
好吧。面对一个曾和癌细胞交手、从死神手中挣脱,对人生的感悟肯定超脱于常人的绅士来说,我选择不再继续追问。
随着沟通的深入,我发现,无论是职业经理人李开复,还是天使投资人李开复,无论是之前的拼命三郎李开复,还是现在“向死而生”的李开复,初衷仍然没有改变。谈起创业来,还是那个心系年轻人梦想的“天使”。
不同于其他投资人,李开复出身于职业经理人,曾经在谷歌、微软等世界顶级公司任职高管。而后他将孵化器这种类似母公司对子公司提供资金和管理支持的模式带进中国,创办创新工场,投资和帮助年轻人创业。对于创业,李开复既看到了项目本身的成长,更看到创业者个人的成长:“创业是很艰苦的事情,所有人性的弱点都会在创业的时候暴露出来。所以,创业也是不断克服弱点,不断成长的过程。”
不要以为这是李开复酿造的一碗“心灵鸡汤”!事实上,在创业就是个人成长这点上,很多创业者深有体会,伏牛堂创始人张天一也认为“创业是一种修行”。
谈起与同学一起创业的好处,李开复更是“导师”味十足:“创业是很艰苦的事情,所有人性的弱点,都会在创业的时候暴露出来。这一些人一定要有很好的默契和信任,所以我们通常会更喜欢已经认识多年的创业搭档。比如说大学的室友,或者是多年的朋友,或者在一起工作过。这样的有默契、有摩擦,有碰撞过,有冲突过的人,我们认为他们会凝聚在一起,会更好。”
当我向很多投资人询问:创始人对创业成功和融资起到多少作用?几乎回答都是:决定作用。投资的“内核”虽然大致相似,比如阎焱,李开复的回答风格却还是异于他人。
阎焱一直坚持“老大比团队更重要”:“我在中国投资二十多年了,在中国的环境中间,领袖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与这种霸气风格不同,李开复虽然也深谙商业社会之残酷,不会留给创业企业太多商讨的机会,却也还是有条不紊:“虽然有三个合伙人,但是要非常清晰明确谁是老大。因为在创业的时候决策是非常迅速的,没有时间来等待你,并不见得每次都要做正确的决定,但是一定要做决定。那么这三个合伙人里面谁是老大,最后决策谁拍板是非常重要的。”
你想让一位谦谦君子对创业者说出“狠话”,确实是一项挺难完成的任务。
但是,如果你以为打上“梦想标签”的李开复,不善于谈钱,那就大错特错了。
为创新工场募集资金,他找的可都是“大腕”:美国中经合集团董事长刘环宇、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联想控股创始人柳传志、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以及来自硅谷银行、联发科等多位顶尖投资者。
在他“点石成金”下,资金“汹涌”而来:2009年9月,创新工场募资1500万美元;两年后的2011年8月,创新工场成功募得一支总额为1.8亿美元的美元基金;2012年2月,募得总额3亿元的人民币基金;2012年10月,创新工场又募得第二支总额2.75亿美元的美元基金。
现在,你还能说李开复没有财商吗?
具体到创业团队激励,李开复更是有精辟总结:“慷慨地把财散出去,人才就会聚拢”,而且,“对于最棒的人,创业者要愿意付出巨大代价去得到他。”
身为Google中国前总裁,李开复在Google工作多年,对其不惜代价“捍卫”人才记忆犹新。Facebook曾开出年薪加股权的诱惑条件,即大约10倍于Google的钱,试图挖Google的“角”。Google内部有清晰内部条款,前10%的员工,是公司之本。就算公司“着火”,带着这10%的员工,可以再创一个“王国”。对于Facebook想“挖”的10%的员工,Google开出与其相同的条件做挽留。
人才是无价的,值得付出巨大代价去争取和挽留,Google和Facebook懂得这个道理,其他创业者也应该懂得。
对于创业公司激励团队,李开复给出的建议是发放股权,“因为股权的激励会更大于薪水”。蔡文胜也觉得“对于公司来讲,股权激励是最好的方法。”
为什么股权激励优于高薪水?虽然长期身处跨国企业,李开复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人们观念转变看得很清楚:10年前,很多人不了解股权的价值,更希望拿到高薪水。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上市,股权激励“制造”了很多千万甚至亿万富翁,也刷新了人们对股权价值的理解,激发了人们对股权的向往。
股权确实是个好东西,对得到股权者如是,对分发股权也是如此。创业者给创业团队分配股权,相当于许诺后者一个有“钱力”的未来。
如果创业团队拿的是高工资,不仅给创业企业造成经济负担,而且随时可以在拿到当月工资且心生不满时“走人”,但是,股权不会马上兑现,即使你有离开之意,有股权牵扯着你的脚,恐怕也难以行动。
即便股权是最适合创业公司的激励手段,如何以股权调动创业团队的积极性,李开复也琢磨出一些“道道”:“给了股权后,还要确定他未来还有期望的空间,不要一次性全部给到位”。
我明白他的意思,不要一次性填饱创业团队的“肚子”,要留下一些遐想的空间,以便持续激发后者的积极性。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李开复曾经引用罗伯特•弗罗斯坦《未选之路》中的一句话,为自己开创“创新工场”做注解。
开始之初,创新工场“天使基金+孵化器”的混合体模式,确实引来质疑纷纷:创业是否能被规模化生产?没有本土创业经历的李开复懂创业吗?创新工场占股为什么远高于国外孵化器?……
2015年9月,创新工场成立了6周年之际,对投资项目进行盘点:共计投资200多个项目,总投资额接近4亿美元,其中已有12个项目退出。投资公司中估值过亿美金的项目超过25个,最高估值的项目是美图,2014年估值超过20亿美元。
这份成绩单,完全可以作为对外界质疑的有力回应。
没有创业经历,不等于不懂创业。在投资圈中,没有创业经历的何止李开复?这并不能妨碍他们对投资项目的选择,还有对创业细节的把握。因为做投资人,本身也是在创业!
作为一位创业者,面对初创公司混乱的局面,我时常感觉力不从心。有人提出建议:为什么不聘请一个更专业的CEO帮助管理公司?
作为曾经最牛的职业经理人之一的李开复,却不主张创业者寻找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假如能找到一位能力超群、又有远见的职业经理人呢?李开复还是不同意:“一个顶尖的人才,他为什么要被你招进来,做你的大管家,让你做大老板,他为什么不去创业呢?”
身为曾经的职业经理人,李开复自然最明白一位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心态。要不然,他本人不会在2009年9月离开任职4年的Google,创办创新工场!
要是这位职业经理人没有创业的心思,只想踏踏实实“打工”呢?我再次追问。
那他为什么愿意放弃待遇更高、管理更规范的成熟公司,自降身价来到一家朝不保夕、前途未卜的创业公司?
没有人比自己对自己的创业公司更负责!这是我从李开复那里得到的最终答案。
自2009年,李开复创办创新工场以来,接触过的创业者不计其数。其间,因为健康问题,他暂别创新工场17个月,但是,2015年3月5日病愈归来,就与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隆领投资创始人蔡文胜联合发起面向互联网创业者的创业辅助公益计划“群英会”。
他深知一旦投身创业,就不能想着“享清福”:“你要是真的想创业,有主人翁感,那你就要学会管理这个公司,决策由你来做,不要老想做大管家。”
企业其实也是。一旦选择这条“人迹更少”的路,就等于踏上一条不归路,除非选择放弃。
艾诚:您作为投资人,最大的焦虑是什么?
李开复:是创业公司走上一个明显会失败的路,但是又不得不让他失败之后才会学习。
艾诚:投资对您而言,是最快乐的事情吗?
李开复:不是,我看到创业者的成长,和他们的梦想,能够实现。哪怕不是我们投了这一轮,哪怕我们是帮助了他,而他拿了别人的钱再成功了,我都会很快乐。
艾诚:你最欣赏的创业者的优点是什么?
李开复:我最欣赏的优点是为人着想。
艾诚:在创业者身上,你最不欣赏的缺点是什么?
李开复:最不欣赏的缺点是不讲信用。
艾诚:您的新书和纪录片《向死而生》,您最大的感悟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
李开复:要去体验世界的美好,真的要心存善心,为创业者也好,为自己也好,为家庭也好,心怀感恩,不求回报,顺其自然。
艾诚:如果有一天,您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您希望怎么被记住?
李开复:我离开这世界的时候,其实我并不在乎谁还记得我,因为其实任何人,他被记住也是一个非常短暂的事情,我只要心中认为说,我做了我该做的事情,我为世界留下一点贡献,然后我把足够的时间给了我爱的人,我用平和的心态,一种博爱的心态,一种感恩的心态,来面对世界,我并不在乎被记住。
《艾问顶级投资人之创客法则》是什么?
《艾问顶级投资人之创客法则》专访十三位中国顶级投资人探寻最重要的创业法则,包括蔡文胜、邓锋、符绩勋、贺志强、李开复、熊晓鸽、汪潮涌、许达来、徐新、徐小平、阎焱、周逵、张磊。此系列由艾问传媒出品,是继2014年出品《艾问中国十大商界领袖》后的又一《艾问·人物》系列,欢迎搜索微信公众账号iaskmedia了解更多。
《艾问顶级投资人之创客法则》2015年10月13日全媒体上线。
第一集:《人人都可以创业吗?》主要嘉宾:徐小平、蔡文胜
第二集:《谁是适合创业的少数人?》主要嘉宾:蔡文胜、徐小平
第三集:《创业的风口是什么?》主要嘉宾:许达来、熊晓鸽、周逵
第四集:《创业公司如何组建团队?》主要嘉宾:阎焱、蔡文胜
第五集:《需要什么样的投资人?》主要嘉宾:符绩勋、徐新、贺志强
第六集:《如何设计商业模式?》主要嘉宾:周逵、阎焱
第七集:《怎么管理创业团队?》主要嘉宾:李开复、蔡文胜、邓锋
第八集:《如何让你的公司更值钱?》主要嘉宾:符绩勋、张磊
第九集:《如何面对创业逆境?》主要嘉宾:邓锋、符绩勋
第十集:《投资、创业如何退出》主要嘉宾:汪潮涌、张磊、周逵、阎焱、徐小平、熊晓鸽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