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的四国争霸 腾讯真的胜了么?

如果说腾讯在这场O2O的纷争中是最大的“胜者”,那么这场胜利也最多算是一场“阿Q式的胜利”——基于短视和“连接器”战略的胜利。

文|杨君君

从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的那一刹那,意味着国内O2O行业正式进入了诸侯争霸时代。尤其是随着大众点评CEO张涛的退出,王兴完全掌控“新美大”,业内纷纷将这家潜在的巨头视为“龙卷风”的中心。

一方面,O2O本身巨大的市场空间让大家对新美大寄予厚望,加上王兴的美团在O2O市场的强硬作风,大家仿佛看到“一个新的巨头”冉冉升起;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新美大的巨头相,引发BAT三方蠢蠢欲动,意欲夺之而后快。

盘点一下在这场O2O乱战中BAT所布下的棋局:

百度200亿咂向糯米是直接刺激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的主要因素,可以说,在BAT三方中,百度对O2O市场的决心最大。在这场纷争中,业内一直就有传言,在新美大合并后的融资中,百度也希望能够参与投资——一边作为新美大最大的对手,警惕新美大的合并会有碍自己利用O2O的复辟之路,另一边也希望能够在这场乱战中捞一杯羹,从资本层面介入新美大,但整体来看还是站在了圈外;

从表面上来看,阿里是这场O2O纷争中最大的“败者”。由于一贯强硬的作风,使得美团一直以来对阿里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再加上之前阿里通过扶持口碑对于美团的逼迫,使得新美大在一成立之后,就希望能够摆脱阿里的掣肘。网上流传的新美大员工怒踩支付宝,不管是否是阿里的公关手段——利用此提升口碑的地位,但终究表明,阿里想进一步控制新美大的想法已经落空。而入股饿了么,在向外界宣布正式和新美大决裂的同时,阿里吞并饿了么似乎也到了倒计时;

“腾讯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赢家”,这或许是外界对于O2O纷争最多的评价,原因在于腾讯不但利用新美大的合并,让强势的阿里彻底失去了吞并美团的可能性,斩断了阿里的一条臂膀,而且更重要的是,腾讯可以继续在新美大中,利用10亿美元的财务投资进行长袖善舞,保持自己在O2O市场作为“连接器”的角色。

然而,在所有的布局当中,一个诡异的话题在于,腾讯真的胜了么?

从移动互联网开始,虽然BAT对于整个行业就已经丧失了绝对的“控制权”,但依靠资金上的优势,仍旧可以通过投资的方式对行业继续施加影响力。有人甚至将被BAT收购视为是上市“第四板”。与百度和阿里倾向于直接控股或者收购不同,腾讯大多情况下采用的是战略或者财务投资的方式,并不要求控股或者收购。

腾讯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的底气,其主要原因还是微信在移动互联网的强势掘起,使其更多的将精力放在“连接”的位置——即更多的是通过社交的平台能力连接更多的业务模式,对于具体的业务,则通过财务投资的方式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腾讯更多的是采用资源和财务投资结合的方式,将微信平台能力作为投资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腾讯投资大众点评时,以4亿美金就能够占到20%的股份。当时业内评断,并非是大众点评得到腾讯投资,而是大众点评在用价值6.9亿美元的股权买微信入口。利用微信的价值,腾讯既能够因此而获得创业者的垂青,同时也能够在投资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然而,将近两年的时间过去,微信究竟给大众点评带来了何种价值,基本是有目共睹。

当然,也并不能因此就证明微信就一定不能够给被投资的公司带来价值。在滴滴快的的“打车软件”之争中,微信推出的“滴滴红包”功不可没,最终直接导致了滴滴快的合并后滴滴的强势地位。这也是创业者之所以依旧能够对微信保持“幻想”的原因。

实际上,如果将滴滴和大众点评放在同一个层面来看,就可以看到其中的差异:

虽然腾讯和滴滴一再对外声明腾讯只是滴滴的一个股东,所占份额并没有那么多,但依旧有坊间传言,在滴滴快的合并之前,腾讯占到滴滴的股份在5成左右。可以说,滴滴是腾讯变相控股的公司,这与腾讯只占到大众点评20%的股份不可同日而语;

另一方面,一向“爱惜羽毛”的微信之所以允许滴滴在微信上发骚扰式的红包,外界传言,其根本在于腾讯要因此发展微信支付。然而,这其实是一个充分但非必要的条件。试想一下,如果腾讯当年将10亿补贴给了大众点评,同时给予大众点评同样的待遇,依旧可以发展微信支付。

所以,腾讯貌似对被投资的公司采取“风轻云淡”的态度,但实际上对是否有绝对的控制权仍然非常重视,在资源配置上完全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最终导致占据的成败——滴滴快的合并,滴滴占主导权,快的创始人员几乎全部隐退;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王兴一统江湖,张涛安然退隐。

基于这个基础,我们现在将视线转回到此次O2O纷争中,可以看到:

其一,腾讯对于新美大很难有控制权;

虽然以10亿美元注资新美大,但是在合并之后,腾讯在新美大的股份势必会占据不多,而且依照王兴的“傲气”,腾讯在未来能够完全控股甚至收购新美大的可能性并不大。参照腾讯入股大众点评,腾讯未来对于新美大的资源投入也不会太多;

其二,腾讯很难跟新美大产生化学反应;

除了财务投资之外,腾讯能够给新美大带来什么?从最早腾讯的高朋、投资大众点评来看,腾讯并没有太多跟O2O产生化学反应的基因。也就是说,即便新美大以后发展起来,跟腾讯相关的也就仅仅是在财务层面。有雅虎注资阿里、阿里注资美团的案例在先,未来新美大一旦发展起来,想要摆脱腾讯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其三,腾讯“连接器”战略是否是一个伪命题?

虽然“互联网+”战略最早是由腾讯提出,并且得到了政府的加持,但是从本质来看,“互联网+”和“连接”完全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互联网+指的是产业的融合,而连接指的是在产业和互联网之间加一个“管道”。看清楚,管道,这并不是一个对腾讯特别积极地词汇。看一下现在的运营商,在“连接”层面比腾讯有更大的优势,但对其下层业务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却总是显得“有心无力”。因此,腾讯的连接器定位,带来的必然结果是“管道化”和“弱连接”,长期来看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此,我们如果在新美大最终成长成新巨头的设想下,来“阴谋论”腾讯和新美大的关系:

在新美大做大之后,必然会想方设法摆脱腾讯的投资,就像是我们无法想象,百度或者阿里的股份中会有腾讯的身影一样。由于之前腾讯并没有控股新美大并没有注入太多的资源,致使在业务层面,腾讯和新美大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关系。所以仅存的财务投资,将会像阿里摆脱雅虎那样,新美大会想方设法的摆脱腾讯,最终腾讯沦落为雅虎对于阿里的角色。

试想一下,如果阿里和百度也只是像腾讯这样,只寻求对新美大的财务投资,而并没有其它想法,王兴会怎么选择?如果更加悲观一点的说,新美大究竟选择哪家投资,其实是在选择自己未来的对手,那么何不选择一个相对“弱一点”……

所以,如果说腾讯在这场O2O的纷争中是最大的“胜者”,那么这场胜利也最多算是一场“阿Q式的胜利”——基于短视和“连接器”战略的胜利。这应该不会是腾讯想要的结果!

秦失其鹿,群雄争夺天下,关于O2O这场盛宴的战争已酣,谁能最后上桌,谁又会被甩出局外,相信已经用不了太久的时间。再次套用《大话西游》里的一句话,“只猜中了开始,却没有猜中结局。”

作者微信公众号:yangjunjun420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