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下一个叶良辰

这个时代,那些心存梦想,并且一直存有明星梦的人因为社交网络,有了更多的机会迈入天堂,而那些想过平常、普通生活的人,则有很大的可能在社交网络中让生活直坠地狱。

文/杨君君(微信:yangjunjun420)

配图:杨泳梁作品《失控的城市》

请允许我在文章的开头套用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那句被用烂的名言来表达我对这个时代舆论场的恐慌:

这是最好的时代,言论的扩散速度超过了以往的每个时候,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明星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不得不开始注意每一次言行,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身处舆论的焦点中,任由他人进行摆布;这也是信仰的时代,将努力最终转化为收获的机率已经大大增加,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靠自己的努力,在时代的洪荒中留下精彩的一笔;同时这也是最被怀疑的时代,不断涌现出来的新兴力量开始对旧的传统进行冲击,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哪一种才是最终状态,而更不要谈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叶良辰,原本一个泯然众人的路人甲,一时之间火遍大江南北,原因可以说近乎可笑:帮女朋友跟宿舍长“讨论”值日的问题。尽管言语中,有一些狂妄、有一些滑稽,但在过去的时代,依旧不可能有这样一个人如他这般,在十一期间火遍了整个朋友圈,并且成为了新的“大帝”。

虽然事情的爆发地依旧出在盛产“极品”的百度贴吧,但谁都不可否认,真正把叶良辰这个名子发扬光大的,还是微信朋友圈的力量。由于社交网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失去了门槛,越来越多人的涌入,使得虽然号称是半开放的朋友圈,通过交叉好友关系,迅速可以将一个人、一件事推向风口浪尖。我不知道,这是属于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但是我知道的是,这种社交网络的舆论带来的瞬间爆发力,是非常恐怖乃至难以置信的。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叶良辰”。

我们无法避免,在生活中的某一瞬间,开始出现短路的时刻,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或者进行一场“无厘头”的表演,在朋友圈上发出来;我们也无法阻止,我们在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下的某一段讲话,就成为了他们朋友圈里的素材;我们更无法预测,究竟我们的哪一段表演,如果换一个场景下观看,就能够瞬间引爆舆论。

实际上,也越来越多的类似的情况出现在我们眼前,并且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比如说像毕福剑,酒桌上的笑谈让他的事业乃至整个人生都跌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尽管他说的那些话我们当中很多人都会说,尽管他是一个公众人物,但是又有哪个公众人物能在生活中都想电视里那样保持警言慎行。只不过怪他倒霉罢了,只不过怪他有一个好事的朋友罢了——可能朋友也并非出于恶意。

比如说优衣库事件,如果你有过看那些情色网站的经历,那么你一定会发现,里面不知道有多少比优衣库更劲爆、也比优衣库LOGO更为明显的偷拍视频同样可以下载,但是它们终究还是安安静静的呆在了那个安静的角落,仅仅供一些有欲望的人查看。然而,保不齐,在某一时刻,一个视频从安静的角落中蹦出来,进而成就另一段优衣库的故事。

类似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谁都无法左右自己能够永远安全。我们就像是一群都穿上“皇帝新装”的人,等待被揭发的那一刹那,恨不得羞愤自杀;我们更像是阿Q和闰土的集合体,一方面想着本本分分的做人,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像阿Q那样保持自我保护式的乐观。

造成这种结果的最大因素,很多人将其归于移动社交时代,人人都是媒体。移动社交在极大的解放了整个舆论场的同时,也在给我们制造着不少的麻烦。

过去的媒体在舆论场有绝对的话语权,普通屁民则只能跟在媒体后面,看又有什么新闻发生,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媒体足够大的权利,但毕竟还是有一些规范、有一些准则能够制约这些媒体,而现在,人人都是媒体的时代,我们不仅仅是舆论的当事人,更是舆论的传播者,言论自由的模糊边界成为了我们可以随意说的保护伞。

现在的我们虽然号称是媒体,但是谁都无法去要求我们一定要遵守某种规范,在这种规范下制造内容,传播内容;我们虽然不自称是媒体,但是无疑在发挥着比过去媒体更大的力量去影响整个舆论。于是,从移动社交开始,我们成为了童言无忌,我们都在不断地触摸灰色地带——毕竟我们发的一条朋友圈,现在乃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法律和道德都无法约束我们——因为它们都无法界定,我们是否出于恶意,更无法界定,我们的这一条朋友圈在舆论暴力中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最令人失望的是,几乎每个人恰恰都有“表现”的欲望,各种什么罪犯嫌通缉照片不够帅在社交网络发言要求更换照片,甚至警方抓捕不利而在社交网络嘚瑟的事情,我们已经看到过不知道多少次。但是,我们都忽略的是,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的每次发言,都是在表现,而我们似乎对控制这种表现的欲望,预想的比自己实际能做到的要大得多。

这其实都不算什么,还有更为关键的。这个时代舆论的导向不仅仅在于我们日常生活更容易被记录也更容易被传播,而更多的地方是我们对此的不可捉摸,我们不知道大家在关注什么,什么样的内容会成为话题。

前段时间,忽然一个父亲为孩子撑伞的图片从国外传到国内,上千万次的转发、评论、点赞。实话说,我并没有从那张照片中看到有任何被值得如此关注的地方,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捕捉到为孩子撑伞父亲的照片,都不会难以获得——父亲为孩子撑伞,淋湿半边,本来不就应该这样么?我并非冷血,我能够知道大家是想表达父爱的伟大,但是这种情感似乎过于平常,而关注者也普遍泪点过低。

这算是彻底颠覆了我的世界观,新闻的本质,不是应该因为新鲜、少见、稀奇才能获得关注么?我们看到的新闻、话题,不是应该老鼠抓猫,而并非是猫抓老鼠么?我并不是说,现在的这种引爆舆论的内容比过去不好,而是说它在改变,在颠覆我们传统的逻辑。那么,在这个改变过程中,我们无法依靠传统的经验主义去做自己的保护衣,或者说我们过去的一些认为很正常的行为,或许就会像为孩子撑伞的父亲那样被大家所普遍关注。

如果,为孩子撑伞的父亲变成了另一种被大家所认为的“负面”画面呢,那我们可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某一天,你发现,你红了,朋友圈里到处都是你的视频,原因可能是你酒醉后的一番慷慨激昂,被人用标题党成了《史上最牛演讲》;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你成为了所有网站、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原因可能是你昨晚在街上跟女朋友吵架,被人拍了个小视频发到微信上,标题是《你没见过的极品渣男》……

狄更斯的那句名言的最后两句话是,“人们正在登上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确实,那些心存梦想,并且一直存有明星梦的人因为社交网络,有了更多的机会迈入天堂,而那些想过平常、普通生活的人,则有很大的可能在社交网络中让生活直坠地狱。

我并非否认社交网络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进步,但我只是对它对整个社会的舆论场感到恐慌,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杨君君杂潭”或者添加微信号yangjunjun420与作者交流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