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Airbnb的存在,他说通过借东西可以实现

当借用和分享能够代替购买,成为主流的社会形态时,会怎么样?

文/B12 仇蝶

李厚辰加入了一个「不花钱分享联盟」,在联盟里,人们不花钱参加活动,分享旅行的见闻,分享专业的技能,同时,分享自己的物品。

「不管我做不做这个事情,这一天肯定会到来。」

李厚辰口中的这一天,说简单点,就是一个人靠「借」可以过日子,而且是高品质的日子。

「未来,借用和分享能够代替购买,成为主流的社会形态。」这不是预言,这是享借正在做的事情。

社交信用可以当钱花

从豆瓣出来之后,李厚辰创立了一家咨询公司,如今,他又重新回到了社区。

「从所有权和使用权两个维度上来说,很多平台切入的是所有权交易,比如电子商务,而享借切入的是从物品所有权到使用权的转换。」李厚辰说,自己有很多东西放在家里闲置,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为什么不分享出来呢?

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物品如果在借用过程中被损坏了怎么办?李厚辰说,「平台最在意的是把物主的风险降到最低。」为此,享借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的保障机制。

用户借用一个物品时,需要在平台上支付物品等价值的押金。如果物品出现损坏,平台将扣除押金。目前,享借成功借出的交易有4000多次,11次出现问题,都通过押金赔付。另外,享借还设置了信用值,信用值与押金以及活跃度成正比,借用以及分享的物品越多,信用值越高。信用值可以等价折算为押金,即某个用户拥有3000的信用值,当他想借用3500元的物品时,只需在平台上支付500元押金。

「物主在选择借用对象的时候,通常都是综合考虑距离和信用值。享借花的不是你的钱,花的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本,是用户通过一系列动作积累起来的信用值。」李厚辰说。

未来,享借还考虑推出社交信用担保的形式,即一个信用值很高的用户,可以用自己的信用值为享借上的朋友做担保,让朋友用相对较低的押金借用到物品。

去中心化的社区

促成物品的分享,只是享借搭建的底层服务的框架,李厚辰希望的是用户自己在上面玩儿。

用户在分享物品时,可以上传物品的故事以及之前的借用故事,求借物品的人也可以上传自己借物的动机,以此打动他人,让拥有物品的人愿意分享。「多数人选择都是当面取物,这样双方就可以产生借用故事了。」李厚辰说。

为了实现更高频的借用,产生更多的连接故事,享借的2.0版本会重点做借用与生活的关系,呈做更多的借用场景,匹配每个人的兴趣,推送物品。

物品的分享是否真的能够让享借具备社区感?李厚辰说,社区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身份,二是人与人的交互。人的身份通过用户拥有的物品展现出来,而人与人的交互则可以通过借东西。

在社交愈发呈现中心化的趋势下,很多社区在去中心化上做出努力,但是却又陷入困境。豆瓣在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将现实中的关系链打散的同时,却没能建立起新的关系链。享借,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社交的中心化对享借的发展很不利,中心化意味着年轻人只会在封闭的圈子进行封闭的交流,不会主动和陌生群体建立连接。」在李厚辰看来,年轻人的社交活动已基本框定在吃饭、看电影和咖啡馆里。「年轻人比较难做到长期参与到某个活动中,社交呈现碎片化、无意义、封闭的状态。」享借要在这个形态之上,做一些去中心化的要素。

享借每周开展与物品有关的线下活动,其实就是为了建立社交场合,提供去中心化的社交环境。

杰里米·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说:「21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走向没落,协同共享将取而代之,成为主导经济生活的新模式。」

在李厚辰看来,共享经济,就是个人财产的公共化。「城市的形态,本质就是公共化,人之所以聚集于城市,就是因为公共化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目做得最好的是个人房屋的公共化和个人汽车的公共化。」

不过,李厚辰说,享借与Uber、Airbnb背后的经济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都是基于个人物品的公共化,但是三者的交易媒介不一样。

李厚辰说,人与人之间三种交换媒介分别为货币、权利和情感。Uber、Airbnb是基于货币的交易。货币最大的问题在于同质化,货币交易会抹平交易中的其他差异。而享借以情感为交易媒介,「情感是异质的,异质的情形下才会产生多元化。」

不过,这一切,建立在有足够多的人认同享借这个社区的文化。

李厚辰说,享借的文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找到和你相似的人。「找到和自己相似的人,建立想象中的共同体,是社交的原始冲动。」二是共生互惠。基于互惠产生连接,基于互惠产生我与他人的关系。「城市的生活分工很明确,很多方面通过消费可以完成自给自足,人际关系反而变得疏远,变得不信任。」李厚辰希望通过物品的分享,重新定义生活方式,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