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6200万 4年一家便利店变身O2O生鲜电商小巨头

2012年创业初,贺鸿鸣还只有一家便利店。这位1970年生的创业者,酷爱马拉松,在生鲜这条赛道上,他更是跑了4年,踉踉跄跄,经历数次转型。

文| 铅笔道 记者 云湛

►导语

2012年创业初,贺鸿鸣还只有一家便利店。这位1970年生的创业者,酷爱马拉松,在生鲜这条赛道上,他更是跑了4年,踉踉跄跄,经历数次转型。

去年,贺把定位放在O2O生鲜电商——“15分”。14年3月22日,他在广州天河区的菜市场同设4家店。除了线下购买外,用户也可在线下单,店员进行配送。开店初每家店日销售额3000元,半月之后,稳定在1500~2000元。

14年10月份,已铺设40多家菜市场店的“15分”,开设了第一家社区店。为了更快拓展店面,他启用众筹模式开店。

目前,“15分”销售品类有叶菜、瓜果、海鲜达11种。月销售额1200万,毛利30%,覆盖广州、中山、中海、佛山、深圳5座城市。

期间,今年5月,“15分”在京东股权众筹获1200万,并获联合控股3000万、狮子汇2000万,共6200万B轮融资。据悉,马上敲定的B+轮,金额约2亿左右。

注:贺鸿鸣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作背书。

“我们走了太多弯路了。”贺鸿鸣在家里的沙发上坐下,开口便是这句话。

弯路的初始,源自他12年在骏景花园(广东)开的一家便利店,店名为“15分”,用户可通过PC端下单,享受送货上门服务,“柴米油盐酱醋茶,15分钟送到家”,这是小店最早的口号。他寻思着,别人开家店都能养活自己,那自己也没问题,再加上线上订单,肯定能活得更好。

线上卖得最好的是大米跟油,因为大米跟油太重,居民不好拿。但贺做得蛮辛苦,毛利率不高,一直维持在15%左右,几乎难以保本。

4个月之后,他关掉线下店,把目光锁定在生鲜上,这次他想做纯线上业务。“生鲜的毛利高,在30%以上,有的可达50%。”

2012年8月份,贺上线“15分”网站,蔬菜统一定价,20元一斤。除了一些单品,贺还做了一些套餐,每个套餐装成盒子,盒子有6~8个蔬菜品种,价格分为98元、198元等。

贺把起送价格定为98元。从事物流行业13年的他,对包装、配送费用很敏感,他算了笔帐:一个泡沫箱是4.27元,箱外贴纸5张,2.17元。再加上两个冰块2.5元,合算下来差不多10元,配送费平均一单20元,共计约30元。“因为毛利30%,所以购买量最低要98元才不赔钱。”

每斤菜20元,决定了其定位是对价格不太敏感的高端人群。但是,举目四望,获得这样客户异常艰难。“很多客户有钱,但他很少买菜。”

“不如把蔬菜当做礼品,以礼品卡的形式卖给企业。”有了此想法后,贺转向对接B端,并陆续谈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邮政,银行、证券等企业。

这些企业原本也会送员工、VIP礼品,如烟、酒等,当然也不排斥送菜。一般而言,贺一次性可售卖500-1000张礼品卡。员工收到后就去网站(或打电话)下单,之后师傅送货上门。

只卖菜品类太单一,有朋友建议,是否还能上线其他适合快递的生鲜?渐渐地,“15分”竟有了礼品卡销售公司的味道,这让贺感觉很不舒服。另外用户黏性一直很低,毕竟员工不是自己花钱,礼品卡消费后,难以产生二次购买行为。

一年过去,到了13年初,贺再次转型,做年卡、半年卡会员配送服务。以年卡为例,会员每年付款1~2万元,可享受每周两次送菜上门服务。为了让大家信任,贺的蔬菜都经SGS检测报告,证明百分之百安全,“一份报告花费约1800元。”

13年初,为了增加乐趣,贺还在华南植物园,租了10亩地,做一个体验基地。“有点像开心农场。”此处离市区不远,交通很方便,每位会员将得到10平米的地,用户可种菜、摘菜。

◆  农场旁的小鱼塘

按此年卡会员模式,贺前后共发展了100多位会员,把销售额做到100多万。成绩虽然不错,但这并不是贺最初想做的2C业务,用户量太小,“对于农产品而言,用户数量若太少,采购难度很高。”

13年10月份,贺再次转型,把目光瞄向了食堂。食堂的业务量够大,如广州石化, 员工约6000名,一个员工每天消费20元,一年下来营业额可达5000万。这前景让贺浮想联翩,随后,贺陆续签了广州石化总厂、广东省设计院等企业。“3家合同金额加起来超过7000万元。”

14年1月份,“15分”获联想之星1000万A轮投资。两个月前,贺成为“联想之星”学员,后者常在学员中投资一些优质项目。那时,贺有一块像模像样的体验基地,手握约7000万的合同。更重要的是,王明耀认可其不断试错、调整的能力,考察完团队后便决定投资。

联想之星的投资,依然没有改变贺再次转型的结局——难以与食堂合作下去,问题主要有两点:1、食堂SKU很多,难以满足。2、食堂希望价格越便宜越好,而自己产品为了保证品质,价格偏贵。“看似都在卖菜,但背后的供应链相差很大。”

2014年3月份,贺回到原点,回归O2O模式——线下开店。但在地点上,贺很快就排除了社区店,“社区店租金成本偏高,品类要求全,但若要做好所有生鲜品类,需要一个过程,没有一个很强的供应链,品类便会不完整,用户就留不住。”

生鲜品类很多,但贺想先做蔬菜,于是,他把线下店面定位在菜市场。原因有两点:1、菜市场自然流量大,居民都会来这里买菜。2、菜场租金便宜,一个档口,月租金1000~3000元之间,有的甚至前半年免费。

贺打了个算盘,菜的成本价3~4元一斤,售价8元,毛利50%以上。日营业额1000元就可以保本。而贺在调查中发现,菜场档口每天的营业额就达500~1000元。

14年3月22日,贺在天河区同时开设4个点,覆盖方圆5公里。同时,在广州的西南角,贺建了一座1200平方米的冷库,其中包括一个加工车间,一个分捡车间,一个停车卸货位置。

谈到为什么起步就开4个门店,贺笑道:“采购量一定要大些才行。”最先上的菜品为云南菜、宁夏菜,菜价比超市便宜20%~30%,但比菜市场贵。主要供应商为东莞全龙公司,后者专门供应香港食材,其本身在云南、宁夏也有基地。

◆  “15分”菜市场店

整个流程特色有两点:1、“15分”的菜都是论包卖,没有称重环节。“这可以降低损耗,否则送100斤菜,大妈们挑来挑去,最后可能只卖出去60斤。”2、不找零,全部扫条码用充值卡支付。这一方面可提升卖菜速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店员把现金装入自己口袋。

贺有一个地推能力很强的团队,除了微信、朋友圈之外,地推团队还去各大小区扫楼,家家户户派发传单,甚至举广告牌、喊口号、游街......

2014年9月份,随着店面越来越多,进货量大量增加,贺把物流外包给安得物流。安德每天都会派几台车往返于基地与冷库之间,路线固定。每到新店开张,会有新车提前去空跑一趟,跑完之后,就明白了路线怎么走、在哪停车比较方便、停车之后如何卸货、用什么工具运送至门店等细节。

其物流线路及成本情况如下:从昆明到广州,路上花费24个小时,一车的运费成本8000~10000元,摊分到每一斤菜2毛钱。从宁夏到广州一车运费约2万,每斤运费3~5毛钱。“其实占比也很低了。”

到达城市后,从冷库到每一个门店,一天可出10多辆车(目前20辆),每辆车可覆盖5~10个门店。一天发两班车,凌晨3点一波,中午12点一波,如此保证客户上午下单,下午收货。下午下单,第二天早上可以收到。

在最后的上门配送环节,除了地点集中的订单由店员配送,其它部分均外包给社会化物流,如之前从事送报纸,水,牛奶业务的配送员。

10月份,贺已在广东陆续开设40家菜市场店,他不断地增加品类,如鸡蛋、包装好的猪肉,但却遭到投诉:旁边卖鸡蛋、猪肉的档口很不乐意,“这家‘15分’什么都卖,把我们生意都抢了。”十几个档口坚决抵制,并放出话来,再卖就把档口砸掉。贺只好妥协,将除菜之外的品类一一撤掉。

菜市场店品类扩张遇阻,贺不得不考虑再次启动社区店。

试点中,他最关心的因素是面积大小。“如果一家店面面积100平米,就会出现面积太大、产品太少、丰满感不够的情形。用户也会感觉稀稀拉拉,产生不了购买欲望。”评估一番后,贺认为30平米最合适。

随后,在广州市区与郊区的交界——金碧四季花园,贺开了第一家社区店,并设立了一整套标准,包括装修、商品陈列、商品整理,门店服务等。他先上线猪肉,鸡、鸡蛋等品类,“只要这个模式可以赚钱,那以后就不用开菜市场店了。”不到一个月,模式被验证,日营业额稳定在4000元左右。

随着进货量增大,一些合作伙伴的供货量渐渐跟不上。比如原来一天每个店里卖10只鸡,那开60家店就是卖600只鸡,一般的养鸡场缺货严重,根本满足不了这么大的采购量。最终贺找到清远的天龙食品、温氏控股(已经上市),后者有大规模数量的散养鸡,“这种鸡的口感就特别好。”

◆  某处基地

其它品类,贺也尽力对接其源头,如“15分”的西红柿。贺找到厦门绿畅,“夏天宁夏、内蒙的西红柿最好吃,冬天云南和广东湛江的西红柿最好吃,厦门绿畅根据时间段选择地区种植。”同样,贺找到福建三明的供应商来提供玉米。

15年1月份,贺启动了众筹开店模式。贺从成本上进行剖析,一家店的每个月成本如下:租金约7000元;3名员工薪水12000元;加上水电费、折旧费,共3万左右,而生鲜毛利率平均30%,那么要保证月销售额达到10万,年销售额100万,才可刚好保本。

“这件事一定要做下去。”他下定决心。2月份,一名会员的文章《15分绿色蔬菜的消费众筹》,在“15分”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最终通过微信传播,打动了23个人。

他们来到办公室后,贺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并解惑答疑,聊了半个小时,最终这些人全部刷卡,每人付款5000元。贺还新增一个机制,众筹会员介绍一位朋友进来,会得到500元奖励。

由于店面的品牌积累,众筹会员不断增加。事后证明,店面年销售额稳破200万,甚至有些店面达360万。

在获客方法上,“15分”收起了粗暴的地推,而是让店面建立微信群,贺也鼓励用户进群,进群者与介绍人都会奖励苹果一个。如此,最终店面平均都会建3~5个微信群,群人均数量150人左右,并且通过线上优惠等方式促销。以这种方式,线上营业额占比从10%,提升到60%。

15年5月份,“15分”在京东众筹获得1200万融资,之后又获得联合控股3000万、狮子汇2000万融资。累计下来,“15分”共完成6200万元B轮融资。

融资之后的贺加紧地域扩张,陆续进驻中山、中海、佛山、深圳4个城市。同时,冷库面积也从最初的1800平扩到现在的5000平。

至今,“15分”已有600多名员工,50多万中高端家庭会员,月购买次数过10次的会员占总数27%。销售品类有叶菜、瓜果、海鲜达11种。覆盖广州、中山、中海、佛山、深圳5座城市。月销售额1200万,毛利30%,贺说,现在月销售额增长速度为50~80%,甚至100%。

◆ 文章发出时,贺鸿鸣在广州大学城刚跑完步,出发前,他精心设计了路线。

眼前,这条马拉松的赛道还有很长,而贺鸿鸣体力充足,志在必得。

读完文章,求报道的创业者请加微信号Michael001;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加微信号meera003;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铅笔道官网哦。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