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180万为2万用户提供私人助理 7个月交易额破20万

9月份,Steve成立“小蜜蜂”,定位为一个移动端“私人助理”服务平台,一端对接社会上闲散的“运力”,比如快递员、送餐员或者有业余时间的白领,另一端对接有跑腿或生活服务需求的个人或者小商家。

◆ Steve说自己平时很内向,不愿公开露面。但铅笔道记者认为,摘掉头盔的Steve很像霍建华。

文| 铅笔道 记者 汪澍琦 编辑| 薛婷

导语:

解放军歌剧院内,Steve应朋友邀请参加一场大提琴演奏会。朋友是主办方市场部的负责人。

中场休息时,朋友一脸着急地跟他说:“闭幕时本该有个送花环节,但忘记准备鲜花了。”此时,外面正下着雨,他们也不知道哪有花店。“要不我找个‘小蜜蜂’(私人助理)试试?”他快速用“小蜜蜂”APP内测版下单,不到半个小时,花送过来了。

这是发生在去年7月底的一幕。那时Steve正在调研北京市场。做了2个月调研,发现市场很大,但是没有一款移动端的产品,让用户直接下单,并且能快速响应的产品。

9月份,他成立了“小蜜蜂”,定位为一个移动端“私人助理”服务平台,一端对接社会上闲散的“运力”,比如快递员、送餐员或者有业余时间的白领,提供轻技能代买、取送货、代办事等业务。另一端对接有跑腿或生活服务需求的个人或者小商家。

今年3月15日,“小蜜蜂”安卓版正式上线。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需求,即可下单。“小蜜蜂”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可以抢单也可由系统派单。

截至10月,小蜜蜂用户已达两万人,APP下载量超过4万。每天有100多订单量,五星评价达到80%,重复下单率达50%,整月(10月)订单量约为4000。Steve计划半年内日订单量实现1000单,再往其他城市复制。

今年7月,该项目获得国内某天使机构的180万元天使投资。

注:Steve已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作背书。

做移动端私人助理平台

2014年前,Steve一直在做投资,5年时间做到世界100强金融机构投资总监,成功完成多个项目投资,投资金额超过5亿美元,曾投资的企业有3家已经上市,市值超过35亿美元。将近而立之年,Steve内心悸动,“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做个项目出来?”

早在2012年,Steve就开始留意“共享经济生活服务”。“做投资每天都很忙,晚上回到家可能还要看资料。想买个东西,又不想出去。”Steve说,身边很多同事有相同遭遇,希望有人代跑腿买东西或者办点杂事。

期间,他看到美国有一个叫taskrabbit的网站,整合了金融海啸之后的闲散劳动力,利用共享经济来为客户提供“跑腿”业务。“那个网站发展很快,我想可以做个类似的事情。”但他觉得,想法用网站实现还有点困难,同时移动互联网的苗头又起,于是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直到2014年,移动互联网发展成熟,O2O服务已遍地开花。Steve觉得时机到了,他开始调研“跑腿”行业。

调研市场

“一边在58同城上找跑腿公司,一边加一些兼职的群。”一番调研后Steve发现:市场足够大。“当时温州就有150家左右的跑腿公司,每个三四线城市差不多都有几十家。北京估计有将近五、六百家。”

但体验并不好。“很多都是传统的方式,打电话、发卡片......没发现能有一个APP,满足用户发布订单,很快有人响应的需求。”Steve说,传统的跑腿公司往往价格不透明。“那时,为了给上海的一个朋友开业买花,打了三个跑腿公司的电话,一家报100元,一家报200元,一家报300元。”

由此,Steve定位明确:做一个移动端“私人助理”服务平台,公开统一定价。一端对接社会上闲散的“运力”,比如快递员、送餐员或者有业余时间的白领,提供代买、取送货、代办事等业务。另一端对接有跑腿需求的个人或者小商家。

9月,他拿出20万启动资金,成立了“小蜜蜂”,同时找了两个相熟的技术伙伴,其中一个是清华计算机系博士。

打磨产品

前期人手有限,Steve找了外包公司做了一款安卓版Demo。“十月中旬,原型就出来了。原计划2月上线,但结果拖了一个半月。”Steve说,“因为没经验,做产品踩了不少坑。比如推送订单,尝试了两种第三方推送平台都不行,最后只能自己重新写程序。”

3月初,Steve开始正式招募“小蜜蜂”。此前,他曾招募过一次,发现社会上闲散运力很多。“在58上发一个免费的帖子,一天就能接到几十个电话,有10多个来面试的。”

在质量方面,他有三个筛选标准。一、看个人形象。“谈吐要得体,给用户服务先要让用户愿意接触这样的人。”二、看经验。“在京东和顺丰等做过快递、受过大公司培训的会优先考虑。”三、内部试单。“先让他在平台上跑一单,如果用户不满意,觉得态度不好或者沟通不顺畅,就直接淘汰。”

不到半个月时间,Steve面试了一百多人,最后筛选出20几个“小蜜蜂”入驻平台(均为兼职)。

3月15日,“小蜜蜂”安卓版正式上线,提供货取送、代购、代办事(如代排队、挂号、缴费)等服务,用户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需求即可下单。

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用户可以抢单也可由系统派单。取送货服务起步价为20元,然后按距离收费;代购起步价为30元,用户需先交30%的押金,剩下由“小蜜蜂”垫付;代办事则按时间,每小时30元,服务费全归“小蜜蜂”,平台不抽佣。同时,针对“小蜜蜂”开放平台,任意有时间提供服务的人,通过面试后均可入驻。

开局并不顺利。“没做宣传,上线后主要是身边知道的一些朋友在用,一天只有几单。”订单少,“小蜜蜂”开始变得不活跃,慢慢流失。一天几单,用户每天可能就看一次App,再少,可能几天都不看,都不接单。无奈之下,对于初期的成交,Steve只能电话去撮合,接单处理时间在5分钟左右。

Steve并不急于上量,而是扎实打磨产品。一方面继续招人,补充“小蜜蜂”队伍,且建立了“小蜜蜂”评价机制。“用户给小蜜蜂评价最好是五星,如果连续两次在两星以下,就会被淘汰。”

另一方面加强服务。5月份,Steve增加了在线支付功能,支持微信、支付宝两种方式。将原来的现金交易切换到线上。同时,增加对“小蜜蜂”的培训,例如如何使用App里面的导航功能等。此外,Steve把客服从1个增加到了7个。

到7月底,平台已有1000多“小蜜蜂”入驻,其中有70%个人有运输工具,如电动车、摩托车等,10%为私家车主。“有一些国企上班族,没事会在上面接几单,帮用户送个东西。”

每日交易量稳定在40多单,单价在30-40元左右。其中,60%为取送货,20%为代买,20%为代办事。所有单量完成率为90%。“少数没有完成的单基本是代买,客户买的东西没货了或者买不到。”Steve说。

180万融资

同期,Steve在寻求融资。根据过去几年的投资经验,他找了一个专业的财务顾问。“很高效,6月初安排,中旬就见了20多个投资人。”最终,Steve接受了某国内天使机构的180万天使投资,7月底资金到账。

9月初,平台每天已有60多单。Steve发现,接单者有50%来自小商家,如鲜花店、蛋糕店等。他派了一个BD,专门跑到蛋糕店、鲜花店跟老板去谈。不同于竞品,Steve并不补贴商家,而是向商家保证最迟2分钟内接单、最快1秒接单。有近30%的商家接受了服务。

同时他与国内第三方平台展开合作。“两家平台打通,一些对时间要求宽松、单价较低的单就转到第三方平台上去。”

截至10月,小蜜蜂用户已达两万人,APP下载量超过4万。每天有100多订单量,客单价50多元,五星评价达到80%,重复下单率达50%。Steve计划半年内日订单量达到1000,再去其他城市复制。

目前,Steve的当务之急是向C端用户推广。期间,他尝试过地推,发现转化率低。“我们在中关村创业大街附近尝试过扫码送饮料之类的地推,每天能都一两百用户的增长,但下单的只有3%。”

Steve说地推成本太高,此路不通。近期他已招聘了专业的新媒体运营人员,打算利用新媒体发力做推广。

读完文章,求报道的创业者请加微信号980678705;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加微信号meera003;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