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流量崇拜成为内容创业者的毒药

流量崇拜一直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内容,很多人认为,只要有流量,只要流量大,就是成功,就一定会有稳定的赢利的商业模式。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这一规律遭受到了空前的考验,好像也不再放之四海而皆准。

流量崇拜一直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内容,很多人认为,只要有流量,只要流量大,就是成功,就一定会有稳定的赢利的商业模式。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这一规律遭受到了空前的考验,好像也不再放之四海而皆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很多小而美的应用,一些细小的垂直领域也获得了不错的发展,相反,那些大平台大应用甚至被称为是超级APP的生存环境并不好,声称拿到了第一张移动互联网门票的微信,至今的价值还只是体现在腾讯的股价上,微信至今都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同样,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成长起来的自媒体们有些却已经可以富得流油,甚至一些粉丝数量不大、页面流量也不大的自媒体也获得了远远超出其流量所呈现出来的商业价值。

不过,很多自媒体至今还普遍存在“流量崇拜”,过分强调平台、粉丝数、阅读量,将这些指标看成是衡量其价值的核心要素。事实却是,据微博2015V影响力峰会提供的数据,一些粉丝并不多的作者,在微博上的收入、“微任务”价格都比粉丝数量更高的人要好。微博运营方举了一个微博上两个粉丝阅读量类似的账号例子,粉丝基本上都在8万、9万左右,但是广告报价差4倍左右。一个接的报价大概2万多,另外一个报价大概几千万,2015年一个广告的分成收入是220万,第二个26万。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平台、粉丝数、阅读量确实很重要,但影响力和价值的高低并非由这些决定,这些简单直接的数据背后更需要“用户”数量的支撑。

在互联网上,一种流量是用户流量,一种流量是访客流量。按照行业的说法,一个愿意跟随你到天涯海角的人可以叫用户;一个路人,只是看你的内容,这种人叫访客。用户认可你的观点,认同你的理念,他跟你有情感的联系。用户通过你的品牌路径消费你的内容,而不是在一些内容路径上随便翻看你的内容。用户愿意跟随你的品牌迁移到新平台。

如果一个自媒体只是因为炒作或者个别内容的吸引导致了流量的暴增,或者引来了大量的关注,但这种流量却多数都是访客带来的,其实并不稳定,也不具有媒体的本质价值属性,因为你缺乏足够的影响力。

也就是说,内容的商业变现是基于流量的变现,但基于媒体的商业变现一定是基于你自己独特的品牌和自己独特的用户群体,而不只是基于流量的商业变现。所有的自媒体,不仅要经营好流量,更要经营好用户,尤其是经营好在用户心目中的长期的影响力。

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把用户阅读内容比作吃鸡蛋。传统媒体里面,也包括网络门户时代,人们多数时候只是在吃鸡蛋,很少有人关注是谁产生的内容,最多只是记住了那个媒体平台。用户每一天会源源不断的消费内容,吃很多很多的鸡蛋,但他很少关注下蛋的母鸡是谁。但在是社交媒体时代,人们不仅会吃鸡蛋,也会记住生鸡蛋的鸡。在微信,当用户进入微信公众号消费内容的时候,他是先找到那只他喜欢的母鸡,再吃那只母鸡下的蛋。在微博里面,吃鸡蛋的同时他知道是哪只母鸡下的蛋。这就是社交媒体时代的特征,也是自媒体真正需要关注的核心价值,平台给你带来的更多只是流量,个人的影响力和媒体价值需要自己去创造。

流量崇拜是现在互联网社会的常态,也带来了很多很严重的问题。一些人单纯的追逐流量,频繁的炒作,不断的秀底线,甚至敢于挑战社会公序良俗,还有的靠技术手段刷流量、买粉丝造就虚假繁荣。从长期看,这些都是自媒体成长的大忌,也会伤害自媒体的未来。

做自媒体,没有流量是万万不能的,但流量也不是全能的。自媒体在关注流量的同时更需要关注是谁给带来的流量,用户是否认可你的价值,自媒体本身对整个用户群体有多大的影响力。

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即便你仅仅能影响一万个人,只要他们是你的用户,是你的粉丝,你就是有价值的自媒体,如果你拥有数百万数千万流量,可这些流量都是过眼烟云,访客们对你根本无感,这些感觉很牛的账号连自媒体都算不上。

【每日一文,坚持十年,欢迎业界读者沟通交流,请微博 @马继华 或加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