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病它智能推荐药 融资800万元获得200万用户

今年1月,“自测用药”获得800万天使投资,投资方为英诺天使基金等多家机构。目前,“自测用药”移动端已上线16个月,下载量超1000万,注册用户200多万,用户日活跃量30000多,但花去的推广费用

文| 铅笔道 记者 汪澍琦

导读

王建辉是学医出身。毕业后,他依托学校的专家资源做健康管理服务,干了不到一年便停止。

他又开发了一套中医体质健康管理系统。本想对接C端用户,为其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服务。但因缺乏资源及经验,一直没做成。

无奈改做B端生意,系统被许多医疗保健企业、医院等采用,其中一家大型保健品企业,系统为其贡献了近3亿元产值。

2012年,王看到自我医疗的前景。大多用户得知自己生病(感冒、肚子疼)后,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药品。原因很多,职业药师缺乏、水平欠缺,基于利润开药方……

于是王带领团队,花了两年多时间,开发了一套“常见病药疗”系统。

◆ 根据咳嗽等症状,“自测用药”能智能推荐药品。

2014年8月,基于该系统的“自测用药”App上线,用户选择疾病具体症状后,系统会自动推荐最合适的药品和详尽的日常调理方案等。此外,平台还与京东到家等合作,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购买药品,初步打通选药、购药闭环。

今年1月,“自测用药”获得800万天使投资,投资方为英诺天使基金等多家机构。目前,“自测用药”移动端已上线16个月,下载量超1000万,注册用户200多万,用户日活跃量30000多,但花去的推广费用仅100万元。

注:王建辉确认文中数据真实无误,铅笔道愿与他一起为内容真实性作背书。

体质健康管理系统

大学时期,王便通过代课、销售等,赚了几万元。“08年毕业时,正值创业热潮,一大批人创业。”

王“脑袋一热”也去创业了。 起初计划依托学校的专家资源做健康管理服务,可干了不到一年,不仅没做成一单,还把上学挣的钱全花光了。

后来,王与团队转型互联网健康管理,以学习科研成果为基础,开发出“中医体质健康管理系统”。“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如阴虚、阳虚。系统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表现,判断出是什么体质,应该如何调理。”

最落魄的时候,王的兜里只剩100多元,且3张银行卡余额都不够100块,必须去银行取。“年轻人嘛,好面子,不好意思取个几十块。”为了请客户吃饭,他注销了3张银行卡,银行退了200多元余额。

王本想利用系统,为用户提供健康指导。“想做2C生意,因为缺乏资源,C端用户一直没有起量。结果做成了2B服务。”系统开始被许多商家采用,有的公司根据这套系统开发出的产品,年销售额达3亿。

2012年,京东和九州通联合推出了京东好药师医药电商平台,与王达成合作:其平台接入其系统,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和产品导购。为此王筹备了半年,对方平台却中途停止运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王因此接触到医药电商。他发现,健康管理虽然看着美好,但用户需求并不是刚性,生病时的用药需求比健康管理更刚性、更迫切。“我比别人怕冷,多穿点衣服就行,不需要买产品,但生病不一样,必须得吃药。”

自我药疗3大问题

用户什么时候有需求呢?生病的时候,大病有医院,而小病往往是用户自己解决(自我药疗)。 “少部分人会去百度,多数人会去药店买药。”然而,自我药疗领域目前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王总结了3点:

1、职业药师缺乏。“国家规定每个药店,都必须配一名职业药师。然而实际情况是,全国近50万家药店,职业药师仅10几万人。”

2、药师专业水平不一。“培训完拿到证的药师,他的专业水平到底有多强,这个也不好说。”

3、药店为了保证利润,会开一些价格昂贵的药。“比如你感冒了,本来只需一盒双黄连,但店员可能会推荐某款新药,疗效不一定好,但是利润高。”

一次王患上口腔溃疡,家人非要给他买药,结果买回一盒阿莫西林,店员说这个效果好。“实际上口腔溃疡含片也就两三块钱,而阿莫西林是30块。”

类似的用户很多——生病后找不到合适的药品。“之前,一直在帮别人做健康管理。现在,为何不自己做呢?”

开发自我药疗系统

王打算开发一套自我药疗系统。“治疗分为两步,首先是医学诊断。比如不舒服了,就诊断一下是否为感冒;其次是治疗。用户已经知道自己感冒了,需要找合适的药品调理。”王切的是第二步,用户已经知道问题,想找到好的解决方法和药品。

系统模拟的是医生用药过程。“比如你发烧了,医生通过询问你的症状,判断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药品。”为此,系统建立“症状数据库”,“医生都有多年经验,疾病有哪些症状他都清楚,我们把所有可能症状全罗列出来。”

不同的症状,会对接到相应的“药品数据库”。“一些疾病药物达几百种,症状也有很多,什么药品治疗什么症状,这个医生更清楚。”通过算法,系统将症状和药品对接起来,向用户推荐药品。

2012年初,王组织专家和团队,着手系统研发。有的专家反对,“这个系统合不合理,准不准确,可不可行?”王不断地和团队沟通:“不需要系统解决所有问题,力所能及就有很大价值。”

历时一年多,2014年初,系统架构完成。3个月后,基于系统的“自测用药”App开发完成。8月,“自测用药”App上线,用户选择疾病症状后,平台会为用户推荐合适的药品。此外,它还提供日常调理、健康知识、药品比价等功能。

推荐功能较准确。王有一个朋友,是中日医院的医生,有着近十年的工作经历。王把产品拿给他看。朋友说先不评价,测一下就知道。朋友选了几个妇科病症状,“根据这些症状,应该用‘八珍颗粒’最好,如果它推荐是这个,就靠谱了。”结果一输入症状,系统推荐的正是八珍颗粒。

产品发布

刚开始,产品用户量很小,一天只涨十几个。“那个时候不懂移动互联网,只是把产品放上去(应用商店)。”一段时间后,王发现用户激增,每天数量增长近万。

王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小米在为App做推广。“当时首发都不知道申请,也不知道这回事。”一周下来,用户量接近10万。“我赶紧找到小米,说交点推广费吧,你们这么帮忙,我们也得意思意思。”王憨憨一笑,“结果交的钱一直没花掉。”

好事接连不断。去年10月,“自测用药”入选360蒲公英创业计划首期获奖应用。一日,王正在和朋友吃饭,突然接到电话,说服务器崩了。原来,360手机助手也推广了“自测用药”,每天用户量增长几万,最高达4万。“只有一台服务器,一下子就崩了。”

到去年12月份时,平台已有100万用户,增长速度趋于平缓。看着别的医疗类产品,都在大肆宣传,王自己也开始做推广。结果栽了不少坑。“找了一些第三方推广平台,说是效果很好,结果每天才增长几千用户。”

王转换策略,在百度、今日头条等做精准投放。“许多用户在百度等搜索关键词,如失眠,这些都是我的目标用户。”

这一波投放之后,用户日增量又达到上万级别。

200万用户

去年11月,王参加了一个创业活动。朋友说:“有个路演,你去不去?王问:“要钱吗?要钱就不参加了。”结果,王在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第一次路演,BP做得也不规范,讲完后才发现没说盈利模式。”

项目引起了投资人的注意,几家投资机构找了上来。今年1月,“自测用药”获得800万元天使投资,由英诺天使基金领投。

目前,平台与“京东到家”合作,用户购买药品时,还需要跳转页面。王打算构建商业闭环:“除了帮用户找到合适的药品,还直接把药品提供给他”。

王说,将来也不排除做自营。“这样可以把控药品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平台还上线了“附近药店”功能,用户打开地图,能看到周围的药店。

未来,平台还可能和药厂合作。“同类药可能有几百种,我们会推荐其中效果最好的。有的药用户吃了效果不好,不是药的问题,而是用户吃得不对。这样对药厂品牌有影响。若通过我们的精准推荐, 用户对症“吃”药,这样既有利于用户健康,也能帮助药厂形成良好口碑。”

目前,“自测用药”移动端下载量为900多万,注册用户200多万,用户日活跃量30000多,一共花去的推广费用约为100万元。

读完文章,求报道的创业者请加微信号980678705;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加微信号meera003;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