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和试驾者对这项业务的热情多高存在很大的疑问,上门试驾的习惯能否靠烧钱培育起来也是未知。
文/王金晓
自今年二月份,滴滴与快的完成合并后,滴滴开始在市场上频繁动作,先后上线了快车、顺风车、代驾、滴滴大巴,而今日,滴滴宣布即将上线汽车上门试驾服务:乘客通过滴滴出行的“试驾”入口,浏览、预约品牌汽车,经过平台认证的车主提供上门服务,乘客可以按照自己规划的线路驾驶,并通过与认证车主互动聊天,了解车辆况。
试驾与专车、出租车、代驾都有所不同,它并不属于出行行业。业界认为滴滴想通过这项业务进入汽车市场,滴滴可以去做汽车营销、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等业务,有很高的盈利空间。从表面来看,滴滴代驾的确给人看到了很多有想象空间。但是,这些想象的根本是用户量,而这项业务在用户需求上存在不小的疑惑。
爱车用来做试驾?
滴滴依然是一个中间平台,连接的是车主和试驾者。对于车主来说,这项业务相当于把自己的车交给其他人试驾,而自己的角色是一个服务人员。
将爱车拿出来给别人试驾需要过了“心疼”这一关;而上门试驾与上没美甲和上门按摩存在很大的而不同,提供上门试驾,是要提供车辆,其服务的提供者本身也要付出成本,在心理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所以,无论是高端车还是低端车,会有多少车主愿意把自己的车拿出来作为试驾车辆,存在很大的疑问。
一锤子买卖?车主、试驾者都亏
在费用上,平台的解决方式基本与其他的业务一样,一次性付费试驾。但是这种方式对于车主和试驾者都并不划算。
对于车主而言,车辆的磨损、时间的损失等都是相对隐性的消耗。车辆的磨损往往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时间的损失则是更大的问题,试驾意味着一大段时间的消耗,且不像专车一样有足够的自由。对现代人来说,时间往往比金钱更宝贵,而如果试驾过程中,交谈并不愉快,这个成本更高。
对于试驾者来说,在4S店可以免费试驾,并且4S店拥有专业的人员,能够提供专业的服务,二者对比来看,显然线下的服务更划算。
厂商合作?看重的不是模式
滴滴称,除了个人车源,还与品牌厂商合作,据称,奔驰是首家入驻滴滴试驾平台的厂商,其他国际国内知名汽车品牌也将陆续入驻滴滴试驾。
厂商看重很难说是试驾模式,厂商拿出来试驾的车辆是有限的,上门试驾的模式,意味着将本来可以集中的用户打散,这就意味着车辆需要满足分散化的用户需求。带来的结果要么是试驾车辆紧俏,要么是厂商成本上升。厂商与滴滴合作更多的是看重其对其营销的作用,所以,这里面存在一个博弈。如果滴滴能够为厂商提供的垂直用户多于其自身的成本,那么还有合作的可能,这对滴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而正如之前所说,滴滴的用户量存在很大的疑问。
上门试驾被认为是滴滴向其他业务模块拓展的重要切入点,就市场发展来看,上门服务依然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所以,滴滴初期依然免不了烧钱。
实际上,滴滴并非首家试水试驾业务的企业,易道也有这项业务,但从市场反映来看,并没有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车主和试驾者对这项业务的热情多高存在很大的疑问,上门试驾的习惯能否靠烧钱培育起来也是未知。综合来看,这个切入点还存在不小的谜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