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晚会:新常态狂欢

这就是市场。有人看到希望,有人看到压力。有人找到光明,有人盯着黑暗。

我们还需要“双11”么?

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人们需要狂欢,如同春节一般。市场就是如此,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美国零售有“黑色星期五”的传统,“双11”也会成为这样一个固定的节日。当然,“双11”,已经不止于电商。

如何定义“天猫双11”?

阿里联合生态无数电商,居高临下,无中生有,缔造出一个“网络购物狂欢节”,它是电商启蒙,教育市场,培育用户,最终电商从非常态的零售形式,蜕变成水井柳词,人们习以为常。天下最终无电商,因为一切零售都将触网,这是个“互联网+”的时代。

边缘市场到主流消费,需要一次次里程碑式的战役。如同战场,有诺曼底登陆,也有长沙会战、血战衡阳。双11便是电子商务对决传统零售的一次次的“milestone”。

今年的双11,有哪些转变?

去年开始,“双11”不再是天猫的独角戏,越来越多的线下商场也开始加入购物狂欢节来。不过,今年的“双11”改变却是有些隐形的——这个问题其实也可以转变为,阿里为何要与湖南卫视合作,推出如此一档电商春晚?

如果你要从湖南卫视覆盖中国最大女性用户,是最大的娱乐基因的卫视,尤其在农村市场影响力巨大,以及天猫、淘宝女性用户居多,电商渠道下沉这样结合来说,如此解释,不无道理。只是,这样的解析,还是流于表面。

湖南卫视的“天猫双11”晚会,标志着,电商的“娱乐+消费”形式,成为新常态。

套用“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这句话,可以这样描述“双11”——shopping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shopping。

马歇尔·麦克卢汉说,“我们制造了工具,工具塑造了我们”,同样的,“我们”成功地制造了互联网,而互联网又最终塑造了“我们”;“我们”参与制造了“双11”,“双11”也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有人怀疑我们的时代说,“娱乐至死”,但问题是,似乎每一个时代都是娱乐至上, why so serious?该吃吃,该睡睡,该shopping就shopping,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禅。

尼尔·伯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讨论电视文化,它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了。阿里、湖南卫视、微博、优酷四个机构的合作,其实也隐喻了我们时代表达方式的转变。

电视或者说视频,是曾经唯一的主流大众媒体,而此刻一切的媒介都在互联网化,互联网改写了传播,从文字到图形到视频,一切的一切,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讯息”。

前不久,阿里宣布收购优酷,此前也投资了新浪微博,也与湖南卫视联合投资了“嗨淘全球”,如此,才有了11月10日的晚会。湖南卫视在做芒果TV、APP,优酷APP也在直播湖南卫视晚会,如同线下零售都在触网,登陆天猫开店,而阿里又在投资线下零售的银泰集团、苏宁云商。

没有固定格式,没有产业终局,一切都在变化。

湖南卫视向天猫双11的各个商家导流,做品牌传播,而天猫、淘宝也在通过它的影响力,双11的影响力,提高湖南卫视收视率。这也并非一句简单的,强强联合,双赢合作所能概括,此前微博、微信等媒介与电视台的联动,催生出一个新的名词——台网联动。双11与湖南卫视的合作,也是如此,台网联动。

看下数据吧,酷云野榜数据显示,湖南卫视收视率在1.138%,市场占有率20.65%。双11晚会从数据上来说,至少已经是成功的。它的成功说明什么?——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内容还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与媒体,是文字、表演、策划,与零售,线下抑或电商,便是商品与服务。

阿里有句名言叫“拥抱变化”,阿里一直在变,不过,最近几年似乎有些让人陌生。这家以电商著称的公司不再只是电商公司,譬如它的虾米音乐、天天动听到“阿里音乐”,譬如优酷、天猫魔盒的“阿里数娱”,乃至独立的蚂蚁金服、阿里健康、与阿里影业、恒大淘宝足球…

阿里其实不是电商,不止电商,它是一家生活方式的公司,这家公司基因是,“娱乐+消费”。

从2009年开始,这已经是第7届“双11”了,对于它的描述,也是人们的印象是:最初它就是个电商“促销日”,然而是“网络购物狂欢节”,然后又成为无论线上线下的“购物节”…今天如何描述它?再多的词汇描述,似乎都不竟准确。

两年前,阿里一名员工写下这么一段话,“第一年、第二年我们开始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有人说,这就是一个促销日,第三、第四年的时候,有人说,阿里巴巴真是一个喜欢宏大叙事的公司,而到今年第五年,我相信还是会有人说,阿里这样阿里那样。这就是市场。有人看到希望,有人看到压力。有人找到光明,有人盯着黑暗”。

“双11”就是“双11”。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