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吴晓波:我们不需要“双11”?恐怕总理也不会答应

我们真的不需要双11?广大“剁手党”不会答应,恐怕总理本人也不会答应。

文/王飞  微信公众号“IT烽火台”(id:itfegnhuotai)

一年一度的网络购物大趴“双11”如约而至,天猫的实时数据仍在不断刷新新的记录,有人在狂欢,也有人冷眼旁观。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双11前就写了一篇文章《我们真的还需要“双十一”吗?》,引发了一场“双11”的存废之争。

吴晓波在这篇文章里认为,如今电商各大促销活动非常频繁,双11早期承担的市场启蒙和教育用户任务已经完成,密集宣传攻势已让大众“审美疲劳”,集中购买引发的物流爆仓等问题也影响用户体验,而每年不断刷新的华丽销售数据已经失去真实的参考价值。吴晓波断言,“今年的11月11日仍将记录迭出,烟花满天,但也可能是‘双十一’的最后一战了。”

我们真的不需要双11了?换句话说,双11将退出历史舞台?显然不是,这是我的看法,有需求就有市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经济原理。没有了双11,广大“剁手党”首先就不答应,可能还有个人也不会答应,他就是咱们国家的经济大总管总理先生。

我这么说,当然是有根据的。

11月在10日16时09分,阿里巴巴官方微博宣称,“就在刚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收到了李克强总理办公室委托工作打来的电话”,还附上了以“李克强总理来电:祝贺双11的创举和成绩问候电商和广大消费者”为醒目标题的红底“喜报”。

一些评论据此以为,有了总理的背书,阿里终于在“猫狗大战”中扬眉吐气大获全胜。只能说,如此的解读未免过于肤浅、格局太小。在双11大战前夜,以一国总理之身专门电贺双11,并问候电商和广大消费者,这样的举动没有先例,也非常罕见。总理为何在特殊时间节点为阿里和双11“站台”,此举到底有何深意?

我的理解是,别忘了,总理可是我国经济大总管,他此次力挺双11,并非单纯为阿里打气,更多的是站在宏观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众所周知,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急需新经济业态来驱动。如何驱动?掀起全民消费狂潮的双11无疑是个很好的手段,而这几年告诉发展的电子商务则是实现经济新增长点的有力抓手。

具体而言,对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而言,以双11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至少在国家经济战略层面起着三个重要的作用。

1、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谈到“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时提出,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扩大消费要汇小溪成大河,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过去,在中国经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占主导地位。而当下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窗口期,转型方向之一就是从投资主导转为消费主导。而当前以“双11”为代表的网购热形成了一种新的消费现象。

去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网上零售额增长近50%。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6.2%。去年统计局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网购是替代实体店消费的,另外的22%则是新增消费,也就是说通过网购这种新业态,产生了新的消费需求。

比如,在原来的流通体制下,三四线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和商品供给无法全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些消费者在网购中的新增需求就比较大,可以从网上买全国甚至买全球。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在网上也有一些新增需求,比如特色农产品和境外商品。

“双11”是电商顺应消费者需求创造出来的促销大集会,满足了消费者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和热情,充分挖掘和释放了居民消费能力。可以说,而双11作为刺激国内居民消费的绝佳平台,承担起拉动内需的重任,通过内需来刺激经济增长。

而此次总理除了祝贺双11,还特别“问候电商和广大消费者”,这无疑是肯定了电商和消费者群体在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这点对于旨在转向消费主导的本届政府非常重要。有了这层含义,可以预见,未来的双11无疑将会继续存在,政府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力度还会加大。

2、充分释放“互联网+”红利,新业态激发经济活力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如何挖掘新经济增长点是本届政府面临的一道难题。总理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了“互联网+”的答案。

同样是在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明确了“互联网+”的概念,在会议结束后的记者会上,李克强向全球媒体欣然表示愿为网购、快递和带动的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再次明确电子商务并非只是“虚拟经济”,“事实上,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带动了‘实体经济’,对激发中国经济的活力功不可没”。

相关统计数据最能说明电子商务这种“互联网+”新业态对于激发中国经济活力的促进作用。

《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4)》显示,电子商务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增速(28.64%)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速(7.4%)的3.86倍;全年网络零售额增速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37.7个百分点。2014年,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互联网行业收入增长50%;全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信息消费的拉动带动了相关产业1.2万亿元的发展,对GDP贡献约0.8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充分释放了“互联网+”红利,而这种新业态必然将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经济前景产生重要影响,这么说你应该能明白总理此次以一种不常见的姿态来力撑双11和电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了。

3、在经济下行时解决就业问题,保障民生、保持社会稳定

在各项经济指标中,“就业”始终是李克强这个中国经济大总管最关心的经济指标之一。在此前许多次会上或考察中,他都反复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更看重增长背后的就业”。

实际上,在中国这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就业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还是一项民生工程,事关百姓福祉和社会稳定。

2013年10月31日,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由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参加的第三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在听完马云汇报淘宝已经有900万店家时,总理插话说,“900万家店,那至少带动上千万人就业。要是算上带动的物流和快递,就业人数就更多。”

由此可见,对于电子商务这样的新经济形态,总理不仅关注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还更加关注其对就业的巨大拉动作用。个中原因,在2014年“两会”结束后的4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李克强的讲话中,不难找到答案——“去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就业不减反增,这里面有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的功劳。而从业态角度讲,电子商务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12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50万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800万人。随着电子商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政府大力推进电商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快递等上下游行业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由此衍生出来的就业市场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客服、配送、技术等岗位供不应求。

还记得总理曾在2014年考察“中国网店第一村”——浙江义乌青岩刘村吗?这个原本仅有1486名村民的村庄,现在容纳了8000多人,开出了2000余家淘宝店,2010年成交额超过20亿。可以说,在这次考察中,电子商务带动的就业和代表新经济业态的发展无疑给总理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还需要“双11”吗?答案不言而喻,总理这次直接力挺双11的举动虽然罕见,但此举释放的丰富含义和信号可以直接回答吴晓波们的疑问。毕竟,双11已经浸入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里,它也渗透并将继续渗透到当前和未来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之中。

作者:王飞,科技媒体人、互联网评论人,微信公号“IT烽火台”(微信id:itfenghuotai),独立思考,言之有物。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关注“IT烽火台”。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