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交叉:纽约时报访问量首度被华盛顿邮报超越

comScore :2015年10月华盛顿邮报的多平台独立访问者数量以6690万对6580万小幅度超越纽约时报110万。这是华盛顿邮报2014年10以来的最高值,这一年间,其独立访问量增长59%。这

2015年10月,通过互联网访问《华盛顿邮报》的人历史性地超越了《纽约时报》,著名科技媒体网站 Digiday 的记者乔登·范林斯基(Jordan Valinsky)称其为“一个意义重大的里程碑”。

根据业界广为引用的网络流量统计研究机构 comScore 披露的最新数据,2015年10月华盛顿邮报的多平台独立访问者数量以6690万对6580万小幅度超越纽约时报110万。这是华盛顿邮报2014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这一年间,其独立访问量惊人地增长了59%。

而纽约时报2015年10的访问量从9月的6650万小幅回落。

这一超越并不是什么神来之笔,种种迹象显示,这种超越势在必行。9月7日杰罗姆在百度百家写了篇文章《贝佐斯让华盛顿邮报东山再起?》,文章提要是:“6个月前,《华盛顿邮报》的第三方统计访问量,只有《纽约时报》的60%,现在,已经高达90%,《华盛顿邮报》将在什么时候超越?这种超越意味着什么?”文中引用的一张也是来自comScore的图表,清楚地呈现了这种势头。

Digiday 的记者乔登·范林斯基在昨天(11月13日)的文章中写道:根据著名网络媒体 Politico 8月份的报道,纽约时报对于华盛顿邮报的追赶势头,早已经心怀警觉。他认为华盛顿邮报不断增长的动力,有几个重要来源:其注重病毒传播的博客数量增加以及网页下载速度的大幅提升;作为回应,纽约时报建立了自己的“数字改写团队”(digital rewrite team),试图通过这样的技术解决方案捕捉一些“病毒流量”。

事实上,纽约时报寻求的技术解决方案众多,其中有一项8月间曾在中国“病毒”传播:《纽约时报机器人主编让流量涨了38倍》。纽约时报的“机器人主编”的确十分了得,但在中国出现的报道将英文报道中的380%误读成了38倍,大大强化了传播效果,纽约时报的“机器人主编”可能会喊冤的。要命的是,国内有著名学者仍在延用38倍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事实上,“机器人主编”也好,“数字改写团队”也好,并没有帮上什么大忙,纽约时报的访问量近几个月在高位盘整,并最终被华盛顿邮报黄金交叉。接下来,要看看纽约时报刚刚推出的兴师动众的100万“虚拟现实纸盒”玩具大派送,能不能带来红利了。对了,纽约时报的主人们还有一个大问题正在考虑,小苏兹伯格要退休了,三个家族内继承人的卡位战已经开始。而在纽约时报已经干了四年CEO的前BBC主管马克·汤普生,为了每季一次的财务报表不惜屡屡动用裁员、减支大招,他口袋里还有多少个“机器人”可以供他来“虚拟”2020年数字收入翻番达8亿美元的现实?遥远的2020年,与苏兹伯格家族有关,与马克·汤普生恐怕没有多少关系了。

《华盛顿邮报》与《纽约时报》是一对冤家。以水门事件为标志,两家报纸共创了美国报业的一个黄金时期。但是,进入数字时代之后,两家报纸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华盛顿邮报》,被迫“卖身”。

杰罗姆在专题研究《美国六大传媒巨头的分拆与解体》中,对这两家报业集团的分拆与解体,以大篇幅进行了追踪。两个报业巨头的恩怨当然有意思,但是,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在数字时代的不同路径选择,对于报业转型、媒体融合的启示。

2013年8月,华盛顿邮报以2.5亿美元卖给贝佐斯个人,这一直被认为是美国报业的悲剧。但从两年后的结果看,其实华邮可能恰好是报业中的幸运儿。它成了互联网巨头亚马逊贝佐斯的报业独生子。有着完全不把华尔街上爱对短期赢利状况说三道四的银行家们当回事的“奶爸”呵护,华盛顿邮报的走向,完全可以有另一种不同的解读。

杰夫·贝佐斯以个人名义买下《华盛顿邮报》,说明他从一开始就打算把华盛顿邮报的账本收起来,自己一肩扛起,拒绝他人说三道四、指手划脚。这是贝佐斯的一贯风格。他完全蔑视华尔街分析师对于亚马逊连年亏损的指责,任性地我行我素。丹·格雷厄姆把祖传的报纸托付给这样一个人,显然是有眼光的。

纽约时报已故著名媒体记者戴卫·卡尔对于美国报业的命运多有着笔,写了无数的文章。关于《华盛顿邮报》易帜,他写了两篇。第一篇沉重,第二篇轻盈。第一篇写于交易达成之时,2013年8月5日,第二篇写于交易达成一年之后的2014年10月5日。作为同处一条战壕的报人,戴卫·卡尔一年后的喜悦,跃然纸上。

对于贝佐斯这些互联网巨头从来没有多少好感、时不时会夹枪带棒嘲弄的戴卫·卡尔,在文章里借华盛顿邮报现任总编辑马蒂·拜伦(Marty Baron)之口结结实实地表扬了一下:“有了杰夫(贝佐斯),我们有了稳定,有了再投入的资源,”拜伦在电话中告诉老朋友戴卫·卡尔,“我想,有些无形的东西非常重要。记者们需要知道他们是不是能够得到支持,他们的同事们会不会突然消失。他们干活的时候,不能总是操心是不是会突然没活干了。乐观情绪,就象消极情绪一样,具有传染性。”

戴卫·卡尔在文中以加引号的直接引语方式,实名引用了好几位华盛顿邮报现职员工的感性的评述。看得出来,一个深爱着自己所投身报业的老报人,对于其他报人的满血复活,所溢出的满心欢喜。从第二篇文章标题《华盛顿邮报东山再起》(The Washington Post Regains Its Place at the Table)就可以看出,他想说的故事都会是什么:曾经走投无路的华邮又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巨头在一张桌子上平起平座了。

当然,贝佐斯不是圣诞老人,他是个生意人,他也在干生意人都会干的那些不上台面的事情,比如,削减员工的养老金,取消给予退休员工的医疗福利以及对于在职员工待遇方面的种种小动作。甚至,贝佐斯也已经开始关闭与华盛顿邮报打包捆绑搭售而来的一些地方小报。2015年6月他关闭的第一家地方小报,恰好是CNN著名媒体记者布赖恩·史泰特(Brian Stelter) 儿时就开始阅读的家乡的报纸,贝佐斯因此被布赖恩领头的众多记者围殴。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美国报业的日子实在不大好过,贝佐斯并不是可以拯救报业的超人。戴卫·卡尔在《华盛顿邮报东山再起》这篇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点出了关键:“现在,让新闻记者们有机会去抢突发、追独家、到网上去爆猛料,比给他们甜饼吃更重要。”贝佐斯让华盛顿邮报的记者编辑们能够安下心来,继续追逐自己的专业理想、呵护自己的专业情怀,并且的确在短短的一两年间拿出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单,功德无量。他的抠门与小算盘,一笑置之吧。毕竟,仍在持续的《华盛顿邮报》的亏损,由他一人独扛。

好了,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看美国著名的媒体评论家、尼曼实验室研究员肯·道科特对华盛顿邮报是怎么看的吧。肯·道科特爱写长文,巨大的篇幅通读一遍都嫌累。但杰罗姆建议研究媒体融合的人,有空,哪怕没空,也得去读一下肯·道科特8月6日的一篇长文。那里,也许有贝佐斯的媒体融合秘方,开个玩笑。哪有什么秘方?江湖郞中的骗术罢了。肯·道科特不玩这种虚活,他喜欢实打实的数据与第一手的资料,以及个性的思考。

《华盛顿邮报》的高管们告诉他,《华盛顿邮报》注重三件事:1,加大对采编力量的投入;2,注重技术;3,认清这是一个分发的时代。这三件事显然算不上什么绝活。但是,你真下功夫做这三件事试试?人家做这三件事,花了两年时间超越了纽约时报。

在杰罗姆看来,《华盛顿邮报》超越谁并没有什么意思,纽约时报被谁超越也没有多大关系。关键是,他们能不能超越自己,那个纸上的自己?他们能在网上再拥有自己在纸上曾经拥有过的光荣与梦想吗?

贝佐斯让《华盛顿邮报》的新闻记者们在数字时代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与专业,这些新闻记者能以这种尊严与专业进而维护社会的尊严与价值吗?这正是贝佐斯所要的吗?与贝佐斯一样伟岸的互联网巨人们内心,也会存在这样的冲动与情怀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纽约时报被超越,有一毛钱的关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得好好掂量了。

这显然不是两家昔日报业巨头时空穿越之后换个场景继续往日的恩怨,这是传统的传统媒体与非传统的互联网新势力之间的代理人战争。从这个角度观察,也许更为有趣。时间将会提供景深。

【图说:华邮超纽时的消息,引起了美国业界与学界的广泛关注。这是今天早上杰罗姆手机上的一个界面截图,在这个角落扎堆转发、评论 Digiday 这条消息的人自上而下分别是:Gabriel Arana,赫芬顿邮报资深媒体编辑;Marty Baron,华盛顿邮报总编辑;NL,尼曼实验室;CJR,《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Amy O'Leary ,美国著名病毒新闻网站 Upworthy 主编、前纽约时报2014创新报告主创人员;David Folkenflik,NPR 媒体记者;Mathew Ingram,财富杂志著名科技、媒体产业记者;其中两个黑底大D为Digiday官方帐号,在不断改写、测试A\B版标题,试图激发“病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资讯,请关注新媒体票友杰罗姆(Jerome Sun)的微博号“杰罗姆i”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