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勃勃而又崎岖不堪的印度新能源之路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已经启动了世界上最积极的低碳电力发展计划。但在推动国内各邦贯彻执行清洁能源指令方面,除了承诺中央政府会给予慷慨支持外,他的权力相当有限。

此文由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官方微信“mit-tr”,同我们一道关注即将商业化的技术创新,分享即将资本化的技术创业。

新德里公路旁架起的成排电塔

上台后不久,莫迪就宣布到2022年印度将新增100吉瓦的太阳能装机容量。目前,印度拥有大约4吉瓦的太阳能装机容量。在该计划中, 57吉瓦将会是公用事业级太阳能,其中包括所谓的“超大型”项目,装机容量从500兆瓦到10吉瓦不等。

其实,用“超大型”也难以形容这些巨型设施的规模;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厂——位于美国加州莫哈韦沙漠的沙漠阳光电厂(Desert Sunlight),装机容量也不过才550兆瓦。

在这些超大型项目中,25个项目预计会在2019年上网,其中中央政府资助405亿卢比(约合6.49亿美元),与沙漠阳光太阳能电厂超过15亿美元的造价相比,可谓杯水车薪。(2012年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莫迪发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装置项目:各电厂总装机容量接近1吉瓦。)此外,印度还规划了75吉瓦的风电项目。

所有这些项目加起来,印度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将会从目前的大约10%上升到32%。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还对核电进行了规划,到2024年其装机容量会较目前增加大约两倍,到2050年,全国四分之一的电力需求将来自核电。另外,印度还计划进一步开发国内丰富的水力资源,尤其是在东北部各邦——那里的河流水源来自喜马拉雅高原。

印度低碳能源平台的第四根支柱将会是天然气——如果它能够找到足够多的进口渠道的话。印度国内天然气储量很少,而高昂的运输成本也限制了液化天然气的进口。但限制伊朗核武器能力的国际协议的达成——该协议将解除对伊朗在能源出口方面的国际制裁,将会为计划建造的、从伊朗到印度西海岸的阿拉伯海超深水天然气管道项目提供新的动力。

外国公司争相进军印度可再生能源领域——日本软银(Softbank)最近就宣布它将在印度太阳能项目上投资200亿美元。

但这些新项目的造价极为高昂,需要一定程度的财政纪律和政治意愿,而这又是浮躁的、腐败的印度政府所难以恪守和保持的。

虽然莫迪身边有一大批能干的、受人尊敬的技术官僚,比如戈亚尔,但在推动国内各邦贯彻执行清洁能源指令方面,除了承诺中央政府会给予慷慨支持外,他的权力相当有限。

关于公用电力事业需使用一定量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规定基本都被忽略了。包括《2003年电力法案》(Electricity Act of2003)重要修正案在内的关键立法,都在国会受挫,因为该国很少有政客愿意应对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当前公用电力事业被迫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出售电力。

与莫迪出任总理之初相比,对国内老旧公用电力事业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努力并没有取得多少成果,而这一现代化又是推进莫迪雄心勃勃的能源议程的必要条件。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以何种方式为新增可再生能源装置埋单。新增100吉瓦的太阳能电力将会耗费数万亿卢比,既需要提高电价,也需要中央政府庞大的资金支持。20卢比的吨煤税收会进入印度国家清洁能源基金(NationalClean Energy Fund)账户——目前该基金拥有大约26亿美元的资金,但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会补贴到开发商和建筑商手中。

与此同时,在莫迪的指示下,财政部长阿伦·亚特力(ArunJaitley)决定减少印度的预算赤字——目前约占GDP的4%。为弥补可能出现的差额,莫迪和戈亚尔甚至还要求西方国家施以援手,对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计划进行资助。

“西方必须承担它们对这个世界和这个地球所造成损害的后果。”戈亚尔今年5月在伦敦发表气候变化演讲时说。

莫迪计划面临的另一个障碍是,该国几乎所有的太阳能组件都需要进口。此前,他发起了旨在振兴国内制造业——其中也包括太阳能制造业——的“印度制造”运动,但作为一个工业基础设施过于陈旧,资本过于高昂,而技术又极为缺乏的国家,其所生产产品难以与中国的低价进口产品相竞争。

简而言之,在推进腐败的和濒临破产的公用事业改革、发展国内制造业、保持较低赤字和维持8%左右的年经济增长率的同时,莫迪试图打造世界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规模庞大的太阳能电厂得以修建,印度北部建起大坝,核电站得到资助,而深水管道也得以铺设,那么印度或许可以解决国内的“血煤”问题,进而全面整顿电力系统,但在此之前的路途必然充满崎岖。

印度的煤炭难题:“血煤”在能源结构所占比例奇高

野心勃勃而又崎岖不堪的印度新能源之路

最后一英里:印度的输配电环节是个巨大的难题

印度掀起太阳能项目建设热潮,却充满泡沫

“先增长、后治理”的中美模式,印度无法支付

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