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本事才打嘴炮,有本事就拿作品说话

没事别瞎BB

11月27日,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在一场主题为“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的论坛上发表了一些关于编剧的新看法,称“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使得编剧圈一片哗然,许多知名编剧纷纷跳出来表示抗议,甚至有人呼吁“请如拒绝毒品一样拒绝阿里影业”。

远翔到底说了啥呢?归结起来就以下两点:

1.“我们现在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仁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

2.“屌丝购票心理学”:中国电影市场接近500亿的市场,平均观众年龄21.3岁,大概85%到86%的群体来自于19到29岁,也就是说台上在座各位都是被电影票房抛弃的。可以说你们加起来,加上外延那么多人也就是10%多一点的票房,这个现实决定了什么呢?我认为有三件事,首先有一个IP。第二是强大的明星阵容,韩国、台湾、意大利这些地方,导演身价比明星低多了。这个故事虽然很烂,但是有很多明星阵容,我至少看张脸也可以。第三条,你这个电影有没有概念,有没有可逆袭的可能性。如果这三个条件一条都不具备,你肯定是颗粒不收。

看了半天,我心中一直都有一个疑问挥之不去:IP到底是什么鬼它和IP地址有什么关系

我百度了一下: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知识财产”。好莱坞对IP的定义是:可以改编为电影的文学作品。比如小说、图书、喜剧,在国内也可能表现为很火的一则帖子,《盗墓笔记》就是一个巨大的IP。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热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甚至电影搬上银幕,说明徐总口中的做法在业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家也确实是这么在做的。那编剧们干嘛要炸毛呢?

我猜测一方面原因是,徐远翔表达有问题,他把专业编剧描述的像加工厂的工人,这样显然不够艺术。另一方面,徐远翔作为阿里影业的副总裁,他说的话多多少少会影响到我国电影行业的走向,编剧们为此担忧也很正常。

其实看到这里,本人表示好想上去劝架啊。可是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观众,能插上什么嘴呢?就在这时,我又突然发现,我可是观众诶,我才是那个选择买不买他们账的人啊,不行,我必须站出来bb几句。

一个普通观众,对这起事件是怎么看的呢?

当下国内无论是电视剧市场还是电影市场还都是烂片当道。有些简直就是侮辱智商的存在。

就连“我爷爷九岁的时候就被日本人残忍杀害了”这么违背常理的台词都写得出来,编剧你确定不是在逗我??国内情景剧《爱情公寓》很多情节更是直接照搬美剧《how I met your mother》,这到底算是致敬还是抄袭?编剧圈正是有这些毒瘤的存在,所以即使徐远翔的话再难听,还是有许多观众表示支持。

另外,IP是不是一定不好?当然不是,大热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盗墓笔记》都是网络小说改编,或许看的时候会对演员道具吐槽,但剧本本身确实是好作品。徐总的观点就完全把IP当做是人气的基础,无视其内容和水准。初心是为了促进行业百花齐放。

至于徐总定义的“屌丝购票心理学”,就又是一个不说大家都懂,说了引火上身的自杀式话题。他说电影的票房至少与 IP、明星阵容以及概念三个因素之一挂钩,三者都不具备的电影肯定颗粒无收。虽然不想承认,但我仔细比对了我最近看的几场电影的购票心理,发现——没错,我就是他口中的屌丝。

这说明徐总还是非常善于抓住屌丝心理的,只是作为阿里影业的副总裁,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很难不让人怀疑阿里影业拍电影的原则是否就是:不求质量,只求票房。

当电影完全成了商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论就失效了。商品化运作给电影产业带来更多资本,尽管电影需要资本才能存活,但是只有资本的东西,也不应该称之为电影。

可惜中国电影市场目前就是这样畸形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还大肆宣扬所谓的“屌丝购票心理学”,既不利于阿里影业的蓬勃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电影行业的正确走向。

另外,作为一个有品位的屌丝,我还是想对徐总说几句:可能你们抓住了我的弱点,导致烂片我也看,但我心里还是无比很向往看到好电影的呀,我管不住自己的手,你们假如是有担当的电影人,可以管住手不去拍吗?毕竟我买票只是一瞬间的事,你们拍摄制作还是得花不少精力的嘛。

其实事后阿里影业也澄清:从未说过不要编剧,对编剧的尊重从未动摇。炸毛的编剧们也表示:愤怒并不是因为“被动了奶酪”,而是来源于对整个行业的担忧。然而,不与阿里合作的决心并不会对这种担忧有任何缓解。倒不如敬个礼啊握握手,双方坐下来谈个合作,编剧们写个好剧本,阿里影业出资拍个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这比“冷战”来的有意义多了。(文/杨晓楠)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