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P2P会倒还是互联网金融创新?

有人说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的出台会有超九成的P2P平台会倒闭,真的会这样吗?

文/小刀马

市场普遍认为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目前的P2P行业来说是一个利空,甚至或许是一个天大的利空,有人悲观地认为或许会带来超九成的P2P平台倒闭。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就不是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了,还谈何互联网金融创新?直接就一棍子都闷死算了?!

如果指导意见的出台直接给一个行业带来灭顶式的灾难,那么前期的投入资金怎么办?投资人的资金如何回笼?难道都直接打了水漂,如果超九成的P2P企业都面临着倒闭潮,是不是投资人的利益也就烟消云散了?P2P行业的野蛮成长不是团购互联网企业的那种杂草丛生般的涌现,千团大战尘埃落定的时候,的确已经没有几家团购企业还能生存,但毕竟那是风投的投资,更何况最终的合纵连横也是梳理了行业的发展,并归结为几个超大团购网站的最终成行。更何况,模式的弊端决定了团购网站之间的兼并重组。对于P2P行业来说,是一种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尝试和探索,是另一种民间资本的聚拢和发散。

我们看到目前P2P平台的确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也存在着一定的监管盲区和漏洞,指导意见的出台是逐渐规范市场,逐渐使P2P市场的风控逐渐“规矩化”和良性化,并不是要一棍子把P2P行业闷死。我们也观察到目前P2P市场聚集的资金越来越庞大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P2P航母也已经有好几艘了,即使一些名不见经传的P2P平台动辄都是数亿的投资规模。怎么引导这个行业逐渐规范,逐渐合理化、风险可控化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但也不是一纸命令就可以轻易办到的,如果真的可以那么简单,那么P2P行业也早已经尘埃落定了。事实上,即使同样是P2P平台,中国和美国市场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化,这是因为我们场的特殊性,以及各种关联配套有差异带来的个性化发展。如果真的可以以一个序列约束之后,那么这个行业的发展也就死气沉沉了,就如同如今的传统金融市场被人诟病一般,没有竞争,没有创新,民间资本依然没有一个合适的出口。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到了互联网金融创新,也谈到了互联网+战略的发展,显然希望看到的是互联网金融创新,而不是靠一纸命令就直接把一个行业的野蛮生长彻底遏制住,也不希望P2P行业失去自己原有的灵气,虽然我们要杜绝跑路现象的出现,也希望投资人的资金是安全的,P2P平台能通过自己的创新和风控,真正使小微企业能获得一个良好的融资渠道,进而使民间资本得到更多的投资渠道和出口。

即使我们再仔细看看这次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P2P平台信息中介的定性,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以及不得非法集资。如果是长期浸淫在P2P市场的投资人或者参与者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些说法并不新鲜,以前早已有之。中介平台,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等等都几乎是“老生常谈”了。一些P2P平台其实也早已经这样做了,只是在增信服务方面借用了各种方法,也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引入保险,担保公司、风险分担、质押抵押等模式进行风险防控。

笔者观察指导意见出台之后的细则下发之后,或许会推动P2P行业的整合,但是超九成的P2P企业倒闭有点夸大其词杞人忧天了。其实在指导意见出台之后,众多P2P平台也在思考自己的未来之路怎么走。并没有担心就此倒闭关门大吉。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P2P网贷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上升至2028家,共计55家平台获得风投。截至2014年年底,P2P行业成交量已经突破2500亿元。这么庞大的一个市场如果出现动荡的话,带来的量能裂变显然也是不可小觑的。

随着细则的即将出台,或许各种资质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并且或许有准入制,门槛制、牌照制等等。同时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央行的降息,未来P2P标的年化收益率也会逐步收窄,以后高收益的平台会越来越少。收益的降低一方面降低风险,加大流动性;另一方面也会使一部分追逐高收益高风险的资金寻找退出模式,进而逐渐规范P2P市场的“高标”带来的自融和跑路风险。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指导意见也希望一些P2P平台成熟之后可以进入资本市场,不过目前证监会暂停IPO,至于什么时候启动,还不确定。不过,不排除一些P2P平台以及开始未雨绸缪为自己的上市计划做谋划。这也是一种发展思路。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也是一种较好的出路。目前国内的一些做大的P2P平台都在瞄着新三板的上市机会。由于新三板是注册制,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更加快速的进入;再加上新三板对财务等数据没有严格的盈利性指标要求,这对P2P平台而言都是一种理想的出路。

市场还有一种猜想是,如果真的出现倒闭潮,或者是兼并重组潮流的时候,BAT巨头会不会趁机杀入这个市场?众所周知,现在BAT巨头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一些互联网金融业务,只是并没有明确地杀入到P2P市场,相对而言,阿里巴巴和百度的动作更多一些。如果真的P2P行业发生“动荡”的时候,不排除这些巨头趁机切入这个市场,“搜刮”一些“优质”企业,直接“占据出口”位置?

-----------------------------

作者简介:小刀马,微信公众号:daomawuyu(刀马物语)。QQ:15567321。如果想了解作者更多的故事,可以尝试加一下。常年笔耕不辍,坚持,坚守,用一种平实的角度来解读产业和行业的变迁。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