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云装进“BOX”里

现在市场上更多的是云计算的理论家,可以把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讲得头头是道,但用户需要的是云计算的实干家,像联想这样,给出一条实际的通向云的路径——“云计算+超融合”。

把云装进“盒子”里?那不就是云一体机?从最初的融合架构到一体机,再到如今的超融合架构,IT基础架构中各个组件之间的集成度变得越来越高。

厂商、用户为什么会这么热衷集成?随着工作负载越来越多样化,以及IT架构的虚拟化、云化,降低IT的复杂性一直是困扰用户却始终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通过计算、存储、网络与管理平台的集成,可以加快IT系统的部署,简化操作与管理,提升灵活性,这也正是云要实现的目标。

云与超融合的结晶

对于融合架构,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由IT厂商或者系统集成商提供的所谓端到端解决方案就是一种基于融合架构的解决方案,它把不同品牌的服务器、存储、网络和软件打包在一起进行交付,方便用户部署和使用。融合架构虽然提供了较完整的IT组件,但毕竟还是一个松散的“联邦”,各组件来自不同的厂商,产品间的兼容性仍存在一定问题,而且完成产品的集成对用户来说是一项有难度的技术活。

而超融合则从IT底层架构的设计开始,将计算、存储、网络当成一个整体,从产品型态上已经很难分清一个超融合的解决方案到底是一台服务器还是一台存储设备。一个超融合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IT基础架构,方便用户采购、部署,降低了应用的复杂度。

超融合还是一个新概念,各厂商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也有自己的实现方式。在中国市场上,英特尔与国内一些具有软件开发和方案整合能力的厂商合作,共同开发云一体机、大数据一体机等产品。这些一体机产品充分利用了英特尔处理器和开放的硬件平台,以及国内软件厂商的开发能力,实现了软硬件的高度集成,而且面向具体的行业应用场景。

Nutanix与VMware是超融合架构的两个流派,或者说两个阵营。Nutanix提供的是一个最典型意义上的超融合解决方案,虽然Nutanix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软件上,但Nutanix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软硬件集成的一体机产品。不过,Nutanix现在的销售策略也很灵活,比如它与戴尔结成了“对子”,将Nutanix的软件与戴尔的硬件结合在一起,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VMware去年开始在超融合上发力,先是发布了面向SMB客户的超融合方案EVO:RAIL,今年又推出了面向大规模数据中心客户的EVO SDDC。这两类面向不同客户的超融合解决方案都是纯软件的方式,但是通过经过认证的硬件合作伙伴进行销售。VMware十分明确地表示,EVO SDDC是其统一混合云的基础架构。在云落地的过程中,超融合显然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选择。

随着开源云操作系统OpenStack的价值被更多的企业级用户所认可,以OpenStack为软件支撑,辅以成熟的硬件平台,也成为构建超融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思路,联想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一。联想ThinkCloud AIO云一体机解决方案是“云+超融合”的具体实现方式,它利用了OpenStack的成果,将开源技术的灵活性与联想在计算、存储方面的整合能力相结合,为用户快速上云提供帮助。

云基础架构产品化

联想ThinkCloud AIO云一体机解决方案实现了对云管理平台、计算、网络和存储系统的无缝集成,构建了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的一站式解决方案。ThinkCloud AIO是一款融合了软件、硬件、管理的云基础设施一体机,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高度简化的一站式基础设施云平台,不仅可以使业务上线的周期从周缩短到天,而且使得云基础架构平台与企业应用软件、中间件/数据库软件完全解耦,从而有效提升企业IT基础设施运维管理的效率和关键应用的性能。

一体机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到百度上用“一体机”这个关键字进行搜索,云一体机、备份一体机、桌面云一体机等名目繁多。现在,IT界十分流行“产品化”这个概念,将原来一项复杂的工程变成一个预制化、集成化的产品是一种趋势。比如,在数据中心领域,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的理念逐渐盛行,它就避免了原来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各部件的组装,把数据中心所需要的机柜、供配电、空调、监控等的预集成工作全部在工厂完成,现场只要把数据中心模块放置在适合的位置即可,减少了人工干预和非标准化工作可能带来的风险。

云一体机也是类似的原理,即把云应用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进行封装,然后统一交付给用户。联想ThinkCloud AIO云一体机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单节点超过3万的IOPS,突破了解决传统架构的IO瓶颈;基于软硬件一体化的设计,30分钟内即可交付企业私有云;资源池可以实现横向无限扩展。

与市场上其他的超融合一体化解决方案相比,联想ThinkCloud AIO云一体机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虚拟化技术方面,ThinkCloud AIO既支持KVM也支持VMware,而其他厂商的方案大多只支持某一种虚拟化化技术;因为收购了IBM x86服务器业务,联想的企业级硬件平台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ThinkCloud AIO在计算和存储方面都采用了联想自己的产品,硬件产品之间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在云管理平台方面,ThinkCloud AIO在OpenStack和CloudStack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在可扩展性方面,ThinkCloud AIO可扩展超过255个节点,而主要竞争友商的产品一般只能扩展到16个或64个节点。

ThinkCloud AIO是联想自主研发的云一体机,在云管理方面联想拥有68项专利。这是一个安全、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为企业构建私有云提供了一条快捷途径。

2014年,联想成立云服务集团之后,将联想多年研发并使用的、成熟可靠的云计算相关技术转化为标准化的云产品推向市场,这就是ThinkCloud AIO诞生的背景。

作为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联想是ThinkCloud AIO的第一个用户,它的亲身经历就是对ThinkCloud AIO的可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最好证明。

联想旗下四大业务集团——PC业务集团、企业级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和云服务业务集团,在很多层面都使用了ThinkCloud AIO的云架构:基于互联网模式的移动类业务,包括联想智能手机使用的应用商店、游戏平台等应用,后台都是基于ThinkCloud AIO云架构;企业级的IT应用,即支撑联想集团数万员工使用的部分IT系统,后台也是基于ThinkCloud AIO云架构;联想也向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包括云推送、云采集、企业云盘等,后端同样采用了基于ThinkCloud AIO的云架构;在智能家居方面,基于云计算的视频服务产品联想看家宝,也是由ThinkCloud AIO提供对视频云平台的支撑。从移动业务到云,从消费应用到企业级应用,ThinkCloud AIO都游刃有余。联想自身的成功实践为ThinkCloud AIO找准市场定位、做好销售和推广做好了铺垫。

Cloud in box

云计算已经从概念炒作过渡到了应用落地的阶段,这是业界的共识。现在用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快速地让云落地。云计算带给用户的是全新的架构和全新的应用模式,虽然最终目标是让应用和管理变得简单,但是云架构本身的部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户自己是无法完成的。

企业用户的IT人员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支持业务和应用的创新上,而不是IT架构的搭建。现在,很多企业用户都逐渐了解了“软件定义”的价值所在。他们需要“软件定义”带来的快速、高效、低成本、灵活性,但同时又希望有人帮助他们完成软硬件的整合和优化。在这种情况下,云一体机就可以派上用场。

联想推出ThinkCloud AIO一体机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帮助用户方便地过渡到云。现在市场上更多的是云计算的理论家,可以把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讲得头头是道,但用户需要的是云计算的实干家,像联想这样,给出一条实际的通向云的路径——“云计算+超融合”,屏蔽技术的复杂性,让用户可以在ThinkCloud AIO一体机上轻松地构建云应用。

“Cloud in box”,云计算架构的实现其实就是这样简单。在9月9日-10日上海举行的2015全球云计算大会上,联想ThinkCloud AIO一体机惊艳亮相。同时,联想云存储总经理洪东升在大会上作了主题为《云存储驱动互联网+,让数据创造业务价值》的演讲,向与会者全面介绍了联想云存储业务的新进展。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