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相信大家都看过那篇《香港被卡住了》的文章,了解到目前香港经济的遇到一些问题,被卡在那了。上周,受猎豹之约到台湾逛了一圈,发现现在台湾经济也好不哪里去,和香港一样也面临着经济停滞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相信大家都看过那篇《香港被卡住了》的文章,了解到目前香港经济的遇到一些问题,被卡在那了。上周,受猎豹之约到台湾逛了一圈,发现现在台湾经济也好不哪里去,和香港一样也面临着经济停滞的问题。黑马哥查了大概的数据,今年台湾的GDP增速也不过是1%,完全没有了当初亚洲四小龙气贯长虹的气势。
通过在台湾一周的行走,发现台湾的线下经济和实体商业都比较发达,711便利店几步一个,衣食住行也比较方便,网速尤其的快。但这两年在大陆比较火爆的电商和O2O,在台湾发展的却很迟缓,至少要比大陆落后个三五年。在台湾这几天,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台湾基础设施很好,网速很快,苹果6S等智能手机也随处可见,可以说台湾的硬件条件很好,但为什么台湾的互联网却一直发展不起来呢?
上周,黑马哥正好跟来自北京的一些媒体人,与猎豹科技在台北的代理商雪豹科技负责人David等人在台北的101大厦进行了交流。我们来雪豹参观,本来想了解猎豹在台湾以及海外发展的问题,谁知我们在谈话过程中,大部分是在聊两岸关系和台海互联网的发展,可见对话双方都还是有格局的。
在交流中,我们发现,台湾经济的确是被卡住了。也就是,台湾在经历了“亚洲四小龙”昔日的辉煌以后,当硬件、芯片、代工等三大产业的优势逐步丧失以后,经济上再也没找到新的支点。特别是中国内地正在经历互联网热和全民创业大潮的时候,台湾互联网行业却是“一潭死水”,大家都不想改变,也懒得改变,台湾经济陷入了死循环。台湾经济的这些问题,让David在内的一些先知先觉的年轻人很焦虑,为台湾的未来担心。
现在问题来了,台湾经济到底被什么卡住了?台湾的未来又在哪里?
David的故事:用蜡烛跟摩托罗拉告别
David中文名叫吴德威,今年39岁,目前是猎豹在台湾合作伙伴雪豹科技的负责人。他说他一生有两个贵人,一个是他太太,一个就是傅盛。从他说话的语气来看,也并非傅盛是他的“老板”和合作伙伴,才恭维傅盛是他的“贵人”。是因为傅盛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出现,把他从正在“卡壳”中的人生中拉了出来。
David坦言,他工作15年,以前从未想到会中年创业。他这个年龄段的人,基本上都在HTC、宏基、华硕这样的公司上班,而他之前是在戴尔、惠普、摩托罗拉这样的公司工作。这个时代,台湾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随着大量外资企业向内地的迁移,一些外资巨头企业也跟着撤出台湾。
他们父母的年代,甚至一直到80年代,都是台湾经济很辉煌的时代,那个时候经济增长的数字跟现在国内经济增长数字不相上下,几乎每年能到10%的增长。但是现在能达到1%还要力争,真是今非昔比。经济增速慢也造成收入涨得慢,一个普遍的说法是,台湾年轻人的薪水20年不涨,也就是台湾所谓22K。台币对人民币按汇率5比1算的话,22K就是4.4K人民币,也就是相当于北京实习生的工资。
工资收入的负增长,也促使许多台湾的人才去国外或者内地发展。 所以这几年有很多像David这个年纪的台湾的同学开始到岛外去发展,比如说到内地或者美国去发展。在David看来,台湾经济被卡住,不只是一个台湾的问题,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80年代最繁荣的国家和地区,比如说日本、香港也有类似的一些问题。
70后、80后还想着去国外或者内地去挣钱,90后则更糟糕,很多90后选择了啃老。台湾90后的父母,因为经历过台湾的“辉煌年代”,一般都还算富足。对于一些90后而言,即便是找不到工作,还可以有父母可以“啃”。所以,现在很多90后,宁肯去快餐店当“服务生”也不会去做扎扎实实地去做实业,更别说去创业。
他工作15年,既经历了台湾经济“昔日辉煌”的余晖,也经历了台湾经济衰退的痛楚。他是摩托罗拉撤离台湾的亲身经历者,说起那段经历,他难掩伤感。他是摩托罗拉在台湾最后20个员工之一,在离开公司最后一天晚上,他们20个人在办公室里点上蜡烛,围坐一圈,集体向曾经的办公室告别。
这既是他们在向自己的老东家告别,也是在向自己的青春告别,向台湾曾经的辉煌告别。
杨方儒的故事:要做繁体中文的今日头条
杨方儒就属于那一批来大陆“淘金”的年轻人。杨方儒在创业之前,他一直在内地从事媒体行业,在《周末画报》、《商业周刊》、《环球企业家》都呆过,都担任很高的职位。他工作同样15年,前面10年在台湾,后来到香港,2010年又到北京。他在两岸三地都做过财经杂志,应该是前无古人。
但是杂志行业这两年本身受移动互联网冲击比较大,他曾经当过《环球企业家》的高管,然而就是这本曾经与《中国企业家》、《东方企业家》曾经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已经停刊了。他说他在环企做主笔的时候,天天如坐针毡,因为天天有人从杂志跳槽到新媒体,采编人员捉襟见肘。
他在经历平面媒体没落的同时,也看到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的崛起。像《今日头条》等移动客户端,在国内发展的速度真是令人咂舌,用户数和广告费都呈指数级增长。并且,在内地大家已经习惯用移动新闻客户端阅读,在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上都能看到很多优质的内容。现在大量的传统媒体人,也都开始流向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一些优质内容已经开始迁徙到新媒体上。
而在台湾,则是另外一番局面。方儒曾经的同事和朋友等一些优秀人才,现在还都呆在传统媒体里,还在《商业周刊》,还在《天下》杂志,还在《远见》杂志。他说现在台湾在新媒体方面,最大的问题是在网上、线上、手机上没有太好的内容,好的文章还锁在传统媒体里面,依旧被传统媒体所统治。
有一点他很难理解,为什么台湾有着最快的网速,用着最好的硬件,为什么却只能用一些最简单的APP。他说,台湾的移动互联网至少落后内地三至五年,而国内无论是移动新闻还是O2O,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傅盛和他的猎豹移动这两年在国内地位的飙升,跟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不无关系。
正是看到国内移动互联网的“日新月异”,他才决定回台湾创业,创办一个名叫“Knowing”的新闻客户端,要做繁体版的今日头条。方儒说2300万台湾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新闻客户端,特别台湾是繁体中文的一个“中转点”,如果有好的内容和用户体验,很容易扩散到香港、东南亚,甚至欧美华人的圈子。
“小确幸”让台湾年轻人没有“狼性”
Phini是受访者唯一的女性,她的描述更加感性和形象。在她看来,台湾年轻人都向往一种小富即安“小确幸”的生活,每天赚点钱,填饱肚子,能够喝喝咖啡,就感觉日子挺滋润的。正是受这种“小确幸”文化感染,台湾的年轻人大多都缺乏狼性,更不爱去创业。
即便是去做创业。也不会选择去做互联网,而是选择做一些奶茶店或者鸡排店,去投资一些看的见摸得着的实业。即便是去做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创业,但是也都是小打小闹,野心不够大。如果做一个APP,他们想到的要不是做一个关于“台湾民宿”的,要不是就是关于“台湾小吃”的,总之关注度离不开台湾生活的圈子。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台湾年轻人并没有全球化视野,更没有像乔布斯所说的“活着就要改变世界的野心”。即便是正在开始创业的创业者,也是不紧不慢地在做,完全没有大陆创业者的那种紧迫感。
Phini说这种“小确幸”的文化,跟台湾人的家庭生活有很大关系。台湾年轻人,一般跟家里人关系比较紧密,很多人三四十岁还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不像大陆很多年轻人,很小就要背井离乡去大城市读书,一年才见家人一次。正因为跟家里人关系紧密,从小要被教导要听家长的话,容易被家长的主流价值观所影响。所以,很多台湾人从小容易受家长影响,上学选什么科系、找什么工作,基本都要受父母的影响,自然就会受主流价值观影响,很难会有创新和突破的想法。
Phini感叹,小富即安让台湾人缺乏狼性和进取心。台湾的创业之火,之所以烧不起来,就是因为台湾民众一直以来的日子还不错。而像傅盛这种创业的例子,完全是针对C端的产品,讲求的是用户体验和速度,是一种屌丝逆袭的模式。这种情况之所以在台湾很难看到,是因为你在台湾要找到屌丝很不容易,台湾年轻人的父母都会给很多零用钱的。很多人创业也都是父母给一两百万台币,花完了以后,父母就会再给你。如果你还停留在这样的创业模式里面,你就很难有创业者的那种狼性,肯定反败为胜的这种成绩。
当然,台湾互联网发展不起来,还有外部环境的问题。比如,台湾的O2O和电商一直发展不起来,跟台湾线下商业的发达有直接关系。David说他们家巷子口就有3个711,在711便利店里缴费、提款和转账统统可以完成,还需要啥O2O。现在在台湾光711就有6000家,全家加上711有一万多家,还有其他品牌的便利店。正是由于这些便利店的存在,让台湾民众在O2O方面没有没有痛点,这种线下商业同时也会跟各种利益捆绑,限制互联网的发展。
台湾电商之所以发展不起来,跟互联网支付的滞后有很大的关系。台湾现在别说是P2P、互联网保险,就是第三方支付支付宝这些平台,统统不可以。好不容易近几年有了网络银行,但只能查出你有多少余额,不能进行转账和其他操作。没有第三方支付,电商平台买东西的时候只能用网银,而网银为了保护隐私要每次输入账号和密码。操作这么麻烦,用户体验肯定会差,难怪电商在台湾一直发展不起来。
台湾的互联网和创业发展不起来,还跟缺乏资金和投资有很大关系。现在在内地,天使投资人遍地都是。而在台湾,大部分的企业集团,基本上还是工业经济的传统思维,比较感兴趣的是去投资厂房或者店面,去投资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觉互联网这些东西“虚头巴脑”,不值得去投。
总之,台湾经济在这个时代的确被卡住了,被昔日的辉煌所牵绊,被政府的效率所阻碍,被传统思维所束缚。但是,面临着互联网的滚滚浪潮,David等先知先觉的年轻人看到大陆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崛起,在唏嘘感叹的同时,难免会为台湾的未来担忧。
David说台湾并非没有希望。他觉得台湾有工业基础,有不错的大学和人才储备,英语普遍很好,跟欧美人打起交道来基本没有障碍。而中国互联网公司虽然不少产品做得不错,产品和模式也得到10亿人的验证,但很难打入欧美主流市场。内地和台湾,两者正好可以取长补短,两翼齐飞。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曾经阔过的台湾人,能否放下身段,甘心去当“二把手”或者“先锋部队”,去为中国互联网公司开疆辟土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