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的光荣与梦想:梦多远,走多远

这些产品以及由产品衍生的概念由支撑了乐视的股价,如此一来,反复循环,乐视要么成为一颗加速膨胀的超新星,要么加速快跑的脚步透支自身体能,最终突破自身格局,化为灰烬。

一个公司成立11年的时间,其中有将近10年的时间是处在媒体的闪光灯之外,甚至被视为“异类”,直到2013年后,媒体人才把目光投向它,而原因是其创始人频频发出的“狂言妄语”。

这家公司就是乐视。

贾说:我要造电视  于是便有了电视

27日,乐视发布了120寸的电视,售价49.9万元。这是从2013年5月份以后,乐视第N次发布电视产品,而产品的型号也达到了7款。

“苹果的电视战略,始终还停留在盒端,电视产品沸沸扬扬传了多年,却始终没有时间表。”贾跃亭在北京五棵松体育场的产品发布会上这样抨击苹果。

贾跃亭所说的盒端,实际上乐视早在2012年便推出——乐视盒子C1,由于具备可以收看海内外电视剧等互联网功能,颇受市场欢迎。但好景不长,2013年6月随着来自广电总局政策紧箍咒的收紧,包括乐视盒子、小米盒子等互联网盒子被纷纷叫停。而政策的收紧直接导致乐视的股价下跌,仅7月份的一周,乐视网的股价因此蒸发超过63亿。于是,贾跃亭另谋它路,宣布次年5月发布第一款互联网电视。

直到昨天,贾跃亭宣布电视的销售数字是400万台——尽管与TCL、创维等动辄上千万的用户量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也成了贾跃亭可以调侃甚至质疑苹果的资本——毕竟,后者的数量是0。

手机:出于小米,胜于小米

雷军做手机,开创了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两个先例:一是饥饿营销,一是内容补贴硬件。“乐视被小米带入了歧路”。当贾跃亭去年宣布做手机后,有人这么评价。

实际上,被小米“带入歧路”的公司不仅有乐视,还有联想、360等国内一众互联网公司,这些企业都学会了雷布斯的玩法:饥饿营销和以软补硬。

但随着国内厂商扎堆做手机、智能机市场趋于饱和的状态到来,“小米们”逐渐体力不支:小米始终无法开拓高端市场,最近甚至出现了增长放缓的迹象。

“小米是以软件补贴硬件,但它的内容多是免费,不具备独家性,让你非买不可,因此它卖软件的营收可能不高。”一位从事手机行业的高管这样看待小米的问题,“软补硬”到现在导致小米始终“煮不熟”,它无法改变传统手机制造业的游戏规则。

而被小米“带入歧路”的乐视,走过了小米走过的路,但不同的地方在于,乐视让内容变得值钱,或者看上去很值钱,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付费。这得益于近年来国内互联网公司的热衷的“版权大战”和烧钱做原创内容。

“哪些电视剧有那么值钱吗?但乐视就是做的让它看上去很值钱。”

于是,先免费后付费与先付费后使用,成为小米和乐视在路上的“分歧”。

股价,股价,还是股价

27日,贾跃亭骑着自行车出现在发布会现场,这是乐视从2013年造电视以来制造出的又一“颠覆性”产品,在这个“颠覆”队列中,包含了最早的电视、手机和汽车。

虽然在产品的丰富程度上不如小米(乐视起码没有充电宝、插线板、净化器等),但这些产品样样都能够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而乐视之所以能这么做,在于让他又爱又恨的股价。

就在乐视开发布会的前一天,今年第三季度财报出炉——其中贾跃亭对持有的乐视网总计5.07亿股进行了质押,用于乐视生态业务的发展投入,若按近一周乐视股价均价50元/股,创业板质押率35%计算,贾跃亭本次股权质押所获取的资金约为87.5亿元。外界猜测,贾跃亭近八成的股份已经质押,这也让他本人乐视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一旦创业板再来一次像今年6月份一样的“断崖式”下跌,乐视的资金链将受到冲击。

然而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一方面贾跃亭通过质押获取的资金进行一轮又一轮产品的投入和发布,手机、汽车、自行车之后,或许还会有手表、汽艇等新的东西问世;另一方面这些产品以及由产品衍生的概念由支撑了乐视的股价,如此一来,反复循环,乐视要么成为一颗加速膨胀的超新星,要么加速快跑的脚步透支自身体能,最终突破自身格局,化为灰烬。

将“2”进行到底

乐视在10月27日召开的产品发布会以2为主题,既表明是今年第二场发布会,也暗示了手机和电视两款产品,“更重要的是,乐视要跟大家一起犯二。”贾跃亭说。

实际上,这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带领的企业一直处于互联网行业的二线阵营,贾跃亭在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优酷土豆的当天,又在微博上放言:乐视vsBAT,以一敌三。虽然体量、格局、资本等方面均不如BAT,但这家公司正以一颗巨头的心在活着——尽管活的太累。

与令家关系微妙、以内容倒出赚钱、用故事撑股价,平平淡淡走过了十年的乐视在最近的两三年成了互联网行业的关注点,其模式也在被模仿。尽管有人会说,只要BAT对乐视的内容足够感兴趣,进入这一行业之后便是乐视模式的尽头,但正如二哥前面说的,乐视终究要经历加速膨胀的阶段,哪怕是从一颗超新星瞬间化成流星,在中国互联网大变局的2015年,它曾经走过别人没走过的路。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