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如何从边缘媒体做到主流金融

一种主流的创业主张是,做最肥的市场,跟住风口。比如小米。这种主张更多属于已经自我证明的强人。他们的口头禅是,战略预测,think big,all in。强人才能看清楚哪里是最肥的市场,才能计算清楚节

一种主流的创业主张是,做最肥的市场,跟住风口。比如小米。这种主张更多属于已经自我证明的强人。他们的口头禅是,战略预测,think big,all in。强人才能看清楚哪里是最肥的市场,才能计算清楚节奏和路径。最肥的市场竞争一定激烈,也只有强人才能活下来。那么,弱者的创业主张是什么。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自己能做的事,哪怕是小事。把这件事做好了,在这个基础上做一次顺水推舟的迁移,夯实,再迁移。可能忽然有一天发现,你进入了一个肥市场,站在风口上。由于你之前几年做很多小事积累的资源和锻炼的能力,你不惧风口的激烈竞争,你已变成强人。这条路不是你预设好的,不是运筹帷幄,而是冥冥之中,造化帮助了你。

刘成城做36氪的经历,是活生生的弱者创业的标本。他2010年大学毕业,开始编译国外的科技博客,没有投资也没有收入,就一个字一个字的码。在那时的创业大军里,相对于从大公司离职的高管,相对于有过创业经历的人,他是个弱者。可五年后36氪摇身一变,自称是中国最大的股权类互联网金融平台。蚂蚁金服刚刚战略投资了36氪,据说估值接近10亿美金。这个估值所依赖的具体数据是,36氪股权投资平台前四个月的投资额分别是1000万,2000万,7000万,过1亿。

我们倒着来复盘这段故事。先讲互联网金融,再讲这块业务是如何被一家媒体孕育出来的。再讲这家媒体是如何从边缘而主流的。

36氪今天讲的故事是,成为未来中国中高产阶层的主要的投资渠道。现金、股票、房子,都有贬值的风险。它们不断贬值,中产阶级就逐渐被洗劫。中产阶级向高产阶级过度,是通过投资股权。刘成城说,美国顶尖1%的人,他们50%的资产是股权。这个股权不是在二级公开市场上买的股票,这种股票大家都在买。而是专门指在一级市场里的投资,比如天使投资,或者成为某个风险基金的出资人。

中国正在走向全面小康。中高产阶层开始大规模形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力量。阿里上市后,杭州一堆土豪,开始在朋友圈里相互投资创业项目。中国已经有几十家上市公司,很多土豪,有眼界也有人脉,成为天使投资和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的主体,这波人正在成为一个主流的高产阶层。刘成城估计,这个人群现在是十万量级,未来可能扩展到百万。

互联网对经济的全面渗透以及金融市场的进步,使得未来十年,会出现一个以互联网为主体的上市潮。刘成城说,现在进入这个潮流,投资未来的上市公司,就好像你在十年前在北京买房一样,占住大势,踩稳浪头。他想做的事,就是把投资这件事从本来专属于上市公司土豪那个小圈子,拓展到更大范围的中产人群,做成股权版的普惠金融,让大家都受益。让大家都受益了,那你这个平台也就起来了。

问题是,你如何能找到并说服那些靠谱的创业公司,接受大众的投资。这有赖于36氪在过去的积累。两年前,36氪推出一个融资平台,创业者提交项目,跟投资者对接。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个投资人使用这个平台,月活跃度是80%。每个月会收到5000个创业项目。刘成城估算,科技领域的所有创业项目里有70%会在36氪融资平台上登记,这已经是创业项目的入口之一。

基于这个海量的项目池,36氪形成了自己的筛选好项目的一套方法,对比法。对于没有海量项目来源的投资者,判断一个项目需要专业的经验和能力,一个一个去判断。有了一个海量的项目池,就能比较容易的判断最新的创业方向是什么,看哪个方向的数量最多就知道了,比如最近的新文化领域。在各个细分领域里,把类似的项目合到一起,可能每个领域都有几十个。然后比较这些项目,比如用户量、团队履历这些能相对标准化的指标。当然,不可能把所有项目都精准评比出一二三四五名。但通过这些指标,能大致判断出每个领域的前三名是哪几个团队。通常,在任何一个领域,强大的团队就那么几个。

36氪还有一个判断项目的杀手锏。在其融资平台上,每个投资人所看的项目都有记载,哪个项目被多少投资人看过,会形成一个榜单。可以合理的推测,后台可以对更多更细致的浏览数据进行分析。这样,2000个投资人在帮助36氪筛选好项目。

这样,从宏观的大方向到微观的单个团队,都能一定程度的把握住。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说服这些优秀项目在36氪平台上向个人募资。

这也得益于36氪的早期积累。借助两年的融资平台和五年的媒体,36氪跟投资人有了合作和互信。36氪拿着筛选出的每个细分领域的前三名去找投资人,谁看上了就领投。比如傅盛领投了一个小余老师说。36氪的投资方经纬也有一个领投项目即将出炉。有领投的天使和基金,对创业团队的说服力大很多。36氪做了五年的媒体,在创业者这里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接受36氪的投资,意味着受到36氪的品牌背书,通过36氪的媒体传播加以放大。

几个月的股灾,也为36氪的股权投资刮了一阵台风。股票市场的震荡,直接影响到投资基金。投资基金被影响,创业项目的出路和溢价就减少。另一方面,股票市场的震荡,也直接导致个人把钱从股市里套现,寻找其它的获利渠道。这样,钱和项目,被股市挤压向了36氪股权投资这样的新模式。目前,有2万人在36氪注册成为投资人。

股权投资平台的成型,脱胎于之前的五年媒体和两年融资对接平台的基础,后者的本质是媒体,前者的本质是交易。从媒体到交易,这个跃迁的过程并非水到渠成。业务本质不同,需要的人和能力就不同。刘成城在一年前准备做股权投资平台,原本是自己带着原来的人马尝试,但屡受挫折,焦虑了很长一段时间。合伙人王壮说,那一段时间就像傻子一样,不知道该干啥。也有员工对这个方向表示质疑,36氪作为媒体出身,争得过那些大公司吗,是不是媒体以后就不重要了。

就在刘成城最难熬的时候,一个老师的几句话把他击醒。老师说,千万别把自己当回事,你现在就是个狗屁公司,你焦虑个屁,你们觉得自己很牛逼,其实就是一坨屎,你们若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你们还是死路一条。这些话把刘成城从煎熬的泥潭拉出来。他感受到的诸多的外在压力和内在犹豫,本质上是自己并没下定决心。于是他不打算错过这次历史机遇。

刘成城决定招一批新的人马来做这件事。而不是再尝试从原有体系上重建一个新的能力。起初刘成城雇了几家猎头去寻找投资业务的领军人,猎头推荐的大部分是上市公司的高管,要么是没感觉,要么是不能立刻到位。最后,刘成城从身边的朋友里挖掘到一个他认为最合适的人。毕业于沃顿、连续创业、卖过公司给雅虎和人人网、做过几笔天使投资的魏珂。魏珂作为36氪的联席CEO,负责公司整个业务。36氪的团队从原来的70多人,扩展到现在的350人。

上面说的是第一段,股权投资平台是如何从媒体和融资平台的基础上诞生的,其中关键的支撑作用来自作为创业项目入口的融资平台。现在说第二段。这个汇聚2000投资人、每个月会收到5000创业项目的融资平台,是如何从原有的媒体业务里诞生的。

这一段相对简单。融资平台和新闻媒体,都属于媒体,做的都是信息。从2010到2013年,36氪确立了TMT行业创业报道的领头羊地位。初创企业会主动寻求36氪的报道,以此获得行业和尤其投资者的关注,也有助于招聘。投资者会习惯于关注这个网站,获得最新的创业信息。渐渐36氪本身就成为一个初创企业信息的入口,并成为初创企业和投资者的汇合点,也就是融资的接触点。

在此基础上,把融资这个行为抽象出来,跟媒体形态剥离开来,把信息做一次标准化再到数据库化的加工,单独成为一个沟通管道,只是顺水推舟而已。从媒体到融资平台的跃迁,是由36氪的原班人马自然完成的。并没有经历向股权投资平台那样的痛苦,以及新鲜血液的注入。

现在讲最后一段。36氪如何从2010年的边缘媒体逐步确立了主流媒体的地位。

刘成城在2010年7月从北邮毕业。在校期间创过一次业,对科技行业相当痴迷。从毕业开始,他开始编译国外的科技文章,并逐步开始寻找创业企业来报道。报道初创企业,在当时是苦活脏活。四大门户的科技频道、TechWeb、Donews等等主流的科技网站不愿意干这件事。一篇大公司的报道得到的流量和行业的关注度,以及记者个人得到的成就感,远远大于一篇初创企业的报道。对初创企业的寻找和筛选也非常费时费精力。性价比低。

如果不是有一件事发生了,走这条路的36氪也可能无疾而终。这件事是刘成城自己并没有清晰的预见到的。2010年开始的大公司的开放进程,让TMT行业的创业数量相比之前高出了一个量级。新浪微博的开放,3Q大战促发腾讯的开放,然后是全行业的不可阻挡的开放潮流。各类开放平台为大量初创项目实现了跟数亿用户的对接。也一定程度降低了技术门槛。创业真正繁荣了。

正是创业的井喷,让36氪这样一家以报道初创企业为职责的网站随之成为了行业的主流。2012年,36氪成了“媒体的媒体”,各家新闻网站的记者编辑每天浏览36氪,从中筛选有潜力的初创企业。36氪报道的公司里,80%是从未被其它媒体报道过的。2011年天使投资人王啸第一次注资时,36氪每天的访问人数是1000人。2012年经纬注资A轮时,36氪每天的访问人数是10万。一年多时间,100倍的增长,这就是坐在风口的井喷。

用创新者的窘境这一套理论体系来看,报道初创企业,其实就是从边缘市场切入。逐渐的,这个边缘市场成为了主流市场。在36氪之前,报道大公司是科技媒体的主流。在36氪之后,报道创业公司开始成为科技媒体的主流。而原来的主流市场的玩家,其产品其体系其能力,短期内都不能适应这种新的市场。蒸汽船刚出来时,相对于当时的主流的以风为动力的帆船,有诸多缺陷,比如动力小、运载量小、成本高。帆船的制造者不以为然。但蒸汽船不断完善,逐步取代了帆船。

从2010到2012年,也是风险投资在中国井喷的时间。刘成城记得,2011年媒体报道的主流话题是,美元基金怎么投资互联网项目,怎么估值。在当时,风投还处在一个相对早期的阶段,创业还是一个相对小范围的“贵族”事业。但开放平台促发的创业井喷,让风投的思维发生改变,开始投资之前觉得不可能做大的小软件、小APP。风投界的后起之秀经纬也是从那时开始布局,广招行业人士而不是传统的金融人才,走人海战术,走量。

在紧接着的2013年,BAT等大企业也开始布局战略投资,2014年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开始跟进,2015年,人民币基金火热。TMT行业这五年来的连续不断的进化,使得36氪逐步巩固了主流地位。后来者难以追赶。

2015年,有人问经纬的张颖,你们早在2012年就投资了36氪,为什么。张颖说,当时看到了两点,第一,创业正在火起来,少不了一家相应的媒体;第二,刘成城的学习能力强。若张颖此言当真,那当时就没有人预见到36氪会从一个媒体逐步进阶为股权投资平台,这是互联网金融跟下一步国家发展策略的结合点。一切都起始于大学毕业生刘成城的那个纯朴的动机。我喜欢这个事,就算累一点苦一点,我就把它干了。

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这一句出自老子,也许可以看做世间造化帮助弱者的理论基础。否则这天下就没弱者出头之日了,强人一手遮天,强弱的轮回也没了。

这里说的强人弱者,指的是视野和实力,而不是说心性。实力虽不够,从自己感兴趣的小事上一点一滴的做,到了关键点也敢于借助大势提升自己,也是心性上的笃定、柔韧。

正因为刘成城们的这种经历,使得这一类人相对于那些言必称战略、言必称think big的强人式的创业者,可能更会保有一份谦卑之心,敬畏之心。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