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三文复盘雪球:四年三变

雪球过去几年虽然有着相当的用户规模和稳定的气质,却一直看起来中规中矩。直到2015年的A股大牛市出现,让雪球从一个港股和美股投资者聚集的小众网站,一跃成为一个中国股民寻找各种“消息”和“股神”的风水

原标题《雪球创始人方三文:一个木匠和中专生的炒股水平也许高过一个分析师》

雪球是一家典型的慢公司。成立5年,百来号员工,不赚钱,几乎没有收入。虽然投资雪球的机构或公司都很有名,比如红杉、晨兴和人人,但总融资也就数千万美元。

跟他几乎同时成立的公司,比如美团,用5年时间成了O2O领域的巨头。过去5年,大部分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实现了高速增长,最典型代表是京东。但雪球似乎没有跑赢中国互联网的增长速度。

他跟知乎、豆瓣等公司一样,有着相当的用户规模和稳定的气质,却一直看起来中规中矩。直到2015年的A股大牛市出现,让雪球从一个港股和美股投资者聚集的小众网站,一跃成为一个中国股民寻找各种“消息”和“股神”的风水宝地。

从员工生产内容到用户生产内容

创业5年,我们主要干了三件事。一是从员工生产内容到用户生产内容(UGC);二是从生产文本到生产策略;三是从生产投资策略到生产金融产品。

做雪球之前,我们做了一个自己生产内容的网站“i美股”,每天做的工作就是撰写那些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价值的信息。

很快我们就发现这个模式有问题。当时大概每天也就生产二三十条信息,但每天中国媒体关于上市公司的报道有两三千条,我们就像是在海里加了一瓢水,翻不起浪花。

自己生产内容,你的时间、精力和人工都有限,再好的通讯社在全球也不过几千个记者,但Facebook有超过10亿用户,内容的覆盖密度增加了,好的内容质量也更容易出来。

我做记者时最大的一个感受是,分析师和记者对信息的了解,远不如新闻当事人、新闻现场的本地人和产业链上的相关人士。所以我们想着让投资者和投资产业链上的人来生产内容。

刚开始我们觉得用户一天能生产一千条信息就很满足了,没想到很快用户一天就生产出几十万条信息,相当于我们自己做了一个资讯的海洋。

过去我们会认为好的内容是文本考究,讲究起承转合,有导语、数据和图表等。但我们发现,在交易市场,判断用户内容质量好坏的最重要标准是,他的内容能否引起其他用户的关注和讨论。

在雪球上一个好的内容往往就是一句话。比如,某某以多少价格买入了什么股票,讨论可能会涉及为什么买,买了之后制定了怎样的交易策略,慢慢变成一条很有价值的内容。

另外,动机也很重要,我们的用户大部分是股民,他们分析一个公司比分析师和记者的动力要足很多,他们会想方设法去挖到真正有价值的投资信息。

把信息变成金融产品

从自己的生产内容,到用户生产内容后,我们发现用户生产的内容虽然是好的,但对于真正的投资决策来说,大部分内容的借鉴效用还是有限。

用户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而是一个投资策略。

你说这个股票是好的,可能你的判断成立,但对用户更有价值的信息是,你要回答这个股票应该在什么时候买进,仓位比例是多少,你打算持有多久。

从去年11月开始,我们上线了投资组合的功能,鼓励用户去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并在组合里公布自己的持股情况和详细仓位。

到目前为止,雪球上有70万个左右的投资组合,应该很快会超过100万个,从数量上说,雪球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投资策略生产和分发平台。有很多组合已经表现出非常强的投资管理能力和持续获利能力。

从今年开始,我们把交易的功能接入了雪球App。你觉得某个组合不错,可以通过App直接下单购买该组合的持股。

什么样的组合是好的组合?我们会从五个维度去评分:绝对收益、择时能力、选股能力、抗风险和稳定性,每个维度各占20%的权重。

很多用户通过组合展示投资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从事职业化的投资服务,就是帮别人管钱。同时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如果对别人的投资能力表示信任,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把钱委托给别人管理。

我们发现可以将这两种需求链接起来。

对于优质的组合,如果组合负责人有意愿从事资产管理,管别人的钱,帮别人投资,我们会帮他成立一个私募基金,目前中金公司跟我们合作的私募工场,已经发行了一百多只私募基金。

为了扶持私募业务,我们即将推出两只基金,一只叫种子基金,给表现出投资管理能力的组合提供启动资金,帮管理人成立私募;另一只叫成长基金,投资那些已经成立并且业绩优秀的私募基金,帮他们扩大资金管理规模。

我们还根据对用户交易行为的提炼,推出了我们自己的大数据产品,我们已经跟天弘基金、大成基金和博时基金合作,推出了三只指数基金,基于这些指数的基金产品很快会上线。雪球自营的大数据基金,可能也很快会出台。

所以我们慢慢完成了从生产策略到生产金融产品的转变。

雪球也尝试过投资顾问的业务,即让我们的组合出售一些投资策略赚钱,我们跟组合分成。我们尝试了大概一个月就把它给停了。这业务有几个致命问题。

我们是今年6月12日把投资顾问的业务停掉的。这如果不停掉很可怕,估计公司现在都要关门了,现在想起来我们真是幸运。公司出钱把购买组合的用户的钱给退了,然后彻底停掉了这个业务。

牛市时候很好,熊市时候买家亏了钱,就骂卖家,甚至去监管部门投诉,说卖家没有牌照,这不就一地鸡毛了嘛。

我们以后不会鼓励组合做投资顾问,雪球官方更不会自营投资顾问业务,因为我们很清楚,投资能力不在我们这,在用户那里。

做投资界的“中国好声音”

我们的模式跟淘宝、Uber和微博比较像。淘宝把店主从特定的少数人变成不特定的多数人,Uber把出租司机从特定的少数人变成不特定的多数人,微博把记者从特定的少数人变成了不特定的多数人。我们是把投资管理人从特定的少数人变成了不特定的多数人。

在淘宝开店有一定门槛,但比较低。当Uber司机没有什么门槛,有驾照基本就行。而做投资是有比较高门槛的。

投资能力是一种非常奇特的东西,你上大学和看书不一定能学到,长期炒股也未必能掌握,它是先天禀赋、性格和思维方式跟后天的经验相结合的一种能力。总体上说它跟学历和工作经验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比如我们有个用户,是上海郊区的一个木匠出身,这些年一直关注银行股,现在对银行股的了解,比很多券商的银行分析师不知道要厉害多少。

我们还有个四川的用户,自称只有中专学历,但我看他对投资需要的外围知识,比如社科、人文乃至自然科学涉猎非常广泛,甚至感觉比很多大学教授显得还要专业。

这些民间的投资高手有些共同特点,比如八成以上是男性,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性格上表现出对投资强烈的兴趣和专注。

但从事投资管理还有一个门槛,就是募资能力,募集能力跟你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是很相关的。

雪球希望能给那些有投资能力,但募资能力有限的人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的投资能力和合适的客户、资金相匹配,让“屌丝”有一个逆袭的平台。

其实投资能力是十分稀缺的。目前雪球的这70万组合里,有投资能力的比例是非常低的。不是说你建立了组合就有投资能力。让投资组合长期获得投资收益是很难的。也许你偶然表现出获利能力,但你不知道为什么能获利的话,你还是不算具备投资能力。

有人说,雪球是投资界的中国好声音。原来认为只有科班音乐学院的人才能唱歌,现在发现普通大众也有歌唱得很好的。我们把投资能力的供应从特定的少数人,变成不特定的多数人,改变了行业的供应,带来量的爆炸性增长,带来质的提升,进而可能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

熊市里的投资能力价值更高

这几年里雪球内部也有过一些争议,比如要不要进入A股市场。当时争论主要的问题是美股这块市场我们是否已经做得足够好。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确定的是,中国人投资美股的需求不足以支持一个商业化的公司。从我自己的角度,我觉得给我启发最多的还是A股相关内容。

目前雪球正在尝试的商业化主要是三块,一是让用户自己去交易的券商合作业务,二是让用户去购买金融产品的通道业务,三是生产金融产品的资管业务。

这几个月,政府在股市上清理配资的工作给雪球带来了一些影响,让雪球接入一些券商的工作慢了下来。但雪球不会停止扩张。我们的拓展边界是金融投资这个大品类。

雪球作为一家公司,目前持有的是私募基金管理牌照,我们也是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会员。以后雪球发行自营的私募产品,在资质上是没有问题的。如果雪球的用户要做私募,这个用户首先要有资质。目前国家对于私募的牌照总体上是比较开放的,个人可以通过考试和备案获得资质。

对于介入交易环节的组合来说,组合负责人必须成立一家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必须获得基金从业资格,企业必须获得私募管理的牌照。雪球也可以帮助和辅导个人用户去获取相关资质,我们还会通过企业架构的设计,让个人用户比较好的发行合规的金融产品。

我们也不会让我们的用户在雪球向不特定对象公开募集资金,雪球会去找合格投资人募资,把资金投给用户依法设立的私募基金里。

至于用户在雪球上通过发布消息操纵股价的可能性问题,我想说的是,这个责任由用户自己承担,我们对发布消息的用户和获取消息的用户都作了足够的风险提示。

有人会问,一旦中国资本市场进入漫漫熊市,雪球怎么办?我认为在熊市投资能力价值更高。另外我们通过投资品类的丰富来解决牛熊的问题,引进更多市场中性或者对冲的品类,比如今年6月份以后市场调整,但是分级a组合获得了非常好的回报。

————————————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