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在43岁的时候,退出了自己一手缔造的大众点评,或许在发出内部邮件的那一刻,他同样用老鹰的故事鼓励自己点击了鼠标。
上周IT圈最重要的新闻无疑是双十一,当举国上下都在“买买买”的时候,另一则消息却被淹没了。11月10日,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宣布不再担任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新公司的联席CEO,转任董事长,而美团创始人王兴则不再担任联席董事长,转任CEO。官方语言是,张涛负责战略,王兴负责具体运营,翻译成大家能听得懂的话则是,张涛淡出新美大,美团将是未来新公司的主角。
作为一名大众点评的忠实用户,看过两位创始人内部邮件后,不是不伤感的。张涛的邮件名为《坚持理想,不忘初心》,而王兴的标题则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前者是文艺青年的不舍,后者则是“鸡血青年”对未来的志在必得。事实似乎再次证明,暴力型、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是中国互联网的最爱。
在几次对张涛的采访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位温文尔雅的上海男人偶尔表现出的霸气:比如说,尽管外界都喜欢说大众点评是个“慢公司”,可张涛对这个称呼十分之不喜欢;比如在宣布打造全方位本地生活消费平台时,“告诫”创业者要小心,不介意成为这个市场的腾讯。张涛确实有资格为自己的公司骄傲,发展了12年之后,大众点评已经成为国内人们寻找吃喝玩乐的主要入口,所包含的本地服务信息甚至扩展到了海外。就在几天前,一位刚从美国旅游回来的朋友还在和我感慨,“大众点评真好用,竟然在美国也能找到附近的各种餐厅和点评。”
在业内,大众点评被公认为优质公司,创始人做事踏实,用户黏性高,在商户中口碑也不错。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家具有非常鲜明上海人特性的公司:做事讲规矩,喜低调不喜张扬,正如张涛在内部邮件中所言,“12年来,没有因为任何压力而删除过一条真实客观的点评,我以此为傲。”但同时,考虑现实利益较多。可以帮助理解的是,从一开始,张涛就不喜欢团购,对于这个烧钱游戏,他认为不过是优惠券的变形而已。千团大战时美团和拉手不惜血本在全国几百个城市建站点、招地推,大众点评也只愿意进入20几个能看得到明显效益的大中城市。
在和平年代,考虑盈利、考虑战略的性价比,显然是一家百年老店稳妥的经商之道,但这几年,中国互联网圈先后经历了千团大战、滴滴快的引发的O2O烧钱大战、BAT的收购大战、资本方主导的各种联姻……说到底,都是在玩资本、拼钱多,这恰恰是大众点评不喜欢玩的游戏。
在我理解中,张涛的“初心”是让商家、用户、网站在一个合理的、正常的商业模式中,获得各自的利益。用户可以依靠真实的点评选择餐厅,并直接在App里订座、点菜、支付;商户不仅可以招徕客流,还可以根据客户信息调整自己的菜品,甚至打通餐饮的上游;点评要做的,就是为两端提供更好的服务,以线上的需求重新打造线下的传统行业。
其实,2014年以来大众点评的一系列动作堪称稳健:投资了上海智龙、天财商龙、上海石川、黑马软件等餐饮ERP厂商、商用Wi-Fi企业迈外迪,以及饿了么;推出闪惠,将给商户的账期从两周缩短到T+1,吸引商户使用,以逐渐减少对团购的依赖;成为O2O到家服务公司最主要的入口,一位上门做美容的妹子告诉我,大部分订单都来自大众点评到家,来自自己微信公号的订单却很少。
可惜,时也运也。移动互联网爆发后,阿里巴巴重启了淘点点,支付宝通过砸钱培养人们的手机付款习惯,逐渐开始覆盖大小商户;李彦宏拿出200个亿的现金资源做O2O,百度糯米一下从鸡肋变成了香饽饽。钱不再是钱,如水的出去,有时甚至连个响动都没有,亿成了一的同义词,BAT投资没有几十亿都不好意思说。可以想象,面对如此野蛮的、毫无商业规律可言的互联网商战,大众点评十几年来积攒下的各类实体资源和商户数据,遭到极大的冲击。加上数次IPO受挫,张涛的理想,别人等不及想要马上实现。
张涛最喜欢的动物是鹰,因为老鹰在40岁时把身上的羽毛一根根地拔掉,然后靠新长出的羽毛,老鹰可以继续飞翔30年。张涛在43岁的时候,退出了自己一手缔造的大众点评,或许在发出内部邮件的那一刻,他同样用这个故事鼓励自己点击了鼠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