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已去世多年 乔布斯还占据媒体头条?

新闻消费主义的崛起,让媒体在追踪热点事件时,往往也极有默契的加入炒作成分,希望通过响亮、夺人眼球的字眼来吸引受众,让读者在新闻精心营造的事件中获得虚幻的满足感。

文/小萌哥哥,微信公众号:xiaomengdog

前两天有一则有意思的新闻,一位前苹果工程师在Twitter上回忆乔布斯一件有意思的往事:在2007年的一次会议中,一位员工问乔布斯为何苹果工程师薪酬过低,乔布斯目光坚毅的回应道:“或许你该问问你的主管为什么你不值更高的薪酬。”一句话就把这个员工给堵回去了,这句话引来听众一片大笑和鼓掌。

这则新闻之所以有意思,不是说乔布斯的临场回应有多机智,而是乔布斯已经去世多年,为何他的事迹还一直被媒体津津乐道。相比之下,比尔·盖茨的报道却不多见。

要解释这样的现象,大概要归功于这个时代在传播上独有的特性,消费文化、碎片化信息横行对乔布斯魅力的经久不衰提供了绝佳的帮助。

新闻消费文化崛起

在报纸的年代,新闻的生命周期往往只有七天,而如今,新闻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随着网络的发达,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即时了解到全世界发生的事情,当这些充满爆点的新闻不断冲击读者眼球的时候,消费者面临应接不暇的境地,新闻的周期被压缩到只有1、2天。媒体们察觉到了这种变化,为了保持关注度,不得不将新闻打包成“快餐”供给读者。

在新闻消费主义的影响下,由市场逻辑为驱动,大规模的消费需求被激发,将新闻产品当成消费商品“出售”,媒体在追踪热点事件时,往往也极有默契的加入炒作成分,希望通过响亮、夺人眼球的字眼来吸引受众,让读者在新闻精心营造的事件中获得虚幻的满足感。

对于新闻机构来说,加入炒作成分可以提高点击率和购买率的同时,控制大众的日常生活欲望,进而实现媒介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增长。

但其负面很明显,不仅减少了公众获取真相的机会,还减少了对公众事务的注意力,出现了文化失序的现象。物质消费成了主流,娱乐至死成了必然,媒体的推波助澜显然起到关键性作用。

乔布斯提供了绝佳的消费文化

乔布斯的形象恰恰很符合这种快速消费品,他是恶魔和天才的化身,公然抛弃自己的私生女,偷窃他人的创意,同时又制造了无与伦比的产品,Mac、iPod、iPhone、iPad都风靡全球,它的产品理念被人继承,“less is more”被产品经理们奉为圣经,这些爆点很好的愉悦了读者的眼球。

同时,乔布斯本人也深谙传播技巧,根据外国媒体人回忆,乔布斯甚至会控制媒体,和媒体策划该如何报道他的产品。这种主动传播的意识也被现在的企业所运用,与其被人曝光打个措手不及,不如主动掌控节奏曝光。据说iPhone早期的很多泄密传闻就是苹果内部故意透露出去的。

在社交媒体时代,这种效应被进一步放大,微薄上不断弹出的信息流已经让读者应接不暇,为了吸引眼球,媒体们不得不在140字以内较劲脑子的把爆点写出来,当新闻被浓缩之后,就剩下八卦、宗教、暴力、神化、煽情等内容。

乔布斯并不缺乏这些元素,他的履历过于传奇,开创了个人电脑时代,随后被自己的公司扫地出门,当公司临危之际,他扮演了白衣骑士,拯救了苹果公司,开创了日后的辉煌,再加上他私生活也颇为神奇,以至于被人不断著书立传。相比之下,比尔·盖茨的一生就显得平淡了许多,被报道的次数少了很多。

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更多乔布斯的轶事被翻出来报道,不过这种不断填食的“快餐”,终究会招致读者腻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吐槽,为什么乔布斯的一点小事还要被翻出来报道,但这何尝不是伟人才能有的待遇?

文/小萌哥哥,微信公众号:xiaomengdog,入驻百度百家、虎嗅、钛媒体、新浪、搜狐自媒体、今日头条等平台。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