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之诗见其情怀、关怀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学家,超越纯粹经济问题,倡言公平、法治及政改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其中,吴敬琏先生成为旗帜性人物。与此同时,在影响力及名望上与吴敬琏旗鼓相当的厉以宁,却给人以不越学术疆界,极少就社会、政

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学家,超越纯粹经济问题,倡言公平、法治及政改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其中,吴敬琏先生成为旗帜性人物。与此同时,在影响力及名望上与吴敬琏旗鼓相当的厉以宁,却给人以不越学术疆界,极少就社会、政治议题发言的印象,而在互联网上,厉以宁遭受的误读与语言暴力堪称骇人听闻。

其实,厉以宁的身上,并不缺少社会关怀与人文精神。只不过,他表达自己社会关怀的载体与一般经济学家不同。别人在论坛上、文章中,厉以宁更偏好用诗词——一种更个人化也更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2010年9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上、下两卷本的《厉以宁诗词选集》。该选集是厉以宁为庆祝与妻子何玉春结婚五十周年而亲自编选,收入其历年来撰写的六百六十六首诗词。整理诗词选集的过程中,厉以宁还填词《踏莎行•整理诗词选集稿》,记述自己心路。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不知此刻夜已深,卷帘窗下看明月。

改改删删,篇篇页页,暮年诗兴犹难绝。

四更梦醒再推敲,短长句句皆心血。

足见这位经济学界名宿对自己这份“副业”的珍视。

诗言志。从厉以宁的诗词中,不难看出,作为经济学家的他,关注的不仅是那些宏大、系统的经济学专业问题,更非仅仅是没有温度的图表与数字,他的目光,常常越过庙堂与书斋,温情地注视民间,与底层人忧乐与共。1999年,厉以宁在湖南郴州乡下,目睹打工女回乡与家人团聚的情景,深受感染,在当地填下一阕《鹧鸪天(湖南农村见外出务工女青年返乡探亲)》,词云:

小妹相迎小弟随,村头渐近步如飞。

当年含泪离家去,今日笑容结伴回。

猪仔壮,土鸡肥,青砖红瓦屋前堆。

爹娘细问他乡事,直至四更月已垂。

词中所述本事,应该是转型中国再寻常不过的场景,然而以此入词者,尚不多见。词中细节丰富,喜悦生动,笔笔含情,诵读之下,令人不由得为这最家常也最亲切的一幕所打动。

尝脔知味,草根之家的寻常欢喜,能在大学者的观照之下,其襟抱可见一斑。

在一首作于1992年的七律中,厉以宁记叙了由山西晋城翻越太行山至河南焦作途中目睹农民撂荒场景后的感受。诗中写道:“车到蜿蜒岭上行,登高遥望正秋晴。陡坡垦荒风犹在,野火烧荒未见停。休怪农家无远虑,只缘摊派不容情。我今到此心潮起,何日漫山草色青。”作为经济学家,深知农民同样是理性经济人,他们之所以让土地抛荒,是因为摊派导致成本收益的天平畸形倾斜,并非短视行为,所以,他为农民辩护,而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此诗收入诗词集时,时光已经过去了18年,厉以宁特意在诗后注明“最近听说已经有很大改善”,以免刻舟求剑,对诗词所涉地区造成不应有的伤害,显示了一个经济学家的细心与严谨。

以专业立身,独立思考,既独立于权力,也独立于大众的情绪,是现代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在人格上的分野。1995年,马寅初铜像揭幕时,厉以宁调寄《虞美人》,表达了对这位在强权面前坚持真理的知识分子的敬意。词中写道:“罢官遭黜寻常事,难夺匹夫志。当年何故不低头?墙上芦苇摇摆使人羞。安危荣辱抛身外,留得尊严在。今生无愧是宗师,亮节高风传与后人知。”

这既是向先贤致敬,也未尝不可以看做厉以宁的自我期许。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