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无关年龄,有趣事物始终有趣

老纪读书今天推荐的《大人的科学:浪漫四季星空灯》是适合每一个人边看边动手的,呵呵。

老纪读书今天推荐的《大人的科学:浪漫四季星空灯》是适合每一个人边看边动手的,呵呵。

《大人的科学》首创于2003年4月,在日本一年不定期出版3-4部,迄今已出版40余部作品。每一部《大人的科学》均包含一册主题书和一套模型组件。模型的创意来源于经典科学器材、科学史上的独特发明或生活中的灵感迸发。遵循主题书附带的“安装和使用说明”即可将模型DIY组装成形,在组装和使用的过程中重温手作的快乐,并学到相应的科学知识。

最初关注这本书是因为Andy迷上了手工,但我拿到了这本书后发现老少咸宜并且可以边看边动手,先根据要求把模型装好,然后对应书去研究,关上门和孩子一起去看星星,真是太美了!

分享丛书编辑的序给各位:科学的世界无关年龄,有趣的事物始终有趣 ——致即将相识的中国读者朋友 

日本学研教育出版株式会社 《大人的科学》编辑长 西村俊之 

不时有中国朋友告诉我,《大人的科学》在中国有大量复制品通过网络销售。其实,这些情况我们在日本也有所了解。 

比如,被复制最多的《大人的科学》星象仪(中文版名为“浪漫四季星空灯”),我们也购买过样品,发现虽然外形和正版很像,但品质根本无法相比,他们也用“大人的科学”品牌,却损害着“大人的科学”声誉。双反照相机或风力发电机等模型也接二连三地被复制,有些复制品还换上了他们自己的生产品牌。 

正版产品和复制产品有许多不同,以我们最近获得的“35mm双反照相机”复制品为例,其基本原理和构造虽然和《大人的科学》模型相同,甚至复印了原版说明书,但其取景框窗口变成了透明材质(正版是磨砂玻璃质感),无法看到要拍摄的图像,也无法确定对焦是否准确,这会导致拍摄困难,无从体会双反相机的乐趣。 

广受欢迎的星象仪在中国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复制品,甚至复制品的复制品。但它们有一个致命错误:星空的排布与科学不符。《大人的科学》星象仪以北极星为中心,收入了一万颗真实的恒星档案,将星空排布在房间中再现。而复制品的星星位置和大小都是随意的,并非真实的星空。 

复制品最缺少的,是正版《大人的科学》精心制作的主题书。我们策划主题书时,在契合模型主题上花了很多心思。我们将与模型相关的延伸专题满载杂志中,希望读者在享受模型制作乐趣后,也能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除此之外,杂志还加入了不少文化和艺术层面的相关话题。 

每一部《大人的科学》都来之不易,作品从选题确定,开发试验,再到编辑制作,发行上市,一般需要6个多月。日本《大人的科学》共有4位编辑和1位技术开发者,在策划、开发、制作、编辑等各个环节中,还借助了许许多多经验丰富的外脑一起推进。 

销售逾200万部的《大人的科学》,寄托着几代编辑的美好愿景。60年前,学研社曾为日本小学生制作过带附件的杂志《○年的科学》(“○”是小学的年级数),创办初衷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学到知识”。然而那一代读者在儿童时代接触了这些知识后,长大却对科学的认知变淡薄了,包括我自己也忘了曾是“科学少年少女”的一份子。而科学的世界与年龄无关,有趣的事物始终是有趣的,我们希望大人也能享受科学的乐趣。另外,现在30、40、50多岁的大人也都有自己的小孩,如果能以亲子的形式让科学的趣味在家庭传播,是更好的事情。日本已经出现远离科学的人群,我们希望孩子和大人都能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开始尝试将面向孩子的科学教材转变成面向大人的科普产品。最初我们只发行了组装玩具和说明书,但读者反馈,“希望能看到像曾经《○年的科学》一样,不仅可以组装还可以阅读的产品”。于是,我们从2003年开始,将主题书与模型作为组合创办了《大人的科学》系列,一年不定期出版3-4部。不知不觉,在这10年里我们已发行了40余种产品。 

这40余个作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从学研以往的儿童教材中借鉴的选题,收音机、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是几款基本的产品。二是从科学史中探寻得来,科学史上有许多举足轻重或非常独特的发明,比如泰勒明电子琴、斯特林发动机等,尚未被大众熟知。此外还有外部推荐的选题,像折纸灯就是折纸专家与LED艺术家联手提出的方案。最近也逐渐出现不属于以上三类的选题,但仍是从“这能不能作为附件模型出现呢?”“如果有这种东西的话,就能成为附件模型了”这些源自生活的灵感中诞生。 

日本可能的确是一个具备“制造”文化的独特国家,因而能成为制造业强国。尽管世界上有将“科学(science)”与“技术(technology)”分开讨论的趋势,但在日本,“科学技术”仍是整体概念。从历史看,科学与制造技术的发展是无法割裂的。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科技制造才变得愈发重要。 

《大人的科学》不仅关乎“制造”,也关乎教育。无论今昔,日本儿童教育的核心始终是国语和数学。《○年的科学》畅销是在日本作为战后工业国发展的年代,当时对于科学技术的看法和今天区别很大。当时每一个人都梦想着“科学照亮未来”,而现在人们更关心“通过考试升入更好的学校”。但这并不意味着远离科学就是一件好事。《大人的科学》想做的不只是书,最近像“科学实验教室”一类的项目开始增加,家长们也开始意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至于我本人,在小学就是《○年的科学》热心读者,但我在学校里却是理科成绩最差的学生,大学念的则是心理学专业。进入学研社后,我起初负责《○年的科学》系列的编辑工作。这期间,虽然知道自己对理科特别不在行,但我还是能感受到科学带来的乐趣,正是这样的感受启发我们后来创办了《大人的科学》。虽然现在也会有“科学真难啊”的想法,但我自己还是非常喜欢制作《大人的科学》。 

祝愿中国的读者朋友们也能乐在其中。 

——————————————————————今日重磅推荐:1、老纪读书(微信公众号jixiaozhanv5),15万书友的选择!每天推荐1本好书,这是天下读书人的幸福社群!。2、老纪商业评论(微信公众号laojiv5),商业大事,听听老纪怎么说!3、老纪育儿(微信公众号andyjiv5),70后与00后的成长对话,与孩子一起长大!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