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失恋

刚上线,碰到一个很多年前教书时候的一个女学生,刚谈了几句话,就有点哭腔的跟我说,她失恋了。我一下傻在那里,失恋这个词语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印象中的我,对于失恋应该是颇有经验的人

“袁世凯”想告诉你

端木赐香 百度百家首发

1.《真假袁世凯辨别》想告诉你,由于智力的懒惰与道德的下降,普遍的中国民众并未读懂袁世凯。所谓的“袁大头”实质上是个“冤大头”。

2.《真假袁世凯辨别》想告诉你,革命话语系统下,袁世凯降生在“地主官僚军阀世家”也是一种不幸。出生在富人家庭,就是一种原罪。出生在官僚家庭,罪上加罪。出生在军人世家,简直罪恶累累了。其实袁家出仕者大都是文武双全,且官风良好。即使袁世凯本人也算不上军阀,他梦想国家大一统,军队国家化,可惜被革命党的激进全盘打乱。

3.主流史家把袁世凯定位为纨袴子弟,他们很喜欢拿袁世凯的不喜读书说事。以平常心论之,哪个正常的孩子喜欢读中国所谓的“书”?科举不利,历史学家对其讽刺奚落也就罢了,居然直接骂上了“大草包”。还是那句话,做人平常心都没了。若有邻家孩子高考失败,咱就骂人家大草包吗?

4.投笔从戎的袁世凯遭遇朝鲜事变,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竟成了李鸿章在朝鲜的代理,小伙子做事虎虎生风,人称虎头。问题是李鸿章的外交被人称作蛇尾。于是咱的抗日援朝自身不保。不过袁世凯个人还是有收获的:一是朝野中人对他刮目相看;二是朝鲜乃他的实习基地,之后他在大清舞台上的成熟与干练即得益于此。

5.甲午之战的副产品之一就是刺激中国产生了民族主义,朝野上下有了耻感。问题是反省了半天,居然还是器物改革,练兵筹响两大端,袁世凯在一帮大佬的举荐下练上了新军。可惜主流史家认定此乃军阀的肇始,还有人更进一步,把曾国藩称作“近代中国军阀的鼻祖”。按他们的逻辑,岳飞更是特大军阀了。

6.袁世凯当然也维新。当时的国内外环境,稍具良知、稍具清醒意识的士大夫都在发出改革变法的呼声,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念与方式:孙中山是暴力革命,开天劈地换新颜。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是马体牛用或者牛体马用,驴唇不对马嘴。顽固派维旧,仅希望人心崭新一下,比如激发天良什么的。康梁有些狗急跳墙,论稳健与实用,还数袁世凯。一句话,维新理念与人不同,怎么能说是假维新?

7.袁世凯能从康梁狗急跳墙般的政变中解脱出来是他的幸运。诸多学者现在也论证政变的发生不是出于袁世凯告密,袁世凯是事后补告,只不过这种补告加重了政变的程度:一是光绪本人遭遇囚禁,差点被废;二是荣禄出于保护光绪的目的对六君子不审而斩,导致康的围园密谋终不被世人所知,加之康在海外大搞野狐禅,导致世人不识康真面目,把他认作进步维新的代表,袁世凯就只能是反党反革命了。

8.都说袁世凯镇压义和团,鲜血染满了红顶子,人民刽子手云云。你们说,身为朝廷大吏,保境安民是他本职工作,你让他遇人造反,就跟人同去同去?再说中国从古至今的农民起义都谈不上爱国爱民,只能说充当了改朝换代的工具与杀富不济贫的利器。同去干嘛呢?

8.八国联军进中国让太后明白,不改革不行了。从1901年到1907年,袁世凯直督六年举办了一系列新政,北洋势力也进一步坐大。只不过在大清特色的体制下,这势力也全看主子的喜恶了。因为政府想撵他回家,他就只能回家;如果不是革命党起事,袁世凯也就终老洹水了,而且最终能不能终老还要看政府的意思,所有的安全,既是暂时的更是有限的。都认为袁世凯势大,除不得,可是政府让他回老家,他还不是乖乖回了?北洋军造反了还是他属员造反了?门儿都没有。

9.对于清政府来讲,一开始就真的立宪也太难为他们。按照梁启超的设想,应该先行开明专制再行君主立宪。无它,没有自治习惯与团体公益观念的种族是玩不好共和的。问题是,革命派要跑步进入共和。武昌枪声响了,中外朝野一齐呼唤上了袁世凯,袁世凯握着钓杆淡定地说: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10.可惜那时候的民众没有共和素养;那时候一切党都没有群众基础;那时候的革命党不懂政党精神,诸多党员是跨党人士,有些党员干脆没有政治信仰,把入党当作仕途,党义模糊,党争却一点也不模糊。

于是内阁习惯性流产,子弹更是乱飞。总之,革命年代,参与其中的人都在越界,都不知自己的本分何在,或者说知道也不遵行。袁世凯这个法式总统当得那叫一个憋屈!

11.二次革命后,袁世凯把自己的法式总统,改造成了美式总统。中央权威算是有了。问题是时不利兮骓不逝,小日本给他扔过来一个“二十一条”。“二十一条”取材于日本黑龙会黑龙会。其首脑内田良平、顾问头山满都是孙中山的好朋友,孙中山的同盟会就是在黑龙会的斡旋下于黑龙会总部成立的。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前在日本演说,有日本财阀当面撺掇曰:“余甚喜援助革命家,且极愿再度援助之”。所以有学者怀疑孙中山与“二十一条”脱不掉干系。但是日本并不是很成功:被袁世凯政府玩得在国际上大丢其人,实际的谈判也没沾到什么大便宜。说它是不平等条约尚可,若说袁世凯卖国,则过了。袁世凯是合格的民族主义者,并且是坚定的反日派。相形之下,为了推翻袁政权,孙中山曾经与日本朝野人士讨论,希望日本派兵支援他的革命,作为交换条件,“中国新政府可以东三省满洲的特殊权益全部让予日本”,“可以满洲作为日本的特殊地区,承认日本移民和开拓的优先权”。 中山先生这是二十几条呢?

12.袁最大的跟头是称帝,虽说是君主立宪,可是全国激进亢奋的情况下,弦断无人听。袁一开始并没有称帝的意思,只不过架不住外间的纷扰、儿子及身边人的哄抬,当然也不是没有民意的成分,湖北商民裘治平上书提出“共和幸福不如亡国奴”。其他人,不管是美人古德诺,还是筹安会六君子,静下心来读读他们的文章,也不是没有学理上的说服力。总之,事情就这样弄开了。

13.世人都同情孙中山,不知孙中山的幸运正在于他没有上位;世人都恨袁世凯,不知袁世凯的悲剧就在于他的上位。试想走向共和这种华丽的制度转型,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多民傻的破旧社会,怎么能会是一日之功?民国初建之时,不但袁世凯的智能条件不够,一般民众、革命精英,哪方条件足够?袁世凯的悲剧,不是他一个人的悲剧,实在是民国的悲剧,民族的悲剧,中国历史的整体悲剧。面对这种悲剧,我们更需要的是心灵的悲悯、文化的反省和制度的重建,而不是简单地辱骂可以了事的。袁世凯泉下有知,说不定会拉住哪个骂他最凶的人问:老乡,请问共和咋走?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