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拿破仑“睡狮说”真伪谈起

法国人在鸦片战争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最了解中国、最喜欢谈论中国的欧洲人。

美国故事:聂圣哲的《旅美小事》*

作为一名在中美两国穿梭往来的学者型企业家,美资企业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总监、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先生,在他的《旅美小事》中通过一系列的美国故事,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美国特色”,同时也恰好反衬出了与此相对应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用美国研究专家资中筠教授的话说:“这是一本很好看的小书,书中写的都是作者在美国亲历的小事,完全是朴实的白描。”

一、“十分愚蠢”的美国政府

在《美国税务专家告诉我》一文中,作者就自己“感到十分困惑,甚至觉得……十分愚蠢”的美国税务政策,专门向税务局务专家思杜·索任森教授进行咨询。索任森对于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税务局允许公司老板购买私人使用的汽车冲抵公司成本?——回答说:美国税务局的基本原则是,鼓励尽可能多的人当老板。在一家公司的初创阶段,税务政策总是呈现出“愚蠢”状态,让这些老板感觉到在税收方面占了国家的一些便宜。等到这家公司做大的时候,就会给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和更多的就业岗位。

索任森对于第二个问题——华盛顿州的小温哥华市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相隔一条哥伦比亚河,河上有许多座大桥相连,为什么在小温哥华市办公司不需要交所得税,在这里购物也不需要交纳消费税?——回答说:因为小温哥华市比较落后,中央政府作为美国最大的老板,就应该承担税收方面的一些损失,以便“愚蠢”地鼓励更多的人到这里创业和消费。

索任森对于第三个问题——由于内华州的公司不需要向政府交纳任何税款,这样就造成了许多人在内华州注册公司,然后到相邻的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开展业务。美国税务局为什么会“愚蠢”到公然鼓励公司老板投机取巧的地步?——回答说:一家公司初创阶段总是想尽办法节约成本,其中就包括合法避税。等到这家公司壮大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就不会继续这样做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亚洲企业,以投机取巧的合法避税为创办企业的唯一动力,从来不注意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以及由此而来的无形资产,所以始终不能把企业做大。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得不偿失,是在美国创业的中国人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以至于作者在《最爱国的人》中感叹说:“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每当遇到一个同胞,心情总是很复杂……因为太多同胞骗同胞、老乡耍老乡的事件,给身居海外的中国人的内心留下了阴影,……”

浙江人茅登桨就是这样一个中国骗子。他以留学的名义来到美国,荒废学业创办了一家粉刷房屋的装修公司。在为作者家里粉刷房屋时,茅登桨一边谈论“白人如何愚蠢,他如何耍弄他们”;一边在乳胶漆里面兑水和掺加滑石粉。既要欺骗耍弄美国人也要欺骗耍弄中国人的茅登桨,后来因为涉嫌诈骗被捕入狱。当作者与几个朋友前往探监时,已经严重败坏中国人形象的茅登桨,用来自欺欺人的精神武器,竟然是郁达夫在1921年的自传体小说《沉沦》中表白过的所谓爱国之心:“在美国的中国人里面我问心无愧,我最爱国,我真的希望祖国强大,否则……”

《天价的光碟》中的老梁,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另一种典型。他从国内携带30部美国大片的盗版光碟返回美国,由于在海关遭到查扣,从而领教了“愚蠢”的美国政府执法如山的另一面:一张光碟罚款一万美元,30张共计30万美元。

在《“99仙”商店》中,作者谈到他从美国同事杰夫那里接受到的另一种爱国教育。有一次,他带着杰夫到所有商品价格都是99美分的“99仙”商店去淘宝,两个人分别以99美分的价格购买了一把中国制造的瑞士军刀。在返回的路上,杰夫真诚地表白道:“你是知道的,我非常爱中国。这把军刀对我来说是挺值的,但对你们国家来说不值得啊!质量不好,这对你们国家的形象不值;相同的瑞士产的军刀要卖近百美元,而你们也同样用了那么多塑料和钢材,却只卖99美分,这也很不值啊。”

二、美国的捐赠和服务文化

杰夫不仅热爱美国,同时也热爱中国。这种超越国界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契约平等、大同博爱,是耶稣基督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赋予现代文明社会的核心价值。中美传统文化或者说是中西方传统文化的根本歧异,就在于此。

在《爱德华修改〈东郭先生和狼〉》中,爱德华不同意中国版的《东郭先生和狼》对于坏人及敌人坚决消灭、决不手软的战斗精神,他建议把故事情节改编为狼与东郭先生言归于好、相依为命。他的理由是:“同情心永远是对的,不能给人们造成有同情心的人是傻子的错觉。再说,狼已经很少,不能煽动对它们的仇恨,这对保护它们也不利。”

在美国,博爱大同的同情心教育,是中小学公民教育中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价值要素。作者8岁的女儿在洛杉矶一家小学读二年级时,参与发起过一个“帮助俱乐部”。该俱乐部章程的第一句话是:帮助别人是我们融入社会的开始。为了帮助远在非洲的饥饿孩子,这名小女生以高出市场一美元的价格,挨家挨户推销一种巧克力,从而成功募集到10美元的善款。对于这种美国式的素质教育,资中筠教授评论说:“我曾说‘捐赠文化’也是美国的传统的一部分,成为美国社会的一种特色。……我们从媒体上经常读到的是美国哪个校园发生暴力事件,因为那是新闻,而上面提到的这类事情是常事,毫不新奇,所以不会有媒体报道。”关于美国的新闻传奇与生活常态,资中筠教授另有一段经典说明:书中还有许多助人为乐的感人故事,“所不同者,发生在美国小人物身上的这些小故事都是出于平常心,本乎自然,没有道德优越感,也不会有记者去宣传;而在中国,可能有些事就会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而上电视。”

比起捐赠文化,美国社会更加具有软实力的,是真正契约平等并且无微不至的服务文化。作者在《西服比我先到》中,介绍了自己丢失在西雅图国际机场的西服,竟然抢先一步被航空公司送到预定酒店的商业传奇。在《失而复得的胶卷》中,作者丢失在飞机上的胶卷,竟然被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免费冲洗之后,辗转送到他的手中。在《突然过上富人的生活》中,作者与朋友张仁仁一起租用赫兹公司的汽车,到西雅图的瑞尼尔雪山观光旅游,返回途中被滚落的石块砸坏了汽车。陌生的过路人热心帮助拨打救援电话。接到电话的救护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来救援。赫兹公司为了依照合同契约补偿两个人的精神损失,专门预备一辆最新款超豪华的凯迪莱克汽车,让他们免费享受“突然过上富人的生活”的美好感觉。对于按照国内惯例准备赔偿汽车损失的两名中国游客来说,此情此景的心理反差可想而知!

《这样的服务》和《美国的房屋是这样交易的》,介绍的是美国最为重要的两个支柱产业——汽车业与商品住房业——环环相扣的销售服务,作者由此得出的结论并不是高深的道德哲理,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切感悟:“健康发展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情。”

政府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服务意识,是美国作为服务型社会的另一道风景线。在《闯入美国州政府办公楼》一文中,一起接待中国代表团的作者和张仁仁,没有经过预约就直接闯进华盛顿州华裔州长骆家辉的办公室。一行人虽然没有见到正在开会的州长,却得到州务卿拉尔夫的热情接待。谈话过程中,路过这里的一群幼儿园小朋友涌进办公室,拉尔夫从容地从柜子里拿出儿童玩具供他们玩耍。像这样的情景,即使在中国最基层的县级、乡级甚至于村级政府,都是难以看到的。在当今中国,按照信访条例的明确规定,超过五人的集体超级上访,是可以随时被加以妨碍公务罪名的。

三、“真的跟中国人不一样”

笔者的前辈同事章诒和有一句关于创作的至理名言,叫做“小故事大背景”。意思是要通过活生生甚至于血淋淋的个人经历,来展现整个社会和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在中美之间穿梭往来的学者型企业家,聂圣哲在《旅美小事》中通过一桩桩的小故事和一篇篇的小短文,所展现的正是中美两国各不相同的精神风貌和特色差异。

在《摄影是我的副业》中,作者谈到他与美国木匠、著名摄影师乔治·艾默瑞的一次邂逅。他在华盛顿大学历史学教授珍妮家里做客时,恰好遇到木匠乔治来修理橱柜。通过交谈了解到,乔治的另一重身份竟然是享誉全世界的《国家地理》杂志的签约摄影师。面对乔治的真诚表白——“木匠是我的职业,我也最喜欢木匠这个行业,摄影只是我的事业而已。”——作者先是表现出满脑子身份等级意识的“俗气”:“我边说,边调整我的情绪,争取把我的表情从一种对木匠的有点不屑快速转换为对艺术家的恭敬。我真的有点俗气,自己也感觉到一种隐约的尴尬,竟不知道说什么好。”接下来,他又真诚地反思了自己的精神困惑:“一个这么有成就的摄影师只承认自己是木匠,而且那么自豪!我内心真是困惑:这真是跟中国人不一样,文化的差别,价值观的不同!”

同样是基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身份等级意识和身份歧视观念,作者在《希拉克捡了个大便宜》中,谈到自己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几个中国留学生争先恐后申请助理教授的岗位,只有考试成绩不好而动手能力较强的法国学生希拉克,主动申请了实验员岗位。在皆大欢喜的庆祝餐会上,希拉克表示了欧美式的精神困惑:“为什么你们中国人偏偏喜欢既辛苦、工资也低的助理教授职务呢?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傻呢?”等到希拉克离开之后,作者的师兄老周,才说出了中国特色的标准答案:“像他那样,当个破实验员,才真叫大傻帽,……我们虽然工资低一点,但不管怎么样,回国以后起码可以告诉亲朋好友,我在美国当教授!”

《弟兄情深》中的世界顶级科学家克里斯博士,偏偏要把“收破烂”的双胞胎哥哥理查德引以为自己的自豪与骄傲,而且希望自己能够从大学教授的岗位上提前退休,到哥哥的垃圾回收公司充当助手,共同致力于美化改善美国的生态环境。从弟兄二人感情深厚的共同追求里面,作者再一次感受到,“这跟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太不一样了”。

《欢送史蒂夫教授去中学当老师》中,泰斗级的大学教授史蒂夫,出于对天真烂漫的中学生的热爱,主动选择到一所中学去当教师。作者虽然和大家一起参加了欢送会,内心深处却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一位大学者一定要辞去名牌大学资深教授的职务,去一所中学当教师,这种观念真的和中国的传统观念相去甚远,要是换成我是很难做到的。”

在另一篇《美国是高学历的国家吗?》中,作者澄清了中国报刊对于美国社会的严重误读:到了美国才知道,这里确实有不少出租车司机拥有博士学位。但是,另一个铁的事实是,除奥巴马以外,美国居然没有一个总统获得过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州长也是极少数。“在美国,只要你能够勤劳,诚实,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好,就有立足之地,这比什么文凭都重要”。与美国相比,教育并不十分发达的中国,却偏偏把学历凭证异化扭曲为一种身份等级及身份歧视的外在标签。用在中国工作过三年的美国人瑞恩的话说,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市长拥有博士学位,既然拥有博士学位,为什么要做市长而不去从事学术研究呢?!

在该书“后记”中,作者真诚地表白说:“不管别人如何看待美国,我以为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最重要的是冷静地分析美国所取得的成就及取得这些成就的方法与付出的代价。这些都要从客观了解美国开始。这,就是我写《旅美小事》的初衷。”作为一名普通读者,笔者在细读该书的过程中,同样是以尽可能客观理性的冷静心态,细心品味这本配有优美插图的故事书所展现的真实的美国与美国的真实,从而在这些叙述生动的平凡小事中接受美国式现代文明的精神洗礼的。

*本文压缩稿发表于《南方都市报》2010年11月21日,原标题为《从了解美国开始》。聂圣哲著《旅美小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