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被绑架

实际上,当今中国的教育,从我的观察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虚伪”甚至“欺骗”两个字来定义。因为,它公开的教育理念以及那些自许的所谓教育理念,与它真正的实际操作,完全是两回事!

蒙台梭利被绑架

                                 曹保印

                             蒙台梭利被绑架

15时许,楼上的邻居、也是我们的老乡到家里做客。她是一位3岁女孩的母亲,在天天出生之后的7月29日曾经来过一次,还给天天带来了礼物。其实,在天天出生之前,她和先生就曾特别关照我们说,假如夜里要去急诊,可以上楼去喊他们帮忙:“自己家有车,去医院方便,千万不要客气。”

说实在的,他们的这句话确实让我们心里暖洋洋的,也有了底气。毕竟,假如当时真的出现了特殊情况,非得深更半夜去医院急诊不可,那么,有邻居的车可以用是很让人有安全感的。所谓“千金买邻”,在这件事情上体现得非常深刻。不过,与这位邻居的认识,却只是缘于一次在楼下磨刀时的闲聊。

邻居非常喜欢孩子,很快就接过天天,抱在怀里,一直等到16时30分多,要到幼儿园接女儿了,才交给妻子抱。与这位已经在做母亲的年轻邻居聊天,我们自然会请教育儿问题,比如如何给孩子补钙、服用鱼肝油、哄孩子睡觉等。她的回答虽然是常识性的,但是,也的确给了我们不少启发。

谈到自己的女儿,这位年轻的母亲除了表现出浓浓的幸福,还流露出深深的担忧。这种担扰,主要来自孩子所在幼儿园的教育方式。现在,她的女儿在幼儿园里日托,早上送过去,下午16时30分接回家,每月各项费用600元(食品涨价前,每月500元),按月交,一日三餐在幼儿园吃。据我所知,这个收费价在北京并不高。她如是说——

前两天,我到幼儿园接女儿,顺便问老师,孩子在园里都做什么。老师回答:“现在,因为是在暑假里,我们多让孩子玩。平时,孩子们很少有时间玩玩具。”老师的回答,让我难受死了,这么小的孩子,平时在幼儿园里,竟然被剥夺了玩的权利,而只是单调地学习认字、识数。

有一次,我去接女儿,发现她自己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认字卡片。当时,我就十分难受,孩子这么小,应该多玩,需要学习的,也是怎么玩得快乐,而根本不是认字、识数,尤其是天天这么做!

孩子提前多学几个字、多识几个数,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回家以后,我什么也不让孩子学,就是让她玩,放开了玩,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开心就好!孩子,她只有一个童年啊!

我问她:“你为什么不把孩子,送到好一点儿的幼儿园呢?”

她回答:“这家幼儿园条件很不错的,收拾得非常整洁。在宣传广告上,打的也是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不过,这几天,我是在考虑给孩子转园。”

现在,打“蒙台梭利”旗号的中国幼儿园,可以说遍地皆是,简直成了一种教育时尚。在接送孩子的幼儿园、小学的校车上,我就经常看到“蒙台梭利”的名字,显然,这也是广告形式的一种。

然而,通过这位年轻母亲的讲述,我感觉到,蒙台梭利在中国的幼儿教育界,很可能是被“绑架”了,其教育思想并没有真的被落实于教育实践之中,而只是成了幼儿园和小学招生的广告牌罢了。

我敢大胆地说,尽管中国的家长是如此迷信“蒙台梭利”这块招牌,中国的很多幼儿教育从业者更是高举“蒙台梭利”的旗号,但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可能连蒙台梭利是男是女、是哪国人都不知道,更不用说了解这位意大利著名女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了,进而尤其不要提什么实践她的教育思想了。

要知道,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原理。她称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所以,其教育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

关于自由,蒙台梭利这样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

为此,她曾举例说明:“一般学校给每个儿童都指定一个位置,把他们限制在自己的板凳上,不能活动,对他们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要求儿童排队,保持安静等等。这样的纪律教育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

所以,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她认为,这种自由不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地、自愿地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纪律性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

对比一下,这位年轻母亲所说的情况,不正是与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吗?要知道,3岁的孩子所真正喜欢的,并不是枯燥的认字、识数,而恰恰是玩!可是,她的玩的权利却被剥夺了。更要知道,3岁的孩子老老实实地坐在板凳上,也并不是她的天性,而是被强迫的!

而这样的命令,正是中国的很多教育工作者最乐于发布的。因为“乖孩子”是他们最喜欢的,也因此而常常被树立为其他孩子学习的榜样。反之,则是坏榜样,是挨批评的对象。同时,孩子在幼儿园认的字多、识的数多、会背的唐诗多[1]、老老实实等,也常常成为幼儿园用以自许、大多数家长也特别认可,并且大家都津津乐道的所谓“教育成绩”。这才是当今中国教育的真正现实。如果不了解这一点,而盲目相信广告上的宣传,那么,后果是必然的。不过,我们的这位邻居还是很有想法的,在发现了幼儿园的问题后,决定给孩子尽快转园。

实际上,当今中国的教育,从我的观察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虚伪”甚至“欺骗”两个字来定义。因为,它公开的教育理念以及那些自许的所谓教育理念,与它真正的实际操作,完全是两回事!一个是南辕,另一个则是北辙。关于这一点,不用看别的,只看所谓“素质教育”的现实,只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对各地所谓“高考状元”撕破脸皮式的激烈争夺,就会明白。

鉴于此,为了少受一些欺骗,家长们其实应该抽空多读一些教育类图书,至少也应该通过其他有效途径,如报刊、网络等,了解一下你所信任的教育理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不是道听途说,胡乱迷信一个人,或者迷信一种思想。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既不是自己的实验品,更不是别人的实验品,不管这个“别人”是谁,不管“别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鼓吹着什么样的东西。

就像蒙台梭利,既然自己高度信任甚至迷信她,以用她的教育思想教育孩子,为最重要的价值定位,通俗来说,就是愿意“放手让蒙台梭利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最起码,也要了解这个人是谁、教育思想是什么,如果有可能,还需要了解这个人有哪些著述,最好能够找来翻一翻、看一看。

实际上,哪怕只是简单地“翻一翻,看一看”,你就会有巨大的收获。其实,在写上述文字的过程中,我就已经在当当网上,购买了一套5本蒙台梭利早教系列,以便更深入了解这位据称影响了整个现代幼儿教育界的人。与此同时,还购买了两本与蒙台梭利教育相关的其他两本著述。

这7本书加起来,在享受网上购书优惠的前提下,总共花了74.27元。这些钱,恐怕也仅仅只够一家三口人在普通菜馆吃一顿。当然,我所指的是普通工薪阶层,而非底层的贫穷百姓。对底层的贫穷百姓来说,恐怕即便是过年,也不会一顿饭吃掉这么多钱;甚至,把整个春节过完,也不花这么多钱。

痱子终于消失

前两天,天天闹得比较厉害,以至于我们准备带她到医院,让医生检查一下。而今天,也许是由于洗了澡、胃口好、痱子消失、大便正常、补钙及时的缘故,整整一天她都非常安静,即便是哭,也不是那种大声嚎叫,而只是象征性地。

一旦抱起她,四处转转,或者让她吃了奶、喝了水,她很快又会睡着,而且睡得还很香。不太想睡的时候,无论是自己躺在婴儿车里,还是躺在婴儿床上、大床上,一个人玩儿,还是我们和她玩,她的耐性都很好,还常常发出微笑。这样一来,我们悬着的心自然而然地就放了下来。医院,肯定是不去了。

关于痱子的消失,有必要交待一下。邻居来了之后,提及痱子,她说,自己小时候长痱子时,真是难受极了,又刺又痛又痒。天天前两天的哭,估计和额头上长了点儿痱子有关。随即,她便和妻子讨论起痱子粉的作用、用法等。妻子对她说,自从我先生听了美国专家(也就是薛涌)的意见后,坚持不让用痱子粉,说怕呛到孩子肺里去,所以,便一直没有给天天用。

于是,邻居便说:“少用一点儿,没关系的。只要注意不让她吸到嘴里就行。”邻居还表示,自己就给女儿用痱子粉。她这么一说,我的意见便彻底被她们否决了。很快,我就发现,天天的额头上被扑上了痱子粉。还别说,到了晚上,那些小小的、红红的痱子便消失了,出现在我眼前的是白嫩嫩、粉嘟嘟的小脸。妻子由此揶揄我:“看,痱子粉,多管用。你听来的那一套,不行。”在事实面前,我只好认输,尽管,在心里我依然认为美国的做法有道理。

现在,当我再观察天天的皮肤时,我就发现,那是只有天使才能够拥有的颜色和质地:白里透着粉,粉里透着红。无论是小脸、小胳膊、小腿,还是小手、小脚,都是白嫩嫩、粉嘟嘟、圆滚滚的,像仙气吹的一样;而在她刚出生时,皮肤虽白但却不够粉;小脸、小胳膊、小腿、小手、小脚,虽然也胖,但是,却并不是圆滚滚的,更重要的是,关节上的皮肤皱皱的、松松的。不但如此,我用皮尺量了她一下,发现她已经由刚出生时的50公分,长到了58公分。

也正是因为天天的安静,我才得以在下午的时候,安安静静、舒舒心心地看了几个小时书。我看的正是从潘家园淘来的一本旧书《鲁迅在广州的日子》。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只有96页,版权页上标明,字数是55,000字。书分为两个部分,正文和两篇附录《鲁迅与思想改造》、《鲁迅的人情味》。这本书,是1956年9月第1版、1956年11月第2次印刷的,出版者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定价3角6分。除了中间的一页插图被谁撕掉了,其他内容还算齐全。

由于书出版于1956年,所以阅读的时候,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浓浓的政治味道。这种味道,是那个年代的书报所特有的。尤其是附录的第一篇《鲁迅与思想改造》,更是浓得几乎令人窒息,通篇充满着政治的而非学术的、绝对并且极端的、斗争的而非温和的词汇和语句。当然,即便是现在,也有很多书报没有摆脱甚至依然在刻意发酵这种味道。这种味道,也是中国特色之一。

不过,阅读这类书却也有一种别样的感受。也就是说,因为有一段长长的历史距离作对比,所以,它可以使你更加清醒,也更加清楚地看透一些东西。这种看透,对保持自己冷静的头脑、理性而且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实,这也正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阅读此类早期出版物的目的之一。就阅读来说,并不是只有最新的出版物才可以使你有收获。有时候,这种拉开历史距离的阅读,更能够使人有别样的收获。将来,在指导天天阅读时,我也会采取这样的方式,以刺激她的思考,培养她理性而且独立的思考与判断。

2007年8月7日凌晨3时55分写,此时天天醒来,啊啊有声。

经验与教训】 

之一:关于玩。玩,是孩子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每个孩子,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有一个童年。童年的快乐,会成为一生快乐的源泉,它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在这一点上,快乐与痛苦对儿童的影响,作用是等同的。因此,我们既要关注儿童的痛苦,也要关注儿童的快乐。

现在,中国的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异化了。很多幼儿园,几乎办成了小学的“预科”,这才出现了在幼儿园里,孩子平时居然不能玩的怪现象。孩子玩的权利被剥夺了,作为家长,如果不愿意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要求幼儿园改正,以免孩子受歧视,那就应该及时转园。

当然,转园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个幼儿园如此,你能保证新转的幼儿园不如此吗?所以,比较可取的办法是,联系其他家长,依法组成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委员会出面,与幼儿园交涉。这种做法,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常态,而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人家可以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

之二:关于读书。蒙台梭利在中国被“绑架”的现象说明,很多中国家长,往往迷信于一个概念,却又很少真正了解它、分析它,常常人云亦云。自己的孩子,成了别人的实验品,而自己却还蒙在鼓里,这是一件多么可怕,而又多么可悲的事情?所以,中国的家长们,有必要改变自己,这同时也是在为孩子负责。

那么,怎样改变自己?我以为,一个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读书。高尔基不是说过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可以说,很多家长都知道,但就是只有很少人去亲身实践。这种事情本身,也是一种悲哀,单单只是知道一个道理,却又并不去实践,知道了又有什么实际意义?

为此,我建议:一个家庭,至少要有200本以上的藏书,并且经常阅读、更新,才能够说,自己的家庭跟上了现代文明发展的步伐。当然,更新不一定非要去书店买,也可以借助于身边的公共图书馆,或者,与邻里、朋友交换阅读。“书非借不能读也”,相信很多人也知道这个道理。既然知道了,那就实践吧!

[1]其实,也就只是有限的十几首甚至几首简单的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等,其他的一律靠边站,更不用说别的东西方经典了;也就只是“背”,至于背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孩子未必知道,于是,“背”的目的和结果,依然还只是“背”。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