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政变:两派示威者何以喜怒各异

尽管存在一些反差,但军方的政变,是反他信派希望、甚至一直力图促成的“理想结果”之一,他们之所以上街示威,是因为不满他信派把持政府、下院,且依仗票数优势,在选举中战无不胜,希望用非选举手段“重启”,而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输了,输得很惨,惨到了什么程度呢?比如说东京边上有一个叫厚木的军用机场,当年麦克阿瑟来日本就是在那里下的飞机,现在那个基地是美国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伙着用。基地周围的居民嫌噪音太大,发起了一个诉讼,要求晚上十点钟之后禁飞,结果横滨地方法院在5月21日下达了一个判决,对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飞机,法院支持居民的诉讼,但是对于美国海军飞机呢,法院明确表示:“那处于日本国主权之外”,管不了。就是惨到了这种程度。

有不少日本人认为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首先文化上就出现了问题。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一开始胜利得很辉煌而后来则失败得很悲惨,但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日本人一直就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干什么。和甲午,日俄这两场目标明确的战争不同,太平洋战争就本身没有目标。当时的大本营参谋千早正隆中佐在战后为了回答“太平洋战争为什么失败”这个问题,利用他参加了服部机关编写战史,能够接触到所有机密资料这一有利条件查阅了大量文件之后才惊异地发现所有的大本营文件里都没有定义过什么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连什么是胜利都不知道的战争如何可能胜利?

这个问题说到文化上就是日本文化或者说日本民族思维方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只重视process(过程)而对result(结果)无动于衷。具体到太平洋战争来说就是为了“打破英美的制裁”,这是一个抽象的目的,但如何才能打破,打破了之后怎么办一概不知道,就进入了“打破”的过程,所以才有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战争进行方式,一直到最后都不知道这场战争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了,连“一亿总玉碎”的荒唐口号都出来了,不失败是没有理由的。

这种“只顾过程不顾结果”的思维方式不用说是很荒唐的,日本人在战后反省的时候也多次提到了这一点,那么现在日本人是否就挥挥手告别了这种思维方式呢?

没有,现在的日本人照样还是重视过程而轻视结果,本身一种思维方式的存在总有其根据和传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放弃的,也不能简单地给一种思维方式贴上正确或者错误的标签,某种具体的思维方式总是在不同的环境表现出不同的侧面,很难说好坏。

战后日本从一片废墟上起步,花了不多的时间,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现在已经把这个宝座让给了中国,但日本在制造业上依然还是处于世界的前列,拥有很多独门产品,而仔细点检这些日本制造业成功的原因的话就会发现日本民族的那种“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的民族性起了很大作用。在太平洋战争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只管过程而忽视结果的似乎非常荒唐,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如果把场景换成发展经济所必须发展的制造业就不一样了。

日本产品一般都以优质而著称,质量只是产品的属性之一,本身并不是产品。产品的这种属性正好是来自日本人对于过程的重视。

比如要用手工打磨一个产品,如果对一个日本人交代了砂纸的型号之后再他说:“在水平方向打磨50次然后在垂直方向打磨50次”,一般可以放心这个日本人在没有接收到新的指示就肯定会一直按照这个指示干下去。

但要是一个中国人呢?头两件肯定会按照指示去做,但很可能从第三件开始就会开动脑筋了,“把垂直和水平的次序换一下行不行?”,“减少几次打磨的次数行不行?”,接下来就会做一些实验,在认为交换次序以及减少打磨次数没有影响或者不会影响打磨的质量的前提下,就很自然地自由地选取自己喜欢的次序并且减少打磨的次数。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process优先”还是“result优先”的问题。对于日本人来说,更重视遵循接受到的指令,对这些指令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并不关心,那是发出这些指令的人需要关心的问题,自己只需要把工作做好就行了。而中国人关心结果的人可能更多一些,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工作会导致一个结果,并且也都知道这个结果的重要性,但是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有权力评价这个结果或者干预这个结果。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人能在过程中找到乐趣,可能经营者会对最后的结果感兴趣,最后结果和其他人无关,他们的乐趣在制造的过程中,笔者就听过有人把他的工作态度比做“Masturbation”(自我满足),用这个词来形容不带来结果的努力确实非常贴切,但只有这样的精神才能钻研加工技术,制造业所需要的就是这个。

按理说制造业所应该注重更加是结果,因为只有把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了才能换回造价。但是标准化的推进使得现在的制造业已经进化(或者退化)成了一种这么一种过程:只要这种过程能够正常进行,无论是谁来操作产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有了一个正确的过程就肯定会有正确的结果。

比如说中国菜的菜谱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字样:“酱油适量,盐少许,中火炖片刻”,这个“适量,少许,片刻”到底怎么是个解释实际上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把握,但在日本的料理书上则看不到这样含糊的量词,而是明明白白地给出多少毫升,多少克以及多少分钟,这样只要你找着菜谱去做的话,肯定能做出这品菜出来,而且味道的区别也不会太大。这就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当然这种做法可能成为不了米其林三星的餐厅。

但是过分重视过程忽视结果的思维方法也是造成现在日本产业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曾经是那么辉煌的日本家电产业尤其是这样,过分强调个别部分的制造工艺而忽视了产品开发。比如手机,原来的日本手机厂商喜欢强调他们生产的手机的按键的触觉怎么好,翻盖的手感怎么好,但是一旦遇上了像智能手机那样用触摸屏替换了按键和翻盖的时候,高超的制造工艺就没有用武之地了,此时在整体设计以及经营战略方面的缺陷就全部表现了出来,所以现在在整机市场上日本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零部件尤其是主要零部件的日本所占市场份额还是很大,这也是零部件的品质主要是取决于工艺,合上了日本人注重过程而忽视目的的思维方式。

所以说到底是应该更重视过程还是更重视目的还真的很难说。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