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作文中的国民性(二)

在中国人面前,自由从来就是奢侈品,而不自由从来就是生活常态。中国人国民性的最大劣根,就是宁愿丧失尊严地活着,也不愿意挺直脊梁,迎着死亡,微笑而去。如果真能够做到后者,那才是真正的大自由、大尊严、大幸

2014高考作文中的国民性(二)

(CAOTV保印说国民性)

曹保印

导读:在中国人面前,自由从来就是奢侈品,而不自由从来就是生活常态。中国人国民性的最大劣根,就是宁愿丧失尊严地活着,也不愿意挺直脊梁,迎着死亡,微笑而去。如果真能够做到后者,那才是真正的大自由、大尊严、大幸福。

说国民性、道国民性;苦辣酸甜,绵延千年;劣根多少,美德几何,吾国吾民,听我评说。欢迎收看《保印说国民性》,我是主持人曹保印,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继续说2014年中国高考作文题中的国民性问题,今天我们来看天津试卷、上海试卷和广州试卷。

天津试卷的作文题是《假如有一款芯片》,上海试卷的作文题是《自由与不自由》,广州试卷的作文题是《照片》。在这样三个作文题中,有什么样的中国人的国民性,或者从这三个作文题中,我们能够做关于国民性的什么样的联想呢?听我一一说来。

我们先看天津的作文卷《假如有一款芯片》。作文题是这么出的:“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这样一个作文题,要说也是一个老话题。在我小的时候,就曾经看到过这种故事,自己也因此有过联想,那个时候不是想的芯片,而是一个糖豆。当时我就在想,如果吃一颗糖豆,然后所有的知识自己都掌握了,那该多好啊。也不用上学了,玩吧!直接上大学,直接挣工资了,潇洒自由了。这是最大的梦想啊!

现在芯片代替了糖豆,但是作用依然是这样的,假如说脑子里真有这种芯片,我们会写什么呢?我们还能写什么呢?如果我是坐在高考考场上的一个考生,那么我可能就会写,我什么都写不出来,什么都写不出来的,就是我写出来的。当然假如我写了这样一个作文,也就是说只有简短的几句话,恐怕我大学是考不上了,因为评卷的老师们绝不会接受我这样的一个哲学式的思考,他们会限制你字数800字,如果写不够800字那是要扣分的。

事实上,这个芯片早就已经在中国人的脑子中了。我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所谓芯片储存的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当然是机械,他只是为知识而知识,他并没有真正能够实现知识与知识的融合,也还不能够实现用知识去创新知识,更不用说这个知识是带着感情、带着伦理、带着思考、带着独立的,这些芯片在所有参加中国的高考的学生头脑当中早就已经存在那里,只不过这个芯片不是说一下子就在孩子们大脑中,而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在孩子们脑中,由此就出现了大量的孩子,虽然高考成绩不错,也上了好学校,但最终并没有创造性的这些成果出现,大量的大学生依然成了碌碌无为,庸俗之人。更悲哀的是,有一些人大脑中的芯片储存的知识不少,可是自己的道德却大大滑坡,甚至没有人性,由此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前一段时间,上海发生的博士投毒案,就造成了一个博士大学生,叫黄洋的死亡。则杀害黄洋的人,则是他同寝室的研究同学。我们可以想像,在这些人大脑的芯片中知识够多了,都已经储藏到了博士级,结果呢,在储藏这些芯片的时候,唯独忘了放人性,既然没有放人性,那么这些知识它就可以走向反面,这个反面就是杀人。

所以说有一个常识,恐怕很多人都记得,什么常识呢,那就是说有知识的人,一旦没有了道德,他会比没有知识的人还要可怕,因为他会用自己头脑中的那些知识,去违反犯罪。这么一来,这不是很可怕吗?另外,我说现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芯片,是指很多人已经不再愿意去思考,比如说他们要写一个什么东西,或者做一个什么样的方案,往往直接通过百度或者谷歌,根本不去思考,不会也不愿意通过自己的思索、探索,研究找出答案。而往往是敲一下键盘,输出自己的资料,看一下,OK。可是我们就想一想,如果照着这样的方式,那么中国人是不是很容易就被洗脑,如果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不假思索而来的,那么别人告诉你什么,你就信什么,你也就顺着这个路去做什么。

这个时候,人岂不是就是变成傻子了吗?这种芯片是不是早就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已经根植入中国人的生活了呢。甚至很多大学的学生,包括一些教授,写作论文的时候,也往往采取这种方式,他们不是通过细细的研究,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去剽窃别人的成果,由此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做法,和大脑中嵌入的芯片,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这个还不是我最担心的,我最担心的是什么?就是自从中国进入专制社会制度以后,很多糟粕的意识,植入了中国人的大脑,以至于中国人变得特别的温顺,除非迫不得已,除非是不反抗就要死去,他才会采取一些抗争的手段,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做法都不会成功。

所以就算是历史上发生了那么多的灾荒、饿死了那么多人,真正能够揭竿而起的还是少数,在这样的制度之下,更多的中国人变得麻木,他们只是苟延残喘的活着,而很少去想,自己作为一个人是独立的、尊严的、是有权利的,是有道德感的,他们不去想。他们想,活着就挺好了,好死不如赖活着,赖活因此而成为中国人的一个精神状态,在赖活的精神状态之下,国民性怎么可能变得美好呢。

而一旦这种赖活的国民性普遍传播开来的话,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道德水平,中华民族的文明意识,怎么可能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事实上,刻在中国人脑子里这样的一个芯片,那是比装一个知识的芯片还要可怕。所以我倒是希望,有那么一天,将大脑中存的这种意识的芯片,特别是这种温顺的,自甘奴才的意识的芯片全部给它格式化。然后,把这些美好的东西,符合人类普世价值的东西,充满着希望的东西重新植入芯片,让他们能够通过芯片中的信息,做出独立的分析的和判断,最终做出独立的决定,独立的思考,不是谁想百度就可以百度的,到那个时候这样的芯片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我就是一直有一个中国梦,这个梦就是怎么样,才能够让我们大脑中的智能芯片变成思想芯片,只有变成了思想芯片,这个芯片才具有一种生命的活力。

好,我们接着说上海的作文,自由与不自由。作文题目是这样出的: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作文题很简单,他就是说自由与不自由的这样一个对比,通过这个对比让学生们得出一个结论,自由总是相对的,不自由也是相对的。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相对的自由,而不要过多的在意相对的不自由。

从道理上自然是这么说的,那么它和我们的国民性又有怎样的联系呢?事实上我看了这个题目之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是谁让我走进了沙漠,是谁让我必须要穿越这个沙漠,为什么我就不能够在绿洲之中过着一种诗意的生活呢?我为什么就不能够面朝大海、劈柴喂马、春暖花开呢。当然,这样的一个问题,在作文中特别是在作文题目中并没有出现,可是我们却需要思考。

走进沙漠,穿越沙漠,他是不是人自由的选择?假如真是人自由的选择,有多少人愿意做出这样的事情呢,恐怕只有极少数的探险者,才会走进茫茫的沙漠,不知生死的往前走,探索自己生命的意义。绝大多数人更愿意生活在绿洲之上,假如说这大多数人,必须要穿越沙漠,而且只能穿越沙漠的话,那么我相信这群人一定是被逼迫的,放在沙漠之中。

这也就是说,中国人国民性中的很多的不自由,它的基础并不是建立在相对的自由基础上,中国人没有那么多的自由,自从夏朝之后,中国人的这种自由就几乎被剥夺了。我们说天赋的人权,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包括在当代中国,有多少天赋的人权真正得到了充分尊重呢?有多少中国人在什么样的时代中,真正享受自由自在的话语权,有多少人在自己的生命中感受到一种作为人的尊严呢。

为什么鲁迅先生说,中国人是做了奴才不高兴,他非要主动做奴才才高兴的,这样一个独特的人种。而中国人往往并不愿意真正去追求什么自由,他们宁愿生活的不自由。他们不愿意生活在茫茫的草原之上,而宁愿生活在猪圈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头顶上的那把剑,随时随地落下。所以在中国人面前,自由从来就是一个奢侈品,而不自由从来就是一种生活常态。

要想让真正的让中国人去回答自由,我想那是一个太大的难题。事实上,中国人国民性中有一个最大的劣根,就是宁愿丧失尊严地活着,也不愿意挺直脊梁,迎着死亡,微笑而去。如果真能够做到这种,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大自由。

中国人国民性中缺少的是对自由的追求,是对自由的珍惜和呵护,是在每个社会领域中真正保护和捍卫自己的权利,因此假如我来写这个作文题,那么我就会问,我为什么非要做出这种两难的选择,我为什么就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是什么让我变得如此的两难,是什么非要让我去穿越沙漠,而不是把我放在绿洲之上,或者说我用我自己的生命力,将沙漠变成绿洲,从而根本用不着穿越。

如果我们中国人真的能够有这种的勇气的话,那么我们中国人真是可以翘大拇哥的,但是放眼看一看,当今有中国人愿意去创造这样一片绿洲,更多的人是喜欢安逸和享乐,更多的人更愿意在一种麻木不仁的状态,浑浑噩噩的活着。而不愿意有自己的独立的更加清醒的思考,如果我们照此发展下去,那么是不是我们真的有一天,就会面临这种难题,就是要穿越沙漠,甚至是困死在沙漠里。

有没有这么一天,我不知道。但假如我们的国民性依然不能进步的话,这一天恐怕早晚会来。

接着我们说第三个高考作文题,就是广州卷的照片。作文题目是这么出的:在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用到什么程度都不模糊,但那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会被稀释。

广州的这个作文卷特别有意思,很鲜明的呈现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这种奋勇,或者说是味道。他试图把数码时代的快,和传统社会的慢做一个对比,并且字里行间感觉到还是数码的东西没有那么好,而传统的东西可以保留很好。当然,也是借此来提醒人们,越是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越需要珍惜那些最本质的东西。

什么才是最本质的呢?比如说到了旅游景区,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那就是拍照。先拍照,再欣赏风景。而事实上,由于旅行社安排的时间都非常满,结果拍照拍完了马上上车,根本没有时间去欣赏风景,以至于旅游变成了摄影之旅。什么时候才开始看风景,那就是回答家中在慢慢看这些照片,有一些人甚至回到家中,连慢慢看照片的时间都没有了,回到家旅程就此结束,所有的风景从此划上句号,这样的旅行哪里叫旅行,分明就叫做跑路。

所以说如果是这样的旅行的话,无论是现在的数码相机,还是传统相机,最终所呈现出来的照片都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和实际价值的。我们最重要的核心往往丢了,也就是说我们到了景区是为了欣赏美丽的风景,不是为了在那里拍照,我自己就有了一个习惯,到了风景区之后,我一定要先饱览风景区的美景,偶尔拍摄下几张照片,用作留念。这个时候当你离开一个地方的时候,这个地方实际上已经深深印在你的脑海之中。

可是我们中国人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干脆是急于和别人分享,到了风景区啪啪拍照,然后微博、朋友圈大量转发。为什么?告诉别人,第一,瞧我在这里;第二,我有钱;第三,我的生活品质如此之高;第四,我的摄影水平如此之好;第五,炫耀一把。这种心态我们可以想一想,不就是典故中的买椟还珠吗?这种买椟还珠的心理,就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典型的心态。

可惜啊,这种心态让我们损失的那么多,让我们只是为了拍照而拍照,只是为了炫耀而炫耀,展示而展示,并真正的去想照片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你生命中的一个珍贵的瞬间。当照片拍下的时候,已经成为历史。照片中的人,也就成为历史的人。

如果我们能够用一种历史的眼光,来看待照片,来看待我们的每一次拍摄的话,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真正需要你做的,恰恰不是拍照,而正是去享受你照片中的那些地方,既然你认为它是美的,那么当下就去享受,既然你认为那么好的,当下就去欣赏,不是非要去拍一张照片。

事实上,由于现在的技术设备发展是越来越快,可以说电子技术水平,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因此变得像百米冲刺一样,可是由于我们跑的太快,忘记了为什么出发,虽然说我们腰缠万贯,但并不知道万贯究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高品质心理,我们又为什么把万贯缠在身上。事实上,假如真的有一万贯铜钱缠在我身上的话,我估计我是站不起来的。因为我被一万贯的钱所压倒了。

我们想一想,当代的多少中国人不正是把这些万贯的钱给压倒了吗?他们所追求的就是金钱,除了金钱还是金钱,认为金钱就是万能的,金钱就代表着成功,金钱就代表高的道德,就代表了高文明。而事实上是吗?恰恰是由于我们过于看重了这些金钱,以至于造成了我们现在的山河被污染,造成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的道德水平,越来越急剧的下降。

我为什么说生活水平下降了,因为生活并不仅仅只是意味着物质生活,更多的是精神生活。有多少中国人在吃饱喝足之后,去追求精神生活呢?反正,我看到更多的是那些土豪豆腐。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让我非常非常感动。

就在高考的第一天,我参加的一个公益活动,是我的朋友,著名媒体人刘新宇发起的上学路上,公益音乐。那个音乐会大概有几百个人,绝大多数人是买了票进场,因为这个票是用来筹集善款的,这些善款是用来给留守儿童买

这还真是令人敬重的。他们到了现场,绝大多数人是静静的听音乐,偶尔拍摄一两张照片,我也拍摄了几张照片然后和朋友们分享,我觉得分享很幸福,朋友们也感到很幸福,因为传递的是一种美丽,是一种善,是一个公益的时尚。所以说我们说照片,你们一定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拍照片,我们拍照之后,拿着照片做什么。是帮助我们留住记忆,还是仅仅只是为了炫耀一下。

而中国人国民性中的这种虚荣和炫耀,在《照片》上面可谓呈现的淋漓尽致。当然,我们也看到很多的照片,你是记住了真相,但永远无法忘掉,这样的照片那才是最最值得珍惜的。所以说当我们看上海的试卷,看广州的试卷,然后看天津的试卷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三者之间同样有一个国民的共性,那就是说我们忘了最根本的东西,以芯片而言,虽然芯片可以让我们有大量的知识,就像应试教育可以让我们有大量的知识一样,但我们忘记了知识的根本。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要去学习知识。

《自由与不自由》这个,则更是反应了中国人的一种宁愿不自由,也要活着并且没有尊严的活着,他们并不去想,我为什么要变得如不自由,就沙漠问题而言,他们不去想是谁把我放在沙漠之上,我为什么就不能够在沙漠上创造一片绿洲呢。《照片》就更是如此,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拍照,如果我们能够认认真真的想一想,第一,为什么我们的脑袋中会有这样的芯片,谁植入的。第二,为什么我们会站在沙漠之中,必须穿越它,谁把我们放在沙漠之中。第三,就是在拍照的时候,我们除了拍摄个人的记忆,要不要更多拍一些国家的记忆,民族的记忆,恐怕这种照片,无论是传统照片还是数码照片,那才是真正的记录了我们的时代,那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照片。

这就是今天的保印说国民性,咱们下一期接着从2014年的高考作文来联想中国的国民性,看一看中国人的国民性中,中国人的国民性在这些高考作文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特别富有趣味的呈现。谢谢大家,下一期咱们再见!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