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应该内敛还是奔放?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慈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事业,不论你是低调还是高调,是采用了哪种形式,请不要以慈善而损害别人的尊严,特别是当一种慈善变味,成为一种施舍的时候。比如近日标哥又宣布将于6月25日在世界上富

慈善应该内敛还是奔放?

慈善事业,看似富人的专利,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作为社会福利事业的一种补充,慈善是以先富裕带动后富裕,并且尽到较富裕阶层的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在世界的各个国家中,由于历史文化和传统的经济体制对个人财产保护程度以及社会责任要求回馈力度的不同,也存在着很大的慈善和社会福利反应机制。

相对而言,除了极少数几个国家之外,个人的私人财产具有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力成为了大多数国家对个人财产保护的一种基本准则。但是,只有对个人私人财产的保护,而缺乏对社会公共资源,包括慈善事业的投入,那么一个国家的收入发展和地区经济将会是严重失衡的。大家都知道要搞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经济在大多数能够自我控制的同时,也存在一定时期的失控,也许一种行为的经济效益是最高的,但同时其社会效益却可能是最低的。

这个时候,就需要公共力量的介入,包括政府、机构、慈善组织等,将富人阶层的多余资源分割一部分出来,通过公共资源和福利补贴的形式返还给穷人,而慈善虽然不是政府的一种行政手段,但却成为了这个过程的一种有益补充,在某些国家甚至成为了主要的社会参与力量。

例如,在北欧的一些国家,通过征收高额的遗产税,来达到政府力量参与的社会慈善为目的的收入调整,保持了整个国家稳定的社会结构和国民生活,在其他一些欧美国家,虽然没有征收高额的遗产税,但是大多数企业家都具有良好的慈善意识,而不需要通过征收遗产税的强制形式来达到补贴社会的目的。

说到这里,好像慈善都是国家和企业家的事情,那么,做慈善的方式该怎样才能恰到好处,是该做了好事不留名呢,默默奉献,只要满足内心的荣誉感和自我的骄傲就好呢?还是需要广而告之,让全天下人都耳熟能详,方能欲拒还迎,表现出奔放和豪迈呢?

也许,不同的国家和社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内敛有内敛的好处,会被人称赞为道德品质高,有气节,乃至钦佩;奔放也有奔放的好处,在做慈善的同时还能给自己的企业带来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方能源源不断地给企业创造利润,扩大市场,即便是经济理性人假设也无不可,毕竟人家捐了这么多钱,总要让人家表达一下自己的需求吧。

巴菲特做慈善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巴菲特这么精打细算的人,为什么要捐出99%的资产?在美国,这样的大富豪捐出自己的大部分财产的案例数不胜数。

巴菲特自己概括了一下就是:第一,支撑我的生活和幸福有1%的财富足够,其它99%捐出去也没啥影响,那些把本可惠及自己的财富捐出去的人,其实比我付出的代价要大多了;第二,慈善不仅是金钱,有时奉献时间更有价值,我除了拿一些多余的钱出来之外,其它做的很少,我最珍视的资产——时间,第三,我的财富得益于命好,命好不是罪恶,我只是对此充满感恩,拿出对我不必要的钱帮助没我走运的人,何乐而不为?

可以看出,除了豁达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欧美人士对财富的看法。在传统的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义中,获得财富是一种相对不那么纯粹的过程,而每一个人士来到世上都是为了赎罪的,用自己的财产回馈给社会,获取心灵上的安慰是一种很好的赎罪表现,在欧洲的中世纪,教廷就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大量发行赎罪券。当然,如今的欧美社会更加开放,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的这种心理自觉成为了一种更好的回报社会的方式,而不是仅仅为了赎罪。

在中国而言,慈善相对而言不那么普遍,一来整体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人人都在努力挣钱以给自己一个良好的未来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慈善事业很难普及;另外,即便是富豪,做慈善也基本以内敛为主,所祈求的倒不是引起多大的社会关注度,而是希望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或者是尽到一个企业的基本责任,这种责任基本上只有在大灾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平时的日常行为中,慈善并不是一种常态。

但是,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慈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事业,不论你是低调还是高调,是采用了哪种形式,请不要以慈善而损害别人的尊严,特别是当一种慈善变味,成为一种施舍的时候。比如近日标哥又宣布将于6月25日在世界上富豪最多的纽约曼哈顿地区邀请流浪汉共进午餐并每人发放300美元现金,再次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中国国内民众和欧美主流媒体的关注和热议。你做慈善可以,但是请注意做慈善的基本方法,有时候将慈善变成了一种施舍,就变味了,或者,换个角度说,标哥在美国这么做慈善,不知中国人怎么看?不管你内敛不内敛,至少要给个合理的说法吧,做慈善,也是需要控制节奏的,不能滥用。

热门文章HOT NEWS